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举措与成果
——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2022-03-17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马立贤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王丽楠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马立贤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王丽楠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王 丽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杜慧起
一、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各地所创办的短期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通过多年发展,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已实现专科、本科和硕士三个阶段的有机衔接。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属于整个教育体系6 个层次中的5B 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1 年大修中,明确强调了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主要面向区域内工业企业所遇到的重大技术难题进行技术研发,并且凭借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科技水平,以不同的形式和渠道,为社会经济发展做经常性、具体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天津市职业教育水平和建设力度始终处在国内前列。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从教育部批准并整合成立到获批“2020 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标志着“中高本硕”人才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一直围绕天津市发展战略进行建设,聚焦现代工业产业系统构建,积极对接重大行业发展需要,探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形成学科专业共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密切衔接的良性发展机制,在促进天津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上不断出成果、出经验。
二、举措与成果
1.服务制造业的专业设置。
区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紧紧对接高新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适应行业发展,这样才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天津市制造业立市,也正在积极开展“串链补链强链”工程建设,全力建设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1 年,维系天津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发生新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学校紧密对接天津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从2016年学校正式挂牌组建发展至今,学院已形成以服务制造业为主的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在内的九大应用型学科专业组群,本科专业数量达到了21 个,高职专业数量优化到25 个,并实施了四年期硕士及“专升本”联合培养、“三二分段”贯通培养和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建成“中高本硕”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体制。依托天津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深入推动一流专业建设,重点做强做优机械电子、自动化、飞行器制造、软件、质量管理等专业,着力开展硕士学位点建设,满足社会行业产业对人才专业背景的需求。从目前毕业的两届毕业生来看,百余名优秀毕业生入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天津市中新医药、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天津荣程祥泰等军工企业、医药集团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公司等。全体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和学校办学定位基本相符,很好地支撑了天津地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巨大需要。
2.扎根实践的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离产业最近的教育。学校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给予实践教学的重点保障。目前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试验实训场地300 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二万余台套且大部分是从德国、瑞士、法国等引入的生产型装置。学校具有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工程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5个。学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等重要领域,积极开展集实践教育、社会技术培训、企业实际生产支持、社会科技咨询与服务为一身的高标准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构建学生实习实践运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跟岗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强大的硬件基础,很好地保障了教学做合一,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牛鼻子”。学校多举措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在2019年和2020年中国高教学会发布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位居全国600 多所新建本科院校首位。主要是实施“研究生学历+3 年企业经历”教师引进机制,聚焦“双师”特点,深入推进“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构建“双师型”教师资格聘任考评机制,打造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探索大学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双向聘任机制,将企业培训师纳入专任教师队伍;聚焦企业一线高级工程师、优秀能工巧匠,支持每个学院聘请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库建设;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及校内各类研究与实践平台,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养,积极培育一批中德技术能手,打造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等。教师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突出,先后五百多人次被认定为天津市企业的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连续4年全市第一。大量具备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助力学生实践教育环节质量的提高。教师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推进课程、实训、课题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建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200 门;建有大量基于学生技能竞赛、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的创新综合实践课程;以及牵手行业协会、一流企业与知名院校,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课程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理实一体化教材及实践教学指导书,打造具有中德特色的自编教材。
3.切实开展职业培训。
这两年,天津市相继确定了240 余家企业培训中心、10 家市级企业公共实习训练基地,12 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72 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对紧缺人才等培训进行投资补助。“十三五”时期,学校聚焦于应用特点和教育资源优势,致力于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模式和丰富多元化的社会教育品牌,审核通过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公安部公安干警技术技能提升训练实训基地、海河工匠培训机构等,形成30 余个较成熟的培训课程体系,累计开展各类培训项目501 个、培训10.7万人次、创收5874万元。其中,与长征火箭等龙头企业实施订单班80余期、定制化培养人才近3000人,与大众共同探索德语本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3+2”层次开启“双元制”订单培养。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效果鲜明,实施国家级和地方师资培训项目146 项,培训4279 人。拓展技能人才培训新领域,面向各类型企业开展技术技能、管理、党务培训项目183个,培训1.88万人。承接甘南、黄南藏族自治州扶贫技术培训。开展首届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服务于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援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立面向承德的“1+1+9+N”职教帮扶体系。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倡议,建设鲁班工坊。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战略,选派5 名干部及骨干教师赴新疆和田参与对口援建工作,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甘肃酒泉职院、河北衡水职院建设,选派三批次10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天津市驻村帮扶工作,两次荣获“天津市优秀驻村工作组”荣誉称号,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 个,获“天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个。
三、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产教城融合支撑经济转型服务产业升级。基于此,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紧密对接天津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形成以服务制造业为主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格局;通过强化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有丰富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关注行业产业需求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凭借学科专业优势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能力,积极创新继续教育和培训模式,以不同形式与渠道为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常规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学校立足天津,正不断适应和服务京津冀地区以及全国经济转型、产业提升、技术创新的需要,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