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志理想类古诗词赏析的步骤

2022-03-17王筱菁

语文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望岳观沧海壮志

王筱菁

壮志类古诗词是诗坛上一朵苍翠、刚劲的奇葩,看之则感花叶奔放,提神爽气;闻之则觉沁人心脾,心胸激荡。品读这些诗词,我们会和高尚的斗士、志士交谈、融合,感受他们胸襟开阔、壮志凌云的人生追求,也必将提升我们的思想高度和心灵温度。那么,这些诗词该如何赏析呢?笔者结合曹操的《观沧海》、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杜甫的《望岳》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词,浅析如下。

一、 知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事”就是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风云、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向等。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往往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它是解读诗人的一把钥匙。

曹操《观沧海》的背景是曹操北征乌桓时写的。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曹操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精神必然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如果了解这些,就不会把《观沧海》当作纯写景的抒情诗了。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二、明主旨

“主旨”是诗词的灵魂。在诗歌里,或流露着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或飞扬着诗人的凌云壮志,或记载着诗人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或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社会的思考,或体现着缠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郁的乡情。而壮志类主旨常常有:或建功立业,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如《观沧海》;或反对外族入侵,渴望国家强大的爱国豪情,如《密州出猎》;或攀登顶峰,俯视万物的气概和雄心,如《望岳》;或立志改革,使国家强盛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如《登飞来峰》。不难看出,此类诗词的灵魂指向是志存高远、壮我人生、慷慨豪迈、心系祖国。他们不是低首浅唱、婉约柔情的才子,不是羁旅愁思、异乡怀人的游子,也不是洁身自好、怀才不遇的隐士,而是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仁人志士,是浑身是胆、立志报国的猛士。他们的心中激荡着大海的博大和惊涛的气势,蕴藏着悲天悯人、心系祖国的壮烈情怀。那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概,那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气魄……

如何辨析主旨呢?一般来说,诗歌的辨析手法是“卒章显志”,据此,从诗歌的结尾或诗歌的中心句入手就很容易理解主旨了。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主旨句。

三、悟意境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那么,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必须和外部生动的客观事物相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意境。从美学角度讲,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和“神”;意境就是情理形神的有机统一。壮志类诗词意境开阔雄壮、崇高豪放。意是建功立业、心系祖国,凌云之志、无所畏惧;境是意化的客观事物,常常以高山沧海、日月星辰、神龟猛虎等高大或勇猛的崇高事物作为作者描述的对象。这些事物本身就给人一种高山仰止,令人生威的崇高感。它不是悲剧、喜剧,而是崇高;不是优美,而是壮美,带给人的永远是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英武豪迈、立志报国的美感。

如《望岳》之“境”:“齐鲁青未了”写出泰山地域之广,“造化钟神秀”写出泰山之美,“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之高,“荡胸生曾云”写出泰山视野之阔,“决眦入归鸟”写出泰山之远。几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象,不能不让作者顿生敬畏和热爱的豪情,由“望”而想到“登”,从而和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壮阔的意境美。又如《观沧海》之“境”:“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沧海的辽阔苍茫之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陆地已是草木摇落的季节,而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写出沧海的生机盎然之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示出沧海吞吐日月、含蕴星汉的宏伟景象。整个画面给人辽阔、生机、博大的动感,与这位横扫四方、立志统一中国的诗人、政治家的理想完全交融,这就是意境,是内与外、虚与实、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

四、析手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所以诗人就不会把自己的炽热而深沉的思想浅白无遗地表达出来。它伏贴在外界的客观事物中,或翻飞在花丛、在草间,或是融化在激烈的场面中,或是寄托在历史的典故里……壮志类诗词的常用表现手法有: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化用典故,蕴藉含蓄,或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等。

《望岳》的艺术手法是情景交融。全诗八句,前六句都是写景,分别是远望之景、近望之景和细望之景,然而这“景”又不是纯客观自然之景,而是浸透了诗人感情的自然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泰山的高耸与辽阔不正是诗人对泰山的独特感受和倾慕之情吗?不正是诗人内心凌云之志的生动写照吗?

《密州出猎》的艺术手法是化用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化用典故不仅是艺术的需要,更是现实的曲折反映。宋朝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但现实并不摧毁词人的爱国热情和豪情壮志,相反,愈见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荡高远的胸襟。又如《登飞来峰》的手法是情景交融,托物寓理;《观沧海》的手法是想象夸张,借景抒情;《龟虽寿》的手法是运用典故、比喻,蕴含哲理,等等。

总之,鉴赏壮志类古诗词应把握“背景-主旨-意境-手法”这四部曲。知背景如获得诗人思想的一把钥匙,明主旨是触摸诗人高尚的灵魂美,悟意境体会“意”与“境”统一的艺术美,析手法感受诗词摇曳多姿的表现美。当然,要想提高诗词鉴赏的审美能力,还要多读、多思、多积累,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猜你喜欢

望岳观沧海壮志
望岳
观沧海
《“望岳”香台文创设计》
油田工人
破桩
陶瓷绘画《观沧海》
望岳
飞行员:唯有壮志可凌云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