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路径

2022-03-17高先宏

英语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高先宏

一、问题的提出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校学科育人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体系。但是,目前高中英语课程的实施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应试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导向,强调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教学活动安排的随意性和碎片化现象严重,不重视基于真实社会情境的语言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品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具体来说有如下问题:

第一,新课程教学理念淡薄,课堂缺乏有意识地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的过程。部分教师不能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和整合而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很难实现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过渡与养成,尤其不利于其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二,课堂设计理念以体现学科内在价值的三维目标为导向,忽视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尤其表现在英语阅读课上,部分教师只引导学生做到“字面阅读”层次,未引导他们对阅读文本作诸如“解释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使得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挖掘和话题的拓展探究缺失或失当,学习过程缺乏深度思维,导致其思维品质得不到良好发展。

第三,教师没有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安排教学设计,也没有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发展的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

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新课程理念不强,未能从育人的高度设计主题情境、探究主题意义、推动学生全程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梅德明、王蔷(2018)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难点。在新课程语境下,探究主题意义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单元大主题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杜威(2017:164)指出:“教师的问题并不在于掌握某一主题,而在于对某个主题进行调整,使之适合思维的培养。”因此,“学习即学会思维”。落实到大单元教学上,就是以单元主题为问题依托,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以思维的训练和发展为重要指向,全面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下面主要探究以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推进大单元教学之引擎的意义,并探索在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养成的有效途径。

二、思维品质的养成在大观念教学中的关键性意义

落实到课堂环节,教师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准备课(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Topic Talk)对单元话题进行激活,在每堂课的开始开展Free Talk,激活学生已有知识,铺垫相关语言,让他们完成思维层面的预热。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设计时间线、地点线等思维导图,让他们完成学习理解层面的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应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完成比较类图表、设计情感变更线类思维导图等,引导他们思考语篇信息组织方式,梳理并运用结构化知识,厘清语篇内在理论或情感,帮助他们完成归纳运用层面的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洞察作者观点、作品人物观点,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以主题观点为线,以课堂获得为面,结合实际生活,产出或输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英语大单元教学语境中思维品质养成的有效路径

(一)改革传统教案——借鉴学历案设计范式,推动深度学习,促发单元备课从“备知识”转向“备思维”

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教师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活动,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王蔷 2019:20)。要达成学科核心素养标准的教案的设计,关键是要遵照新课程理念、按照新教材编思想,站在学生“学”的立场,设计符合新时期教学的教案——学历案。

学历案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学习过程或历程进行专业化设计的方案,这种专业化体现在深度学习机会的供给、分配与利用的设计上。其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意义的任务;强调多感官参与,组织听、看、说、做、演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供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选择真实情境,强调学以致用,开展表现性评价;设计学后反思的路径,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尤小平、崔允2017:7)。

学历案的优势在于能很好地服务大单元教学理念,是契合新课程、新教材双新理念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实操方案。它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为单元教学之纲,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教材大观念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对碎片化知识和信息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落实深度学习,充分发展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推广此种课堂设计范式,更容易“让学生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继而解决问题”(梅德明 2019:86)。

(二)翻新课堂环节——课堂导入(lead-in)环节由学生完成,学生使用经过教师润色过的每日发言(daily report)导入课堂主题

“鼓励学生多‘说’,促进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这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梅德明 2019:86)。学生在语言上得到充分训练是他们用英语思维进行深层思考的先决条件。

为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自开始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2019年8月第1版)以来,教师就鼓励学生养成在课前准备课堂上的daily report发言的习惯,让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新课,并开展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个性化发言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让全班学生轮流以daily report的形式导入,要求内容必须是当天上课的课程内容,让他们围绕主题、按照自己的意愿给班级同学热身。然后,教师通过1—2个小问题将话题自然地过渡到教材文本话题。这一举措在本质上增加了每个学生“说”的机会及理解、表达和训练思维品质的机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包容、欣赏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学习结果(presentation),激发课堂活动中的“意料之外”

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表示应“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个人的主观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只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固定思维结构、途径去完成(王蔷2019:134)。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合作交流的灵魂。因此,教师应设计与主题相应的低门槛、开放式的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发展深度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提供平台。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Lesson 3 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任选一句令其印象深刻的话。有一名女生选择了“Now I’m the one who makes sugar biscuits each year,and I always make one in a G-shape—G for Granny.”这句话,并结合文本和原有经验说出了这句话所承载的家庭文化传承,以及亲情互动的双重意义,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与喝彩。

(四)布置情境化家庭作业——布置适当比例的情境化家庭作业,给予学生更多深度探究主题的自主空间

梅德明(2019:191)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情境本身能促进知识的学习,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再度学习。教师应努力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在情境中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延伸到课后。教师通过设计与单元主题一致的情境化家庭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使他们进一步发展迁移创新能力,锻炼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学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1 Lesson 2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Stress后,教师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要学习多门学科知识的现状,布置题为“How can we deal with schoolwork successfully?”的开放式家庭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压力的方案。这样,学生在完成联系生活实际的任务时,更愿意投入精力,并积极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持续、深入地探究单元主题。

(五)鼓励同伴之间互评——赋予学生平等评价权,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围绕学习活动,“学”“教”和“评”三者应融合在一起。教师应多采用延时评价,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过早地给学生下定论,避免抑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互动性(梅德明、王蔷2018:135)。鼓励同伴之间互评体现了课堂民主与人格对等,契合新课程理念。学生更易于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下生成新知,发展个性。例如,在学生展示(presentation)环节,教师除了安排其他学生给表演者打分外,还要鼓励其以观众、评委的身份进行点评,以带动学生多方观点的碰撞和多元思维的养成。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理念也强调将“教—学—学会”置于“一条线”上思考,以“是否学会”作为教学行为的终点。教师鼓励同伴之间互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而且能让教师和学生看出参与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从而促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评价。

结语

大单元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以一个大主题或一个大项目为单元学习的指向,旨在更好地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让他们通过真正的感悟和思考开展深度学习,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素养。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学生带着经教师梳理或训练过的思维痕迹,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更易于快捷、深度地“感悟”和“思考”,最终形成大观念,从而促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