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教授制度实施现状与对策
——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

2022-03-17周志刚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申报教授

周志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资产经营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3)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业教授制度作为创新举措,应声落地。2010年,江苏省本科院校产业教授制度开始实施。2017年,江苏省首次面向高职院校遴选产业教授。实践证明,过去的企业兼职教师制度和如今的产业教授制度均属于校企双赢的有效机制。在学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产业教授制度的顶层设计以及高校实施产业教授制度的现状等,对于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利用产业教授制度的分析不足。本文通过江苏省2017—2019年产业教授实施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产业教授制度获得更多资源,更好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教授制度实施现状

行企产业专家协同培养高职人才,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产业教授将企业一线的先进技术和实际项目与高职院校深度对接,不仅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也可为企业和高职院校带来诸多资源。企业高水平人才担任高校产业教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或产品技术研发,有利于培养一批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缩短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产业教授制度实施的核心思想是产教融合,将行企中最核心、关键的优势资源即高技术人才引入高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双方共同提升。产业教授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推进校企共建、运营各类技术研发中心或实践基地;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联合申报国家级或省市级项目,并联合开展项目研发工作;促进行企和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参与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所在企业成为高校的教学和实践基地。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各级政府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打造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已在多个省份开展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江苏在本科和高职院校实施产业教授制度,取得了不俗的实践成效和丰富的经验。总体来看,江苏高职院校主观上都比较重视产业教授制度,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愿意吸收行企高层次人才加入师资队伍,并在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产教融合实践。

二、江苏实施产业教授制度的数据及分析

自2017年面向全省高职院校遴选产业教授以来,江苏高职院校的申报意愿强烈,多数能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一)申报人数情况

2017—2019年,全省高职院校申报产业教授的人数分别是208人、266人和267人,申报人数逐年递增并趋于稳定。根据相关规定,各高校的申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人,高水平高职院校最多可申报6人。从实际来看,个别学校只申报一两名,大多数学校按人数上限申报。

(二)申报人的年龄分布和性别情况

产业教授申报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也有少数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30岁以下的年轻人极少。2017—2019年,31—57岁的申报人占比超过90%,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达退休年龄的申报人占比较小。2017年全省申报产业教授的208人中,男性有185人,女性有23人;2018年全省申报产业教授的266人中,男性有233人,女性有33人;2019年全省申报产业教授的267人中,男性有216人,女性有51人。从年龄分布来看,在行企高层次人才中,31—50岁的中青年男性占据多数,但是也不乏年龄较大但在业界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

(三)申报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技术职务情况

大多数产业教授申报人的学历在大专以上,以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其中,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人数高于本科学历人数。以2018年为例,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4人,大专学历有23人,本科学历有104人,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者135人。2017年的208名申报人中,高级职称的有175人(正高职称者44人、副高职称者131人),占比84.13%;2018年的266名申报人中,高级职称的有232人(正高职称者58人、副高职称者174人),占87.22%;2019年的267名申报人中,高级职称的有223人(正高职称者67人、副高职称者156人),占比83.52%。申报人虽多数具有高级职称,但也有符合条件的无职称或较低职称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当选产业教授。

(四)申报人担任行政职务和所获荣誉情况

2017—2019年,产业教授申报人担任的行政职务虽以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为主,但是无行政职务的申请人也不在少数。2017年的申报人中,高层管理者有110人,中层管理者有64人,无行政职务者有34人;2018年的申请人中,高层管理者有163人,中层管理者有62人,无行政职务者有43人;2019年的申请人中,高层管理者有152人,中层管理者有75人,无行政职务者有41人。此外,2017—2019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省级荣誉称号和无荣誉称号的产业教授申报人分别占1/10、3/5和3/10。产业教授评选践行了实事求是、尊重人才的理念。

(五)申报人的科研成效情况

产业教授申报人的科研能力整体较强,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各类科研项目的人数较多。少数申报人虽未获得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但在企业实际项目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科研或商业运营水平。2017—2019年,各年度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人数约占2/3;未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请人大多数主持或参与过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或项目运营,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此外,申报人在发明专利、著作权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绩。2017年的申报人中,128人拥有各类发明专利或著作权,累计专利数474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著作权29项、参与标准制订等其他方面4项;2018年的申报人中,158人拥有各类发明专利或著作权,累计专利数418件、实用新型专利97件、著作权22项、参与标准制订等其他方面1项;2019的申报人中,141人拥有各类发明专利或著作权,累计专利数377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著作权18项、参与标准制订等其他方面1项。除了科研项目和专利之外,在论文和教材编写方面也成绩斐然。2017年,有136名申报人在各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其中论文发表数最多的申报人共发表了包括SCI在内的论文45篇;2018年,有193名申报人发表了论文,其中论文发表数最多的申报人共发表了包括SCI在内的论文120篇;2019年,有184名申报人发表了论文,其中论文发表数最多的申报人共发表了15篇SCI论文。

三、高职院校依托产业教授制度开展产教融合的对策

(一)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

总体来看,江苏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基础较好,申报产业教授的积极性较高,申报和获评人数也较多。值得一提的是,少数高职院校连续三年申报且获评产业教授比例为100%。但各地区、各院校的申报人数和获评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体现了各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学校重视程度等方面的差别。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遴选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实践教学、项目合作等领域与企业开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产学研合作,获评更多产业教授,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二)注重申报材料的质量以增加获评概率

产业教授申报人认真撰写申报材料,提高申报材料的质量,必然会增加获评概率。从实际来看,产业教授申报材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材料填写不完整,针对性不强;二是申报人与所在学校不在同一城市,未来难以开展实际合作;三是申报人与所在学校前期开展合作成效不明显或未开展合作;四是申报人头衔很高,不利于后期的深度合作;等等。评委专家关注的重点是产教融合的成效,校企是否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深度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填写申报材料时应切中要害,而非堆砌素材、泛泛而谈。

(三)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健全产业教授团队运行机制

通过产业教授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确立专业(群)与产业相互支撑、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定位,校企双方深入共享优势资源,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高职院校提供行企一线技术和人才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多方合作平台,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制度,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将产业教授的政策红利转化为学校的优势资源,集聚行业、科研机构等资源,为产业教授团队的运行提供科研、人才培养支撑,推动各方效益的统一。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依托产业教授制度,注重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和成效,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校集聚更多人才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为行业培养贴近产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申报教授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刘排教授简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