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路径探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例

2022-03-17丘丽丹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思政高职

丘丽丹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逐步推进,法治将会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法治思维”提到治国理政的高度,随后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学校法治教育的中心也转向了法治思维方式的培育。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当前高职思政课法治课堂教育普遍存在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开展团队协作、集体攻关,加强教学设计、实施、反思与改进的“课堂改革”,切实提高法治课堂实效,打造具有职教校本特色的思政“金课”,有效提升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一、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课例研究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公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方式是国家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抓住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需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堂和教材,深入挖掘“四史”中的法治故事、法治经验和法治精神,激活学生法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使其树立法治思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思政课建设“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切实提升法治教育课堂实效。

课例研究是围绕课程教与学的研究。以教师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分析解剖,总结经验特色和创新亮点,反思成功和不足,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以课例研究为抓手,打造新型课堂文化,推进“课堂革命”是实现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主动作为、协同联动,有效推进法治教育课堂变革。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课例设计与实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和主渠道。2021年修订其教材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开展法治教育,注重教学衔接,优化课程名称和内容。课例以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第二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依据,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确定课堂教学主题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教学内容强化政治信仰和价值引领。大学阶段法治思维方式培育的重点在于满足学生对理论性、热点性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法治问题。同时,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法,形成校本特色,推进大中小学法治课一体化建设。

(一)设计理念

新时代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最显著的标志是强调“外化于行”,思政课改革的成效最后落实在大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洪流中,体现在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使命和担当上。基于“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课堂理论教学设计主要聚焦在学生的“践行”和“知行合一”上。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精心设计个人、小组分项任务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教师时刻关注、督促学生的完成情况,强调过程监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课堂教学设置“学原理、练技能、思理论、践成效、拓应用”五个环节,培养学生对党的领导和法治道路的理解,培养学生表达和表现的能力。采用现场点评、交叉点评等方式即时反馈学生的能力目标掌握情况,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动力和效果,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本课例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一学生为授课对象。课前知识点小测分析显示,学生的认知基础较好,经过中学政治和历史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基本的党史、国史知识和法律知识,知道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从专业特性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是国家级重点支持专业,也是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因此该专业学生招生录取分数较高,生源质量较高,就业稳居全省前列。该专业致力于培养粤港澳大湾区地铁站务、票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文理兼招、女生较多,学习管理创新思维,具有热爱表达、表现力强的特点;从课程学习经验来看,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强,思想观念多元化,易接受新鲜事物,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灵活,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强。作为“全天候网络生活化”的“00后”大学生,呈现出网络碎片化和情绪化的学习特点,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耐错修正能力差,需要更多的鼓励。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本次课程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将“四史”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头脑,在“党史中的法治故事”任务点中明白“能”“行”“好”的逻辑关系;梳理、总结百年党史中关于法治道路探索的规律,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能做基本的视频演绎、拍摄、剪辑处理等;在历史视野中学会观察、总结和反思,理清法治发展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践行法治精神。

(3)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叠加震荡,教学重点在于从历史视野和现实对照中理解“党和法治的关系”,这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情境剧教学、案例对比分析、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现实,善用“大思政课”,发挥高职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难点在于践行,如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能持续不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情感认同,积极投身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通过合作学习法、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思维力和学习力,自觉遵法、守法、学法、用法。

(4)课例设计与实施。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及“提出问题、作业展示、理论探究、实践转化、评价总结”三段五步式教学环节,围绕“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主题,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城轨运营专业特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和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

(1)课前:自主探究学原理。课前教师围绕“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制作微课视频,上传超星尔雅课程章节部分,设置发放学生个人理论自学任务点,通过超星后台观测学生观看视频时长、是否反复观看、知识点自测等数据掌握学情,奠定课堂教学设计基础;针对大学生“四史”教育常态化要求,结合课程主题设计“四史”融入任务点,以小组为单位拍摄“党史中的法治故事”情境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课堂展示给予学生表达表现的平台。

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和企业微信群获取学习任务,并按要求完成课程网站微课视频、拓展资源、教学案例、时事热点、平语近人、知识点测试等个人项目的学习;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情境剧选题、剧本编写、视频拍摄和视频制作等,在超星提交视频和剧本、选题分析等成果;观看其他小组情境剧表演视频,开展自评和互评,选出最佳作品及最佳演绎、导演、音效等。

(2)课中:理论探究展成效。课中通过“导入新课、作业展示、理论探究、实践转化、评价总结”五环节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如“外籍男子乘火车不戴口罩,邻座阿姨好心提醒反被骂,强调遵守疫情防控规矩”,启发学生思考“疫情防控法治在其中的保障作用,无论谁挑战防疫措施都该一断于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法治建设。其次,通过优秀小组作品《黄克功逼婚杀人案》超星投屏播放,请小组代表阐述作品创作构思及其体会,师生共同感受延安时期严明法纪的法治道路探索,从黄克功案中体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取信于民的初心,从中体会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再次,通过与同时期国民党张宗灵枪杀妻子案的对比分析,比较国共两党同案差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感;将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成果与世界各国进行比较,多维度论证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从次,融入专业,注入专业发展,结合城轨运营专业学习,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项目“绘制法治铁路发展变迁史思维导图”,通过各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实践转化。最后,教师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堂学习日志考核学生知识点掌握学习情况。

(3)课后:合作探究拓应用。课后布置小组作业PPT汇报“我最喜爱的法治人物”,通过搜集、整理、分享法治人物故事,充分挖掘“四史”教育中的法治元素,以“榜样示范”带动高职大学生对法治的向往和信仰。如大学生非常喜爱“2020年度法治人物”的中国政法大学罗翔老师,喜欢看他的“刑法”网课,通过分享交流罗翔老师“法治之光”的理念,唤醒学生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增强学生践行法治的信念。

三、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培育课例研究的反思与改进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成效和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尤其要提高对本校、本专业、本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决策能力,提炼法治教育方式的校本特色,在互助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一)教学效果

本课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微课资源,制作课前理论微课预习;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提出问题—作业展示—理论探究—实践转化—评价总结”三段五步式教学环节,采取情境剧展示、党史故事讲述、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以下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热情高涨。创设法治情境剧任务点,基本上小组全员参与拍摄、制作,避免过往小组作业总是优等生展示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各组呈现精彩纷呈的作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表现力。同时,通过紧扣教材内容的选题分析,培养学生深入思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深度挖掘的思维能力。以聚焦学生的“表现表达力”和“思维分辨力”,实现“表现与思维结合、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教学目标。

(2)以情动人讲述党史中的法治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故事是将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教师讲述党史中的法治故事并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严明法纪取信于民的初心,认同法治之道、坚定法治信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二)特色与创新

(1)自制理论微课视频,教学时效性强。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法治思想融入教学、融入头脑。根据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微课视频,保证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四史”教育常态化要求,注重挖掘党史故事中的法治元素,从党史中汲取大学生思政教育磅礴之力、精神养料。

(2)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模式,设置“课中实践转化”与“课后拓展应用”环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未来工作紧密对接。本课例设计了小组“法治情境剧”和“绘制铁路发展变迁史思维导图”任务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作潜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认同。

(3)融通专业,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学校依托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办学,结合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历史发展和行业特色,引导学生从铁路发展变迁史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同时通过铁路发展史,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本领。

(三)反思改进

(1)法治情境剧环节,各组基于题材、服装道具、后期制作等呈现出水平差异。分组的时候应尽可能根据学生能力差异保证各小组水平大致相当,更好地开展小组竞争合作,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2)本课例教学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政治与法治”课程中已经形成感性认识,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需要遵循螺旋递进的原则,加强深入研讨课程设计优化、大中小学有效联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等教学衔接问题,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侧重于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进一步深化政治认同,结合党史法治故事和专业学习,引导学生深化理论认识。鉴于部分学生有继续深造的需要,线上课程平台应有针对性地拓展图书期刊、人物故事等资源。同时考虑校园“立德树人”智慧课堂建设和高职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推动线上法治实践基地建设,如法治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适应青年学生偏好,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法治思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伟大需要,也必将伴随着法治中国实践不断深化推进以至实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的课堂革命,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教师自身法治素养及法治教育输出能力,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