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

2022-03-17郭凌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情感

郭凌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针对体育课程强调,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因此,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进一步提升和发展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建设体育强国新征程中,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内容

高职体育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多样化的德育元素,以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本文在研究高职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内容时,以《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高职体育课程的德育元素,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色,从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及社会行为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剖析[2]。这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对课程设计进行综合调整,并灵活地将这些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体育课程的各个部分,寓德育内容于体育基本知识与技术的传习过程中,对高职学生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引导。

1.1 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

道德情感主要包括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责任感、义务感、公正感、荣耀感、集体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3]。高职体育课程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与形成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集体主义情感和责任感的影响最为明显。

集体主义情感教育是高校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为集体服务的思想意识,在团队中积极地展现自我、贡献自我价值。其次,在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情感教育时,还需正确引导其辩证地认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加强团队意识,警惕和预防个人主义的出现。优秀的体育课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从集体和团队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对关乎集体利益的事情能够做到积极关注,尽自己所能为集体贡献力量。

责任感,即具备担当意识的成员在其分内所应该做的事情,及其在社会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主动行为与品质等。高职学生已处于需要履行人生责任的关键时期,其作为“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承担着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其责任心的强弱,不但影响他们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水平,也决定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以,对高职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十分重要。通过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通过潜移默化的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1.2 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

意志力,是人的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人自觉、有目的、有意识地调动和合理支配自身活动的心理和思想过程。意志品质即人的意志力的体现,主要分为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高职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业、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等多个方面。所以,将自信果敢、顽强拼搏、自律自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贯穿于体育课程中,对高职学生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有关键的意义。

首先,自信果敢。自信果敢主要体现为在紧急状况下,能够抓住机会,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选择,并能在思量周密的前提下及时实现这些选择。在激烈紧张的体育竞赛中,面对多种战机时如何进行有效把握、如何迅速选择和运用战术,以及如何准确地推测对手的战略意图等,需要明智果敢地研判局势,并快速做出正确选择。比如,在乒乓球竞赛中,激烈的对阵、不断调整的攻防变化、变幻莫测的形势、技术与战术的短瞬抉择等,都对参赛者有巨大的考验与磨炼,经常参加类似的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信果敢的优秀品质。

其次,顽强拼搏。顽强拼搏是指一个人能在自身意志行为中坚守决心,坚忍不拔地战胜所遇到的艰难和阻碍,尽自身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既定目标的精神品格,这也是耐受力的内在体现。比如像羽毛球运动,由于其具有竞争力、抗衡性、高强度等多个特质,经常参加这类体育运动能够培养高职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初心,并且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

再次,自律自控。自律自控是人进行自我管理,并支配自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对自身心态的调整上。自律自控能力较强的人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妥善地管理自身的情绪,坚定意志、坚强行动。由于高职学生的心理能力仍在持续形成中,其自我控制力、受挫能力和心态调整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发展。所以,可以在体育课程中渗透自律自控、输赢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奋勇赶上等体育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建立积极的心态,进一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1.3 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

1) 规范行为。规范意识的教育,是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基石。体育课堂常规是在体育课程中为完成教育任务,对教师与学生所提出的共同的明确要求,具有规范、制约与引导学生上课行为的重要功能,也是教师言行的价值准则。如上课时的着装、队列队形的正确站位、上课前的师生问候、下课前的师生道别等,这些教学细节,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意义。有效而合理地设置体育课堂常规,通过引导,渗透规则意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组织严明、纪律规范的学习气氛,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2) 人际交往行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无法脱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与其他课程中的人际关系相比,体育课程中的师生互动更密集、更开放。而体育课程正是以这些人际关系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的培育。体育教师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共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同时,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开展人际交往,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

3) 协作行为。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进行协作。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时都包含协作行为,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协作,积极培养协作行为,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2 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高职体育课程具有组织形式丰富、运动项目多样化、集体组织活跃度高、实践性强等特征,所以在高职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与其他课程有很大差异。高职体育课程是以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能力教学为基础,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的同时,主动接受道德教育,汲取经验,从而推动自身的全方位发展。

2.1 德育目标的整体性

体育教学以团体参与教学活动为特色,学生经过个人思维活动,在了解运动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团体的参与配合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内涵。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需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将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多种德育元素有机融合,并巧妙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会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2 德育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各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安排也更加系统化和人性化,针对学校特色向广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进行挑选。不同体育项目所蕴藏的德育元素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通过结合各个体育项目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融入多元化的德育内容,育德于体,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4]。

2.3 德育过程的内隐性和长期性

与思政课的道德教育不同,高职体育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并非直接灌输,而是隐藏在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主动地采用间接和内隐的方法将德育融入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整个教学活动,主动吸纳德育内容,将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变成学生自觉的情感和行为。体育课程的德育渗透是长期而持久的过程,并贯彻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

2.4 德育效果的隐蔽性和难测性

高职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是通过学生潜意识的心理变化发生作用的,是一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熏陶与作用的过程。因此,德育渗透效果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轻松得到反馈的,而是要依靠日复一日的沉淀才能内化于心,在到达了一定积累之后才会产生质的变化,并最终外化于行。因此,体育课程的德育渗透成效,更多的时候体现为内心改变,而行为改变则是在内心改变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这些都决定了德育渗透效果的隐蔽性和难测性。

3 高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3.1 丰富高职体育课程德育元素,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要重视体育课程教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不同体育项目的课程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课程比例,运用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充实体育课程,将校内与校外的体育活动高效整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使德育更好地融入高职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应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责任担当,探索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注重强化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主动借鉴其他课程的德育融合方法,以此革新体育教学方法、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体育活动时进行分组重复练习,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2 提升体育教师德育素养,更新德育观念

高职体育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和德育观念的改变,会直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通过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以自身为表率,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主动强化体育和德育的相互关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其个性和特长,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沟通,针对性地强化学生体育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体育育人实效性,将育体和育人有机结合。

3.3 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开展鼓励教育

高职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完善应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既要适合现代高职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展特点,又要适应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需要[5]。因此,要完善和改进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摒弃单一的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评价。特别注意在教学评价中要积极关注德育在体育课程中的渗透情况,及时化解在渗透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鼓励作用。

4 结束语

高职体育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以课程思政为背景的高职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将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此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