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探讨

2022-03-17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校企协同

王 曦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简称“高职扩招100万”)[1]。高职扩招将对高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办学理念的挑战、招生方式的挑战、基本学制的挑战、培养模式的挑战、师资队伍组建的挑战、教学组织的挑战、学生管理的挑战、质量评价的挑战等。文章重点以企业人员或即将进入企业的工作人员为招生对象,进行高职扩招研究,重点从高职扩招生源、学生管理、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途径提高高职扩招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扩招带来新问题

高职扩招100万打破了学校现有的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质量评价等。这给企业用人带来了新的机遇,既提高了企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又减少了企业员工的流失,给往届高中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带来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更为即将进入企业工作或已经在企业工作,却需要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人员提供了机会。

常州某高职院校2019年首次投放了五个专业社会招生报名的信息,就此来看,企业员工报名求学的占92.2%,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共占7.8%,可以看出高职扩招带来的新问题。

(一)难以集中管理、教学

高职扩招带来了生源多样性,生源多样性带来了需求多样性。集中体现在企业求学的员工在不想影响自己收入的前提下进行学历提升,而企业负责人希望员工求学不能影响公司生产,甚至惧怕员工提升学历后人员流失等。除此以外,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有的想一边找工作一边学习,有的想进入学校和在校生一起学习,这些不同的需求,导致了这些学生的管理与教学难以像在校生一样集中。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校高职生的教学模式是集中管理教学。教学模式以在校班级进行,对教学组织的实施、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教学评价等具有管理实施的方便性。高职扩招带来的多样性问题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集中管理教学,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难以充分地应用到扩招的生源上面。探索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社会生源学生的教学所需,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改变人才培养方案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适合于原有的生源学生,难以适应社会扩招的学生。社会扩招的学生有的理论基础薄弱,有的已掌握基础的专业技术知识,有着明确的求学目标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素养课、公共基础课等对他们的吸引力不是很大,他们更加关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如何用其替代公共素养课、公共基础课等。怎样进行学分转换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调整的内容,如:英语成绩、计算机成绩等要求。

高职大专目前都是三年制的办学模式,社会招生后三年内是否可以正常毕业是个很大问题,所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制也必须灵活调整。高职扩招必须制订适合于社会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否则难以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四)管理模式面临新问题

高职院校现有班级管理模式是来校后分班管理,无特殊情况同一班级直到毕业。集中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如班会开展、活动开展、奖学金评比、评优评先等。与之不同的是,高职扩招存在学生不能集中学习的问题,所以也就很难做到集中管理教育,而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可以做到校企共同管理。所以,不管是同一班级分散多个不同企业的员工(学生),还是下岗工人、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其组成的班级都会存在着难以管控的问题。高职扩招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管理带来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新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扩招后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扩招后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双师队伍与兼职教师队伍不齐等问题。企业的师资是对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补充,校外班级管理更多以学校管理为主体,这样兼职教师的作用才能够充分体现,才可以弥补扩招带来的师资力量紧缺的问题。兼职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和管理不能和现有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一致,因为扩招后的兼职教师队伍对教育教学管理上会起到更大作用。

二、高职扩招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成立“一专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

校企合作是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也是一条必经之路[2]。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了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对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高职扩招后学生培养更加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高职扩招后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更需要校企之间深度配合,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员工)培养、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全方位实现协同育人。

面对高职扩招后学生(员工)教育教学问题需要建立“一专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以下简称“联盟委员会”)。建立的“联盟委员会”就是针对报考同一专业,却来自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学生(员工),用于缓解高职扩招学生(员工)不集中的现象,解决员工存在着学历多样化、工作岗位多样化、工作时间多样化等问题。“联盟委员会”组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运行模式,其中“联盟委员会”组长由高职院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多个企业联合组成,下设秘书处,秘书处成员主要由学校的学生管理部、教学部、绩效考核部和企业的人事处、生产处、质量监管部等部门组成,教学管理部主要负责学生(员工)教学(生产),包括理论学习、公共素养课、通识课。教学管理部将由企业人事部协助学校教务部完成教学,专业课学习由企业生产部协助学校教学部完成,学生管理部由企业人事部协助学校学工部完成,学生质量考核由企业质量监管部协助学校绩效部完成等。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联盟委员会”反馈,“联盟委员会”根据反馈信息认真研判,把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整改,推进后续管理工作开展。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国家发展到了关键时刻, 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的难度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高职扩招 100万成为解决国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的关键,其在合理区间”的实招、硬招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3]。探索解决好高职扩招带来新问题的途径,对高职扩招学生人才培养、企业发展、社会就业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将进入企业的员工或已在企业工作的员工的招生工作

重点做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宣传。即将进入企业工作的员工或已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对提升学历的期望很大,他们有着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企业同样想通过提升员工学历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大生产力。与此同时,在读书期间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要想找到更多生源、鼓励需要提升学历的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报考,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联合企业招生(招工),让企业更加积极主动为学校宣传,支持单位员工提升学历,让员工成为高职扩招对象。高职扩招的招生宣传,重点联合企业宣传能起到更加优越的效果,同样也为企业招员工提供了便利,为员工发展提供了学习机会,形成多赢局面。

(二)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制订高职扩大招生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离不开企业的重要参与。高职扩招对象比较多样,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是高职扩招生的重点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内容中如何平衡各类生源是难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从依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组织各方力量,结合学校现有专业建设情况,兼顾企业用人需求、社会生源发展目标等方面精准制定。

(三)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作用,做好校企协同育人教学管理

高职扩招教学模式多元化、学制灵活化、管理多样化。高职扩招教学管理比较复杂,招收的社会员工和所在企业均不想影响个人收入和企业生产,所以让员工到学校学习,此操作难度很大。如何做到教学标准不降低,人才培养质量不走样,需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委员会发挥作用。公共素养课、公共基础课等课程重点依托网络课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重点依托集中授课、专题视频、网络学习并答题等形式完成,实践课程重点依托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其他课程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远程指导完成。学制需要高于已有高职生的3年学制,可以制定3-5年的弹性学制。教学管理上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实行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如公共素养课成绩由企业基础管理成绩置换、专业课程由企业生产实践成绩置换、证书由企业专业技术考核成绩置换等多种置换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手段需要强大的管理团队、信息技术支撑、多媒体的运用,高职扩招对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中兼职教师的作用

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是高职扩招生培养的重要支撑。高职扩招带来了人数增加、教学任务增加、教学方式多样等现象,学校的双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补足高职扩招带来的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缺口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学校的双师队伍教学质量的同时,重点聘任校企合作企业的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尤其是校企合作招生较多的企业人员,有利于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其可以聘任企业的人事部门人员、生产技术员等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校企共同管理。如:聘任企业人事主管作为兼职班主任,实现以校内班主任管理为主、兼职班主任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校内班主任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奖学金评比、评优评先等数据考核,兼职班主任主要协助校内班主任做好企业生产管理成绩、专业实践成绩考核、解决好企业生产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等。聘任企业生产主管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员工)的专业课考核成绩、毕业设计成绩等,协助校内专业教师做好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等。

(五)完善质量考核方法,做好高职扩大招生质量考核

完善高职扩大招生质量评价体系是高质量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面对高职扩招带来的新问题,怎样做到人才培养标准不降低、培养质量不走样,需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要依托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做到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性指标依靠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工作能否做得来、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定量指标依靠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成绩分数、产品完成质量的高低、项目方案的完成效果等。重点依靠学校绩效管理部、企业质量监控部配合做好学生(员工)质量考核,保障高职扩大招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扩招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认可,把高职扩招落实落地是高职院校目前的当务之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健全和完善产教对话机制、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高质量完成高职扩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校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