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寄宿制学校创设“一校多品”的研究与实践

2022-03-17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贺志杰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阳光民族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贺志杰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共同颁布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改革方案,旨在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多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提出全新的规划和指导意见。在以上两大教育改革体系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体育创新改革之路。随着“体教一体化”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发展自身的体育特色建设之路。“一校多品”模式的诞生涉及学校整个体育教学系统的变革,属于一所学校体育教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一校多品”为核心的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构建,可以促进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打造百花齐放的体育教学格局。本文以我校阳光体育教育实践为基础,探究“一校多品”体育活动体制的全新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增强全民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同时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不断进步。

一、“一校多品”的相关概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针对各学校推动体育改革、创新、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在《意见》中就出现了“一校多品”的概念。简单来说,“一校多品”理念的诞生起源于“一校一品”的改革模式,主要指的是一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说一个特色,发挥群体的智慧与凝聚力,争创某地域的一流学校。延伸到本文的研究范畴,主要指的是校园阳光体育活动中,结合自己的师资资源,发展多种阳光体育特色项目,形成“一校多品”的体育活动特色,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本校的“一校多品”体育项目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校”指的是肃南二中这个学校,“多品”指的是在学校原有的“篮球、足球”的体育品牌建设基础上,结合本校区内学生的民族发布情况,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组织安排等细节,可以从阳光课间、日常体育教学、体育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多个方面入手,打造系统化、拓展化的体育教学体系。

二、牧区寄宿制学校创设“一校多品”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培养健康阳光、和谐发展的下一代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校多品”体育教学模式的诞生,标志着体育特色建设改革的重要起步,这是一项关乎学校整体教学系统变革的活动,可以引导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朝着某一个方向多元化发展,形成本校区独有的体育办学风格。另外,“一校多品”体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促使学校在体育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围绕本校区的某一个体育特色活动,以及本校区的体育教学优势创建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品牌,在本校区内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真正发挥“以体育人”的素质教育作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校园体育教学开展“一校多品”的教育工作可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助力学生达到优秀的体质健康水平。

我校地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长期以来,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推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设有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民族传统体育等学生社团和运动队,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张掖市文明校园”“全市阳光体育示范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凸显了民族地区乡镇学校的办学特色。但还存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衔接不紧密;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肤浅;学生参与率低,没有特色、质量不好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高质量开展。综合以上本校区体育建设的现状,探究“一校多品”的阳光体育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推动校区内部阳光体育建设的步伐,还能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牧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特色化建设积累经验并提供经验借鉴。

三、牧区寄宿制学校创设“一校多品”研究与实践的策略

(一)整合学校体育特色,创设“一校多品”教学模式

“一校多品”体育改革模式与“一校一品”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突出某一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并在这项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方式,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品牌。但是在实际的研究实践中,同样发现各地的体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特色、师资力量、体育学情等存在各种差异性。因此,各地区学校在落实“一校多品”的体育改革理念过程中,一定要遵从“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合理统筹规划自身“一校多品”的体育建设方案。综合以上的教育改革内容,牧区寄宿制学校在创设“一校多品”的研究中也要整合本学校体育特色,从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和教学内容出发。

比如,在前期的校园体育建设过程中,我校先后创建了“全国篮球特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示范校”的品牌学校称号,凭借着各项殊荣以及学校在该方面体育建设中的投入,足球和篮球这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成了学校的特色,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标志”元素。在本校区的“一校多品”体育模式探索中,我校应该立足“篮球、足球”这两种体育类型,继续打造品牌体育建设之路,同时紧密结合学校体育教材的教学内容,从牧区寄宿制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本土体育文化等角度入手,深入挖掘符合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一校多品”体育教学框架。以体育运动项目这一点的挖掘为例,在原本篮球、足球的体育品牌项目上,融入滚轱辘、踢毽子、跳绳、民族体操、武术、竹竿舞等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项目。力争从体育教学项目、体育活动模式、学生竞赛体系等不同方面出发,完善肃南二中学校“篮球+足球+体育”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加强体育活动体制研究,完善“一校多品”活动模式

体育活动体制的创设是一所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依据和参考,可以为学生后期的整体体育锻炼提供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设计依据。在“一校多品”的体育活动体制研究过程中,学校除了要遵从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阳光体育”类的教学改革理念,还需要结合本校区以往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经验和开展现状进行补充完善,力争构建出一整套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校多品”的体育活动模式。

比如,我校的体育活动体制构建过程中,在开展“一校多品”的体育改革之前,学校的传统体育训练模式主要以晨训、体育课锻炼为主。迎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阳光体育”活动口号之后,开展了丰富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课间体育锻炼项目。如一年级学生的滚轱辘,二年级学生的丢沙包、拍皮球,三年级的拍篮球等。同时,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社团不断涌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整合以上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类型和项目安排,在“一校多品”的活动模式创建中,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围绕本校区的体育特色项目篮球、足球,打造“一校一品”的特色化体育品牌,成立篮球和足球为代表的学校体育特色建设项目,结合这两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和内容,从日常体育课训练、晨训和社团等角度开展拓展性的体育活动;第二,“一校多品”的模式建设中,学校可以以“足球、篮球”体育项目为核心,在打造“足球、篮球”体育品牌项目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将更多的体育项目引入学校的体育活动。如可以结合本校区的体育健身器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民族本土体育类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打造“晨训+大课间+社团”的学生训练及活动模式。以一年级学生为例,“一校多品”的体育模式中,晨训期间,学生一起参加学习的统一集体化体育训练,比如,跑步、晨间操等。上午两节课之后,一年级的学生进入“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间为40分钟,同时要求除了周一外,每天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时间都进行阳光体育项目训练活动,每周不同时间内体育锻炼的项目也不同,周一主要为打陀螺、踢毽子,社团有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三)搭建体育锻炼活动平台,助力“一校多品”活动开展

体育锻炼是一项需要持久性耐力的运动形式,如果日常的体育锻炼方式过于单一,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锻炼效果也会不尽人意。因此,在“一校多品”体育模式的创建中,学校除了要增加日常体育活动的种类,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应该搭建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平台,通过体育竞赛体系助力“一校多品”活动的开展。

比如,“一校多品”活动中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校要求各班级结合实际情况,自选和发展体育项目,培养自己班级的体育特色。同时,在阳光课间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各班级要保证活动的纪律和安全,各配班教师要到班级参与活动,根据每一个班级选择的体育项目落实各项的要求,突出一班一品的特色。另外,每个班级的特色项目要成形,每一个学期末进行班级之间的评比活动。以九年级的排球、足球为例,参与锻炼的所有九年级班级积极参与该项体育锻炼,在每一个学期的期末,学校可以根据这两种体育项目开展“班级教学常规赛+年级单项挑战赛+校级综合运动会”的竞赛活动。在不同的竞赛平台上,九年级的学生可以以个体形式参与年级单项挑战赛,也可以代表全班参与班级教学常规赛等,利用体育竞赛模式体系激励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达到提升九年级学生在篮球、排球体育运动方面能力的目标。

(四)加强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丰富“一校多品”校本内容

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当然也包含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要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由此可见,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弘扬推广民族体育内容,不仅可以展现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精神风貌,还可以借助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锻炼项目,助力校园体育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教学场面。因此,在学校开展“一校多品”的体育模式中,可以依托本土的民族体育资源优势,加强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以此来丰富“一校多品”创建的校本内容。

我校是一所县属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位于肃南县最东端的皇城镇,现有教学班17 个,学生443人,生源由裕固、藏、回、蒙、汉等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14人,由此可见,学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生占主体的牧区寄宿制性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占据了大多数。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地的地域有密切关系,自然也衍生出各种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体育形式。比如,汉族流传的“滚轱辘”体育形式,蒙古族的“腰鼓舞”体育形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竹竿舞等,这些都是体育校本建设中非常宝贵的民族体育资源,这些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娱乐性和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学校“一校多品”的体育模式建设中,学校可以依托当地少数民族的体育资源,将蒙古族、汉族、回族等民族体育文化融入“一校多品”的构建中,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进行创新改编。以民族舞蹈的体育形式为例,学校结合体操教学的需求,可以将民族舞与体操教学进行融合,创编出富有民族气息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和内容。这样学生在阳光体育课堂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民族体育文化开展别具一格的锻炼,同时还可以形成阳光体育校本课程,丰富“一校一品”项目内容和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素质教育改革以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大背景下,“一校多品”的体育模式构建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改革的号召,通过改革体育教学形式、搭建体育平台、融入民族体育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方式,为提高校内体育教学的成效提供了助力。尤其是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内部,开展组织各种丰富的体育教育更是“强身健体、素质教育”的必然之路,通过“一校多品”体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促进不同学校全面改革创新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保证在校的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拥有更丰富、更高质的体育学习体验,在缤纷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质,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阳光民族
我们的民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走,出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走在阳光路上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