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
2022-03-17王芳
王 芳
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意象承担了诗歌的形象描绘功能、表情达意功能、审美价值功能等。通过对意象的咂摸和涵泳,可以快速、准确、深入地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意象内涵:苦难和光明
20世纪30年代,艾青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作。这一时期的中国,外族入侵、山河破碎,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艾青的作品染上了强烈、深刻、直白的感情色彩,诗人选取“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进行描绘,承载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苦难祖国的挚爱、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对革命的使命和责任。
“苦难”系意象:土地、雪、旷野、铁窗……这一类意象的特点是忧郁、沉重、悲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一场大雪飘然而至,艾青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中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这片土地,不是诗人曾经游学的欧洲,是与他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祖国——中国的土地,更是被寒冷的雪封锁的土地。这雪,是没有温暖的寒冷,是没有自由的压迫。我们不禁想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屠杀和蹂躏,国民党统治者的剥削和专制,都发生在艾青诗句中的土地上。土地的意象,是国土,是故乡,是家园,是忍辱负重的中华民族,是颠沛流离的炎黄子孙。
“光明”系意象:太阳、煤、黎明、火把、启明星……这类意象,有着相似的特点,它们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而且这种光明和胜利既是坎坷的,又是必然的,是一种重生和希望。《太阳》中有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沉睡的山脉、陈腐的灵魂等意象,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光明和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就如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万年的岩石里”的煤一样,发出了“给我以火,给我以火!”的呐喊,那是诗人对革命、对奋斗的渴望与坚持,更突显了诗人必胜的信念和追寻的信仰。
二、表现形式:抒情和哲思
艾青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是从1937年至1941年,诗歌主要表现内容为国家民族的灾难、下层人民的困苦,以上文所讲的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为代表,这里不再赘言。年轻的艾青,温热的胸膛里奔腾着战斗的血液,这一时期的诗歌,情感沸腾、粗犷、壮阔、不可遏制,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大多都以抒情为主,诗歌篇幅相对较长,正是艾青爱国情感的喷发与碰撞。
他的第二次创作高峰,是在1979年以后。70岁左右的艾青,从忧郁、激越、澎湃渐趋幽深、平缓、理性。老年的他更具智慧和哲思,借助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哲学、艺术的思考。这一时期的诗歌意象,与前期较为单调的艺术形象相比要丰富一些。比如礁石、鱼化石、古罗马大竞技场、神秘果、镜子、盆景等。它们并没有相似的情感内涵,而是各具特点,而诗人也能敏锐地感受到意象的内在特点,进而议论,揭示它们蕴涵的理趣和哲思。在表达上,作者比较克制、含蓄,篇幅相对短小。
《鱼化石》中,最主要的两个意象是曾经的鱼和现在的化石。作者借助动作活动、精力旺盛、浪里跳跃、海里浮沉的鱼象征曾经的自己,借化石的意象,表现自己二十年的痛苦挫折。《盆景》一诗描绘各式各样的盆景,从头至尾在写盆景的遭遇,然而,无处不是在写诗人坎坷磨难的一生,也给世人警示: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了。最后诗人写到“或者这也是一种艺术,却写尽了对自由的讥嘲”。这些意象的选择与描摹,简练浓缩,却形象深刻,是作者人生智慧的总结与熔铸,意境深远,启迪心扉,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三、地域色彩:南北与欧洲
读艾青的诗歌,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地域差别,这和艾青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在这里成长到18岁,可以说他的青少年时期一直是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所以,我们在艾青的诗歌中,总能看到一些江南的影子。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里讲到“破烂的乌篷船”,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写到了“青苔”,这些意象总是和艾青抒写对少年、对故乡的情结分割不开。
19岁到22岁的四年,艾青到巴黎学习绘画。22岁回国后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为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就被捕了。在狱中的三年,正是他开始大量创作回忆性诗歌的起点。除了故土情结的意象以外,很多意象都和欧洲的求学生涯有关。欧洲类意象,读者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需要结合欧洲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比如《芦笛》中,回忆芦笛,是诗人对欧洲学习生活的怀念,同时,诗人也借芦笛的意象,表达对法国大革命的歌颂,由此抒发自己对革命的坚持、对自由的追求,富于战斗精神。
作者对于欧洲的感情是复杂的,有赞颂,也有批判和谴责。在《马赛》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意象,活脱脱刻画出了马赛的罪恶形象。作者站在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角度,表达了对于城市的讽刺和批判。
25岁,艾青出狱,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文学的创作之中,这期间,他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迹,尤其是陕西一带,在延安、潼关、风陵渡都留下了创作。《风陵渡》中,通过塑造风和黄河这些险恶的意象,象征中华民族面临的艰难和困境,最后以潼关做结,抒发作者抗日的决心和对胜利的坚信。北方的这些意象,与江南温柔细腻的特点不同,它们气势磅礴,粗犷雄浑,正好和诗人忧郁、激昂的情感和谐统一。所以,我们看到,在作者第一次创作高峰中的爱国主义题材诗歌,出现了较多的北方意象。
四、重叠形式:单一与铺排
在艾青的诗歌中,有一部分诗歌,主要以使用单一意象为主,比如《太阳》《煤》等。这类意象的象征意义一般比较明显,诗人通过对单一意象的描写即能达到抒情效果。还有一部分诗歌,则是采用铺排意象的写法,通过对一系列相似意象的描写,用他们的共同特点来充分表达主体的特点与情感。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写到,“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大堰河的贫穷、辛苦、勤劳、朴素、繁忙,由此,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赞美和怀念。后文又选取红漆雕花的家具、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檐头“天伦叙乐”的匾、新换上的衣服的丝和贝壳的纽扣、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等诸多意象,表现了诗人父母家的富裕、辉煌、显贵,和前面的大堰河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怪不得诗人忸怩不安,感到格格不入、陌生和疏离。和诗人血脉相连的亲人是勤劳、真诚的大堰河,是贫苦、真诚的广大劳动群众。
艾青认为:“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诗歌的意象是诗歌情感的的主要载体,是学习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当学生学会了对诗歌意象进行分析,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