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研讨助力领导干部开好调查会*
2022-03-17龚育军
龚育军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江苏 扬州 225007 )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工作方法,是领导干部做好决策等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掌握好这个基本功,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也要善于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经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我们要在新时期加以继承和完善。”[1]其中调查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应当熟练掌握的重要工作方式。在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更为复杂的形 势和更加紧迫的任务,大量工作需要迅速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以守正创新的科学态度,在发扬传统调查会优势的同时,以创新思维和方式对其进行“迭代升级”,提高调查会的质量和效率,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执行政策提供可靠保证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近年来在党校系统广泛采用的结构化研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领导干部用来提高调查会质效的科学方法,可以作为这一迭代工具,进行尝试和推广。
一、开好调查会在调查研究中的独特意义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调查会是在各个发展时期使用最为广泛的重要调查方式。
1.调查会的内涵。调查会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就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在集中场地搜集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也称座谈会、调研会等。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关于“调查技术”一节中,将调查会作为调查研究的首要技术做了系统介绍。他认为,调查会要展开讨论,参会人员要有代表性,参会人数多少要根据主持人的把控能力确定,会议要预先制定纲目,调查一定要深入。毛泽东关于调查会的亲身实践和精辟论述为如何开好调查会提供了方法论。
2.调查会在调查研究中的独特意义。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2]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深入寻乌、兴国等地召开调查会,先后写出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多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调查报告,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革命基本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刘少奇、陈云等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许多当代领导人,也广泛采用调查会的方法了解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向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调查会的现状和问题。调查会的突出优点是能够较快地掌握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目前许多调查会由于受主持者能力、参加对象、时间条件等限制,暴露出费时较长、互动有限、纲目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出现调查结论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背离了召开调查会以及开展调查研究的初衷。因此,调查会应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操作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提升调查研究的质效。
二、结构化研讨对于开好调查会的重要价值
结构化研讨是结合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开发的一种培训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是在系统思维的指引下,针对既定目标、强制程序和规则,围绕主题开展多角度、分层次的研究和讨论,最终形成富有逻辑性成果的研讨方法。典型做法比如就某个议题,分别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阶段逐一进行透彻的研讨,最终获得科学的结论。利用结构化研讨创新调查会,既可以进一步发扬调查会面对面交流的优良传统,又可以充分研讨,避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对于做好新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紧盯调查会靶心,确保问题导向。习近平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3]问题导向是结构化研讨重要的特色之一。许多传统调查会缺少鲜明的问题导向和规定程序,导致调研失去“靶心”。参会者东拉西扯,各说各话,陷入不着边际、杂乱无章的漫谈,调研沦为走过场。结构化研讨则致力于打破主观主义、无的放矢的会议组织方式,创新调查会组织机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以往按发言者顺序漫谈的垂直思维表达模式,改为对“问题—原因—对策”等讨论向度各个环节透彻研究的水平思维方式,把各个阶段的问题和事情的本质研究清楚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奔着问题来,盯着问题去,以追根求源的韧性和稳扎稳打的作风,形成严谨有序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闭环,有效提高调研会的针对性。
2.保障发言者平等,坚持群众路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4]充分反映民意也是结构化研讨重要特点之一。调查实际情况,就要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深入群众,向群众请教。但是很多调查会由于缺乏民主氛围,或时间受限,常常出现“话霸”、沉默不语以及发言机会不平等现象,缺少参会人员的主动参与和彼此之间的充分互动,没有作讨论式的调查,导致调研情况不完全、不充分。结构化研讨则采用有话可说、有话必说、说话必全、不说必究的对话机制和交流工具,给予每个参与者平等充分的表达机会,让群众都说话、说真话,以汇集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信息,同时相信群众,却不偏信,通过多轮交流,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切实践行群众路线。
3.强制调查会结构,达到科学高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调研任务和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5]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最根本的就是要真实精确,尽可能避免误差,最大程度地反映实际;高效率则是以相对较少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获取更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而不少调查会由于访谈设计逻辑性不够强,对访谈对象的发言要求没有进行结构化的强制规定,造成发言者信马由缰、思路不清、内容不全,难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影响结论的科学性;且由于参会人员的表达没有结构化,语焉不详、杂乱无章,使得受众难以理解,且记录整理费时费力,会议效率难以保证,会后材料整理工作量极大。结构化研讨则对调研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强制讨论时序,采用先归纳、后阐述的结构化表达,经过隐形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即对问题理解—重构—呈现的过程,得出系统深入、逻辑清晰的结论,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也最大程度提高了效率。对于陷于“文山会海”和繁忙事务的领导干部通过短时间即可快速全面收集一手信息,了解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议,提高决策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运用结构化研讨提高调查会质效
综上所述,结构化研讨运用于调查会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同时,结构化研讨因其成熟固定的模式和可以预期的效果,也便于领导干部掌握和操作。
1.结构化研讨在调查会中的运用方法。结构化研讨方法很多,目前在调查研究中最简便易行和广泛使用的是“问题—原因—对策”的路径机制。
(1)精选调查对象。选择与调查议题高度相关的各方人员参加会议,防止调研脱离实际,确保调研结果的专业性。相对于传统调查会,人数可以增加到10人以上50人以内为宜,分组进行。单次调研样本数量的增加,既提高信度效度,又提高调研效率,真正达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2)明确组织分工。按照规则,安排主持人、组长、记录员等多种角色,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确保研讨规范有序进行。为保证专业性,对主持人还需要进行培训。组织分工的科学合理,规避了由于调查人的能力不佳造成调查会满盘皆输的风险。(3)多角度分析问题。参会人员在主持人引导下,首先采用头脑风暴法将议题中的问题列举出来,然后通过团队列名法小组成员逐个说出问题,直至穷尽所有问题。其次,通过对问题投票排序选出小组公认的最为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再次,如果分为若干小组,还需将几个小组找出的重点问题进行整理归并,最终聚焦各组共同关注的关键问题。这种做法使得问题的梳理全面高效,重点突出,为后续调查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础。(4)分层次剖析原因。在找出各组共同关注的问题之后,再将问题分配给各个小组。各小组采用鱼骨图分析法等方式深入剖析问题产生原因,第一步,针对问题点用头脑风暴法分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及要素;第二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逻辑关系,进行分门别类,明确其从属关系;第三步,分析选取重要因素,用关键词简要描述。第四步,填写到鱼骨的对应部位,制作成为逻辑清晰、结构分明的鱼骨图,全面直观地展示问题产生的原因。(5)系统制定对策方案。针对鱼骨图原因分析框架和要素,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战略计划和实施方案,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对策制定目标可以参考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及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SMART原则,也可以绘制逻辑树、思维导图等图形直观展现。通过以上对问题—原因—对策多次深入透彻的研讨,便可以举一反三,把握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规律。
2.结构化研讨在调查会中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结构化研讨作为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方法已经被组织机构、领导干部广泛运用,并进行了多方面实践。
(1)在重要决策调研中的运用。在进行顶层设计、重大决策前,常用此类方法加以论证。召集决策相关人员,采用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对决策事项相关经验、现象、问题进行战略层面发散性思考和观点的整合、归纳、聚焦,针对呈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提出决策建议。(2)在科研课题调研中的运用。可以邀请与课题研究高度相关的人员,分为两个以上小组开展结构化研讨,最后将各个小组的研讨结果进行对比,检查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则得出参考价值较高的课题研究框架。(3)在文件制定调研中的运用。在许多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都尝试采用结构化研讨的方式召开调查会,可以用于文件起草前收集信息资料,构建文件框架;用于文件起草后征求修改意见,不断修订;用于文件实施后开展政策评估,持续改进。(4)在干部培训调研中的运用。由于党校和干部院校很多班次学员的工作岗位和职级基本一致,能够代表一类样本的意见,因此,就某一个高度相关的工作问题利用培训班学员在校集中的有利时机召开调查会,更为便捷和节约,所形成的综述材料可作为资政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3.用结构化研讨召开调查会的适用情形。领导干部将结构化研讨用于召开调查会是一种创新的做法,需要不断探索,扬长避短。要精心筹划,根据需要调研的主题,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好调查会;要提前通知,避免与工作的冲突,促使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走群众路线的效应;要循序渐进,精准识别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抽丝剥茧,步步为营,不轻易地把问题上升到宏观层面,将其抽象化,抓大放小,流于形式;要创新思维,防止路径依赖,重复使用习惯性工具分析处理新问题,轻易放弃深入思考的机会;要进行比较验证,条件允许可以对同一议题分别组织几次研讨,或结合问卷调查、个别调查等多种方法进一步深入调研,对照修正调研结果,提高调研会的信度和效度。此外,还可以在调查会中根据实际情况活用结构化研讨,如按照“目标—资源—路径”的顺序,开展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调研;按照“要素—标准—提升”的顺序,开展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访谈调研等,进一步拓展结构化研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