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2022-03-17郝麟
郝 麟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这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1+X证书制度的推行促使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调整和变化,目的就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机衔接,实现教、学、产相融合和课、证、岗相融通,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1+X 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1+X证书制度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1]。1+X证书制度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对接,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的课程相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并同步考核评价,将学历教育的学习结果与职业培训的学习结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为学习者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是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的基础性工程[2]。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历教育更好地对接科技发展新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关键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弥补学历教育在针对性、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的不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根植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是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和拓展[3]。
1+X证书制度中“1”和“X”的衔接融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互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互融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与模块等级的相互融通、课程实施方案与考核模块的相互融通、院校课程实训与企业生产的相互融通。“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照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计划、教学标准、教材大纲、设备标准、实习标准与相关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全方位融合,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个对接的原则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课证融通、培育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从《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1+X证书制度就是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方式实现学校的教与企业的用相贯通,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X证书培训考核内容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相融合,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及技能要求实现技能实训规范与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相一致,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和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1+X证书制度的推行突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不仅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受教育者学生本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综合性人才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1+X 证书制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企业实际需要密切关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以及评价考核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4]。1+X证书制度的推行促使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修订更贴近实际、更接近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目的就是要从培养技术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紧缺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和行业岗位需求为目的,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技能提升、规范考核评价、强化职业道德。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不仅将1+X证书培训考核体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而且还根据考核模块优化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专业教学活动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位技术要求的对接,不仅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融合,而且促使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规范、技术工艺、岗位职责相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促使教学活动与产业需求联系更紧密、人才培养更具方向性。
(二)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还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课程体系的调整要与企业需求保持协调,通过对标相关职业技能标准,优化课程结构、顺序和内容,做到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进去、听得懂、理解透、掌握牢、会使用、技能强。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技能型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岗位需求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整合与规划,并协调好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了1+X证书考核模块内容,使得课堂教学侧重点层次更清晰、重难点更突出、实践操作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课程考核目标更具体,考核方式更规范,促使学生通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重构的课程体系,课程架构更清晰、知识联系更紧密、教学目标更清楚、教学实施更有针对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附于教材,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和技能示范、学生听和动作模仿,教学内容的深浅取决于授课教师的经验、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及对行业现状的认知程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企业岗位的需求联系不紧密,故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企业对人才技能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促进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将证书考核内容及标准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通过有趣的案例或者角色互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将教材内容与网上教学资源有效结合,通过慕课、微课、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授课效率。
(四)更新和补充教材内容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教材对培养满足社会及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促进服务社会及企业能力,职业教育教材的内容不仅要涵盖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结构,而且要紧跟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情况更新,及时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融入教材。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含课堂教学内容和证书考核内容两部分,要求所选教材既要包含常规教学内容又要涵盖证书考核内容。针对各教学模块特点,学校应及时调整教材结构、增减相关内容、更新知识要素,将职业技能考核与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协调,促使课堂教学所选用的教材能够及时融入企业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可有效推动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
(五)建设师资队伍
新时代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就必须坚持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同时,职业院校应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5]。1+X证书制度的实施,促使专业教师队伍由“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师资队伍也逐渐由理论教学团队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教学观念从侧重于理论教学逐渐向与企业岗位接轨的实践教学方向转变。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职业院校应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相关的1+X证书培训,并且制订教师企业轮流实践学习计划,鼓励专业课教师走上企业岗位,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在提升校内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可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加入不仅能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且为教育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需求及技能水平要求的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六)完善实训条件
实训条件的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模。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增强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即使有校企合作定点实训企业,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及使用情况也愈发凸显重要性。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职业院校授课方式大多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实训设备与教学内容要匹配。1+X证书制度的实施促使职业院校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及设施设备盘活资源,实现现有实训场地利用率最大化,同时,根据“X”的培训项目和考核内容以及社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的更新或添加实训设备,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要有机衔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将学与做同步进行,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技能。
(七)创新考评模式
《试点方案》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方面提到,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考核评价的意义不能局限于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体现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让学生明白自身实际具备的技能与社会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提供动力和指明方向[6]。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单一,内容偏向理论,标准不规范,这种考核模式难以体现学生的综合技能,更难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而1+X证书制度的推行,促使考核内容结合职业等级证书相关标准和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并根据模块特点实现过程考核与总结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模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促使考核内容根据模块特点设置,同时融入行业标准及岗位操作规范,在规范评价标准的同时更能凸显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模式多样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技能水平。
(八)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服务,为技术岗位培养专门人才。校企合作是学校进行企业调研并根据企业的反馈和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修订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应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的人才。1+X证书制度的推行促使职业院校清楚地意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机制。学校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企业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实现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学生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此外,校企合作也为提升师资队伍技能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专业课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近岗位,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根据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及时更新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可以有效避免理论教学的滞后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1+X 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X证书制度的推行促使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技能证书培训及考核与企业岗位需求相互协调、相互贯通,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以往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都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各专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情况积极应对,创新教学考核机制、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补齐教学活动短板,力争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娴熟、专业素养过硬的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