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英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2022-03-17杜颖妮
杜颖妮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指导老师:鲁子问(《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信工委主任,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温爱英(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英语教研员)
高友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书于1865年出版,是一本儿童、青少年成长小说。作者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是一位数学教师,也是一位逻辑学家、艺术家。他从小因生病口吃,不擅长亦不热衷与成年人打交道,但对诗歌、写作、摄影和儿童世界感兴趣。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Alice)的英国小女孩儿,她自我、爱哭、喜欢炫耀——这些都是典型的7岁孩子的特征,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经历的一系列奇幻冒险。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清醒的,她不断探险,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在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她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虽然这部童话充满了荒诞不经的奇幻色彩,但深刻地反映了在这个特殊世界中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还折射了一些批判色彩。同时,这部小说的幻想也是其最大特色之一。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24名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语言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青春成长文学有兴趣,虽然思维较活跃,但是在课堂上表达的积极性有所欠缺,其书面表达能力强于口头表达能力;部分学生平日会坚持每天持续默读约15分钟(分级阅读或报刊阅读),已持续时间一年多。在此期间,教师未进行过系统的名著阅读指导和训练。在小学阶段,一小部分学生看过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中文版《爱丽丝梦游仙境》,知道故事情节。学生的成长经历也像爱丽丝一样,虽然遇到过困难,会害怕,但是会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和认知自我,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在经历寻找自我的过程。本书在“成长”这一主题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二、教学设计思路
鲁子问、陈晓云(2021)指出,英文名著导读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一是促进向善(goodness)发展;二是育植文化之根;三是引导适性阅读;四是发展批判精神;五是导向自主阅读。经典阅读应突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聚焦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心智发展。
根据导读原则和授课时长,确定了如下教育理念:
理念一:凸显英文名著导读课功能
导趣:从学生生活经历入手,结合故事情节的悬念、留白和教师设置的问题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课后继续自主阅读,探索书中更多主题元素,如动物、数学、语言特点等。
导法: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勾、画、圈等作标记,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时代,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结构化知识。
导理:关注“成长”主题,对比、分析、推理、判断爱丽丝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经历,反思青春成长的愉悦与困难。
理念二:可视化思维图促大观念形成
关注文本明线和暗线特点,将阅读内容变成结构性知识;根据所读内容提取地点(明线)和人物心理感受及变化(暗线);根据导读进程提炼闭环图板书(见图 1)。
图1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探索、归纳留白部分的内容——What happened?Who were there?Where?Why?
理念三:智慧课堂助力精准教学
本堂课时长40分钟,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影响其文本阅读且不能通过语境猜出词义的生词,可引导其使用“翼呀智能学习笔”自主查阅以扫除阅读障碍、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实现精准教学。综上所述,授课教师确定如下设计理念图(见图2)。
图2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学习能达到:
第一,全体学生能了解本书的特点,强化进一步阅读本书、了解青春成长故事的兴趣;部分学生能形成积极的阅读意愿。
第二,全体学生能基于已有基础深化对爱丽丝青春成长过程的了解;部分学生能进一步反思自己青春成长的愉悦与困难。
第三,全体学生能通过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发展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品质;部分学生能形成这一思维品质。
第四,全体学生能知晓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信息判断并标注等自主阅读方法;部分学生能掌握自己所需的自主阅读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解决方法: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兴趣点”入手,创设问题链,利用图片和视频激趣,突破该问题。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问题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六、教具准备
公版原著读本、翼呀智能学习笔、板书、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
学生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了解19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课中
Step 1:Your most unforgettable dream(2—3 minutes)
将学生生活与名著内容进行关联,该部分聚焦两个活动:(1)Think and share their unforgettable dreams.(2)Watch a pictu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ory.
师生互相问候后自由谈话:
T:...How do you feel after the big exam?...Did you sleep well these days?What’s your unforgettable dream?...Do you like reading English novels?What kind do you prefer?Why?
S1:Once I dreamt I flew into the space and became an astronaut.
S2:I was chased by someone but when I turned back I saw myself.
S3:I like reading science fiction because I like the story full of imagination.
T:Today’s story begins here...It’s also about someone’s dream.Where’s it?(展示剑桥大学图片,关联并引出原著作者刘易斯·卡罗尔)
S1:It’s London.
S2:Harvard University.
S3:Oxford University.
S4:Cambridge.
【设计说明】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其生活阅历初步关联,为进入导读作准备。
Step 2:About the author(1—2 minutes)
Students get to know the life of the author’s by playing a guessing game.(The in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theme of the novel.)学生分享对作者的已知信息,然后在教师组织的猜测游戏中了解其更多性格特点、生平经历。
【设计说明】引领学生使用正确的读书方法:了解作者,从儿童、青少年成长小说解读作者,靠近本课主题。
Step 3:What you’ve already known(3—4 minutes)
让学生关注书名和故事中兔子形象图片,在教师引导下进阶地将生活与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关联,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师生交流讨论如下问题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tory?(2)How many times have you read it?(3)What was special with the rabbit?(4)Have you ever seen a rabbit like this in real life?(5)Do you believe that?(6)A rabbit that can walk and talk?(7)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设计说明】依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将提问的着力点落在其兴趣和好奇心上。
Step 4:Enjoy a video clip from the movie(20 seconds)
Students watch a video clip from the movi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so that their interests are aroused.
师生交流讨论如下问题:(1)Where does the rabbit go?(2)Guess what Alice saw at the end of the video.(3)What’s the wonderland like?(4)Would it be another quite different world?
【设计说明】在导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Step 5:Get to know its setting,background and the ending(15 minutes)
学生找寻小说中爱丽丝的所思、所说、所做、所想,初步推断人物特点。同时,对比自身的成长经历。学生使用作标注、完成思维导图等方法进行阅读。
With 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help:
Students are invited to look through chapter 1,2 and the last part,find out its setting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analyze Alice’s personality.
(1)Scene 1:On a bank.
让学生阅读场景一,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What did Alice think of the book?How did she feel?What was she doing?”(见图 3)
图3
同时,引导学生从以上设问的答案中关注此时的爱丽丝是好奇心强、好动活泼、讨厌陈旧规则、内心世界丰富的小女孩儿。兔子的出现开启了故事的“大门”。让学生模仿兔子的动作、神情和语音语调。
(2)Scene 2:Down the rabbit hole.(整理人物心理活动信息)
场景二详细描述了爱丽丝的坠落过程和内心活动,其天真、可爱的内心独白是本章节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分的亮点,并使其通过以下问题继续关注爱丽丝的内心活动变化和性格特点:“What was Alice doing and think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falling?What did she take?Would she drop it?What can we know about her personality from this part?”课件以符合“坠落”这一关键词的图形特点勾勒出能归纳概括本章主要内容的图(见图4)。
图4
(3)Scene 3: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in a long low hall.(整理人物活动流程)
场景三是开启故事奇幻之门的关键。爱丽丝在洞底和悠长的长廊里尝试各种方法出去,如喝了神奇水、吃了蛋糕,使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等。课件以“一环扣一环”式的图形特点让学生整理出故事的发展线索,以gif.格式动图配合课堂互动助力学生理解故事走向(见图5),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其思考:“(1)What did she want to do?(2)What did she see?(3)How did she change?(4)How did she feel?(5)What troubled her most?(6)Have you asked yourself‘who you were’when you were growing up?(7)Would you do the same things as Alice did if you were in the hole?(8)What would you do at this time?(9)What can we know about her from this part?”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
图5
(4)Ending.
在上一个阅读环节,学生知道了爱丽丝提出“我是谁”的疑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会做什么呢?接下来,她都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最后,她会找到自我吗?学生“头脑风暴”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直接阅读最后一章,以人物图形的图式引导他们找出爱丽丝在该部分的话语、情绪、动作和最后的结果,完成信息图填空(见图6)。
图6
师生在上述阅读过程中交流如下关键问题:How did she change?In this strange world,what do you think made her grow up?What made you grow up?在推断、预测、验证、反思等思维活动中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影响其文本阅读、不能通过语境猜测的生词,教师可引导其使用“翼呀智能学习笔”自主查阅以扫除阅读障碍。此外,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注重板书逐步呈现方式,留下阅读方法、story map模型的印迹,同时将学生生成的答案板书,引导其关注爱丽丝最开始与结局的变化,引发深度思考。
【设计说明】逐步验证上一步的预测,建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信息作出判断并作标注,形成阅读习惯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第二点——深化对爱丽丝青春成长过程的了解,部分学生能进一步反思自己青春成长的愉悦与困难;对应教学目标第三点——发展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品质,部分学生能形成这一思维品质;将故事内容可视化,为形成大观念作铺垫。
Step 6:Deeper thinking about the theme(5 minutes)
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Is wonderland really different from real world?Why?...(2)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4)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his story?(5)What’s Carroll Lewis like?...逐步走进本课的主题意义,为后期构建大观念奠定基础。
Now you read what happened on a bank,down the rabbit hole,at the bottom of the hole,in a long low hall and finally back on the bank.But what about the middle part?...We don’t know.Would you like to read more after class?...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渴望了解中间差信息,为课后自主阅读作铺垫;对应教学目标第一点和第三点。
Step 7:Focus on the strategies&reasons to recommend(8 minutes)
T:Well,actually this book is incredibly famous and popular with both kids and adults because of the topic“growing up”.And here are some other opinions.(见下页图7)
图7
T:...Do you believe that?...What else do you expect to get from the story?...
学生给出的答案:希望可以解读梦境、希望可以探索里面的语言特点、希望可以探索里面“发现找寻自我”、希望可以挖掘里面的数学元素、希望学习作者的想象力并用于自己未来的写作、希望知道爱丽丝经历了什么才得以成长,等等。
T:There are one thousand Alices in one thousand people’s eyes.Find your own Alice from it.
继续实施“导法”:让学生先分享自己已知、已有的阅读方法,然后补充更多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名人关于阅读意义的言论,渗透“阅读即生活”的理念(见图 8)。
图8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本书的特点,关注本书值得读的理由,从他人的评价和解读中激发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并在课后深入阅读,寻找更多书中的主题元素。完成教学目标第一点和第四点。
(三)课后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以多元评价表、学习任务单引领其阅读,鼓励他们挖掘书中的主题意义,形成个性化解读。因为公版原著文本对学生来说难度大,所以采用人工智能与学科学习相融合的方法辅助他们阅读。对不能根据构词法或者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的词汇,学生可借助“翼呀智能学习笔”扫除阅读障碍,或者使用扫读功能听原文。
本堂英语名著导读课的推进步骤可归纳如下(见图 9)。
图9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务实、目标清晰、达成度高。然而,还存在可改进之处:
第一,教学设计方面:对于读四个场景的部分,更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不是由教师构思好了图形模式再让学生填空。这样,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效果更佳。
第二,课堂管理方面:教师未在规定的40分钟之内上完课,导入略冗长;虽然师生互动频繁,但教师引导话语过多,导致学生互动交流机会少,被教师牵着阅读的痕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