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思考与实践
——以济南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17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械类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刘 君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高职大学英语覆盖的学生面广,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如何把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并借此推动高职大学生在学好大学英语的同时加强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则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工作的济南职业学院所开展的探索和实践,以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教学为例来探讨“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大学英语的路径选择。

一、从课程思政内容选取角度,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要能充分反映新时代特征和符合职业教育特性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政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而从内容上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信仰志向和家国情怀,聚焦培根铸魂和职业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为此,济南职业学院机械类专业英语课程注重从课程内容中加入课程思政,把能反映新时代特征和符合职业教育特性的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一)融入思政和德育元素,开展价值塑造

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在挖掘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和德育元素方面尚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语言知识背后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教育与传承[3],没有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本应承载的思政任务和德育功能。

为此,济南职业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团队以课程思政为着力点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融入思政和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课程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如在讲授“Symbols of America”这一单元时必然会讲到“American dream”,除了向学生介绍美国梦的平等、自由、民主内涵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相比较,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中美文化对比中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还把“中国梦”的思政元素加入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围绕“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引领。

(二)融入国内外最新时政热点,激发前行动力

在英语课堂上加入国内外最新时政热点新闻,把调动同学们关心时政和开展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以鲜活的热点新闻激发和帮助同学们理解英语课程思政的内容,帮助他们把国内外最新时政热点与自身在校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励他们在大学里努力奠定好未来人生出彩的基础。

教师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播放清华大学生张睿茹在“新时代”大讲堂发表的英文演讲——“疫情期间,我看到爱的光辉”。张睿茹用流利的英文讲述了自己经历疫情的整个过程和艰难的心路历程,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中坚强地走过来了。这段经历让张睿茹对中国人民面对危机时如此众志成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易于让同龄学生感同身受。又如播放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王琇琨在“共同应对新冠病毒网络研讨会”上的发言,分享她组织“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的经历与感受。教师选取这一时政热点,在讲解与新冠疫情相关词汇如新型冠状病毒 novel coronavirus、传染病epidemic等词汇及表达的同时,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人类共同命运体”的理解以及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所展现的众志成城,进而激发同学们扎实学习、奋发作为。

(三)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养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指示批示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4]。就职业教育而言,职业精神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工匠精神。要想取得育德育人成效,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不能是“两张皮”,找准机械类专业思政内容和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就很有必要,因此机械类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有机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就必不可少。

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着重挖掘劳模身上的闪光点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采用如电影配音、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手段使学生在特定的英语情境中活学活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传播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又如在2020年中国抗击疫情时,采用“‘火神山’十日奇迹”案例分析的手段帮助学生体悟抗击疫情的中国担当,同学们在感叹“基建狂魔”的背后也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这样贴合专业的“大国工匠”思政元素的选择,既保证了专业英语的实用度,又弥补了大学英语专业元素不足的短板,实现了二者的双向提高、相互促进。

(四)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公共基础课程在设计时要注重跨文化的知识建构,因此在语言技能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十分必要。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依据本校公共基础课课程特点,融入了具体包括中国文化传统、价值体系和影响中国文化的因素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全面消除“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失语症”,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使命意识。

如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通过中英文短片介绍、主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师充分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家国情怀,将传统节日习俗与语言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中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及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融入“1+X”证书考试任务,拓展综合素质

高职外语教育需要融合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兼具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创新性地将语言教育融通于“1+X”证书制度,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学生今后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根据VETS考试任务根植中国国情、蕴含中国元素的特点,在课堂“时政拓展”环节加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汉译英练习,如四大发明、坎儿井、五岳等,帮助学生积累常用词汇和句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用英语交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

二、从课程思政实现手段采用角度,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要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方式

在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传统的教材,思政点的挖掘受到教材内容的局限,会导致课程思政出现生硬、浅薄、高度不够、时效性低、不切合实际等问题[5]。为此,大学英语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实现课程、思政、信息化三大要素的互融互通,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SPOC构建全时段、立体式思政教育宣传阵地

后疫情时代促进了一系列慕课、微课等课程资源的广泛运用,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此类学习资源的认可度。教师借助大量的线上开放课程,整合数字资源中的思政元素,突破了课程思政的时空、地域限制,借助信息化手段,改变了思政要素的切入方式,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时效性。将课前线上与课中线下融会贯通,即学生课前对线上的课程思政内容提前学习,课中借助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夯实强化,内化知识和思想,使“显性思政”变为“隐性思政”;课后进行查漏补缺,通过补充线上学习内容,不仅使思政内容和形式更立体丰富,也最大限度发挥了思政育人功能。

(二)云班课精选时效性、适应性思政资源

信息化的发展满足了终生学习的需求,然而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学生难免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团队从外语课程思政学习资源库、外语学习平台,比如学习强国“China Daily”(中国日报)订阅号、微信“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等为学生精选课程思政学习资源,发布在云班课中,学生可直接在云班课中查看学习资源和任务,免去了学生甄别学习资源的苦恼,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为课外思政育人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基于云班课的功能,教师针对学生学力水平的差异,将教学资源分层设置,如学生经过词汇量测试后可选择与自己词汇量匹配的阅读材料,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教师可以实时导出学生完成任务的数据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词汇树绘制开放性、生长式思政词汇导图

外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词汇学习一直是英语学习的最大短板。

为此,大学英语课程要克服传统词汇学习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X-Mind App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构建“思政词汇词语库”,每当学习到一个新词,指导学生绘制入相关词语树,帮助学生积累和思政相关的英语词汇。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绘制了关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词汇树,提升了学习效率,唤醒了学生归纳、积累的意识。这不仅是一个词汇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词汇整理、归类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将思政要素更艺术性、智能化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

三、从高职生认知特性角度,高职机械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要通过“第二课堂”赢得学生的喜爱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政育人不能固态地存在于理论阶段,应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并体现在生活具体实践中[6]。学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开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线上线下同唱一首歌,引发情感共鸣

在新冠疫情网课期间,在抗疫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指导学生演唱《we are all fighters(我们都是战士)》,同学们深深为“But it’s a war with virus, doubts,fears, rumors, and discrimination.But we shall all be fighters,my dear fellows!”(但这是一场与病毒、怀疑、恐惧、谣言和歧视的战争。但我们都应该成为战士,我亲爱的同胞们!)这样的歌词所动容。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还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内心,引发情感共鸣。

(二)结对“一带一路”留学生,提高中外需求融合度

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招收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不少选择了机械类专业,济南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学院学生与留学生志愿结对学习,他们向留学生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文化浸润。如与留学生一起举办中外美食节、中外学生联欢会、中外学生逛济南等一系列活动,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从中学习他国文化,继而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发展,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中外学生针对语言学习这一方面各自发挥优势,在留学生汉语虽已经通过HSK3级、HSK4级,但对于机械类中文专业词汇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反而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中外学生成立语言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在留学生提高了中文机械类专业词汇水平的同时,中国学生也提高了英文水平,增强了中外学生双方的语言素质,也为学校留学品牌的打造和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争当服务志愿者,传播中国文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济南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学院志愿者积极主动参与学校莫桑比克外籍教师在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的中国文化体验之旅,在活动中志愿者帮助莫桑比克外籍教师着汉服拜孔子、写“人”字、击响鼓,通过形神兼备的开蒙礼仪式传递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者还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带领莫桑比克外籍教师体验满含中华文化元素的“碑拓”技法,用心感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文化传承。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传统文化用于实践当中,不仅展现了志愿者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也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四)创建研学实践基地,赓续红色基因

为赓续红色基因,教师组织济南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学院同学们前往五三惨案纪念碑、济南解放纪念馆、章丘区三涧溪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打卡”实践。教师指导同学们进行分组研学活动,有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解活动前精心准备的革命英雄事迹,同学们从心底发出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体会了革命英雄的筚路蓝缕;有的小组提前准备了纪念碑(Monument)、济南战役(Jinan Campaign)、革命英雄(Revolutionary Heroes)等红色词汇和相关理论知识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有的小组现场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红色英文演讲,分享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将学到的思政知识、领悟到的精神融合到一起,把红色文化的“潜价值”转化成“显价值”。课堂上老师提炼的红色资源研学要素正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学生头脑,赢得学生的喜爱,也形成了学校独有的“理论解析+基地实践+情感反馈”的大学英语红色立体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充分认识并尊重公共基础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找准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融合信息化手段,走出了一条“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大学英语思政育人之路。

猜你喜欢

机械类英语课程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机械类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