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①

2022-03-17江一帆

关键词:法语文科跨学科

江一帆

(福建江夏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新文科建设是指突破传统文科的模式,通过继承创新、协同共享的方式,促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学科交叉,或与自然科学交叉形成一系列新兴领域,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培养出具备批判精神、知识融合、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2019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通盘考虑,全面变革。鼓励不同学科融合碰撞,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新文科建设也在外语界引发了热烈讨论。从宏观层面来看,自2019年始,对于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前景和发展方向展开探讨;2020年,“新文科、大外语”时代的外语教育问题得以深度诠释,相关学者阐明了外语专业建设当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2〕。从微观层面来看,上海外国语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分别作为示例,分析了外语类高校新文科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战略创新的实践经验。但在现有研究中,从新文科视域出发探讨法语专业学科建设或人才培养的成果还较为罕见,其研究范式、研究逻辑、研究内容等仍处在探索之中。

一、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的逻辑内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法两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经济往来愈发密切,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格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中国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同非洲法语国家的合作潜力不断释放,法语专业毕业生在中建、中铁、华为等企业非洲援外项目中不再是从事简单翻译工作,从事商务发展、工程翻译、企业管理等工作的比率愈来愈高,已成为各大国企非洲项目的中坚力量,对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3〕

因此,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在新文科理念的指导下,尝试以语言教育为根本,以文化教育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跨学科融合课程为抓手,进行学科资源重新配置、课程重组和实训实践教学优化,培养真正新文科型、复合型、应用型法语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提升人才就业率。

二、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面临的困境

(一)学习资源配置不到位,学科教育管理构架松散

在当下传统跨学科教育中,学科壁垒高筑、教育形式分散。〔4〕以法语跨学科教育为例(如商务法语、工程法语、法律法语),通常以法语课程为主导,在法语专业课程中加入管理、工程、法律、商务等学科内容,学习资源配置不到位,学科教育管理架构松散,不同学科的知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融合”。另一方面,学科管理矛盾和利益博弈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学科教师对法语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参与热情,导致跨学科法语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建构失衡。

(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法语专业跨学科教育中,课程设置仍然是以法语语言学习为主,没有统筹规划课程安排,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闭门造车、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跨学科融合”只体现在从高年级阶段开始,大量地、生硬地加入法律法语、商务法语、经贸法语或工程法语等专业选修课,无整体协同规划。课程内容大多以概念解释、词汇拓展、理论记忆为主,无渐进式过度,且情境教学运用严重不足。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中的陈旧案例来勉强了解知识应用场景,无法培养出真正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紧急应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三)实训课程实操性弱

2016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中提出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实训实习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全面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这些具体措施的目的就是要用制度性因素保证实践教学课时量,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高校法语专业都将实训课变成了“练习课”,用传统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语法、听力、写作或口笔译技能。实训实践课程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意义,学生无法接触到现实的行业企业工作场景,更无法真正掌握除法语之外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经验和实操技能。

(四)师资配备不全

当下法语专业跨学科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法语语言专业出身,只有部分教师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学习法律、工程或管理学专业。这部分法语教师语言基础扎实、语法严谨,但在跨学科的其他专业上知识框架却不如法律、管理学这些经过四年本科学习的老师完善,实践经验也不如该领域从业者丰富。在跨学科教育中,让法语专业教师进行商务法语、工程法语、经贸法语或法律法语等课程的教学,在课堂上容易成为一种词汇解释、理论灌输的传统讲练教学模式,教师无法将课本的概念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给学生进行确切的示例。

三、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新的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创建多样化的教育组织方式。

(一)整合学科资源,健全保障机制

建立跨学科教育的制度保障机制,为外语跨学科教育进行制度优化与管理创新提供基本条件。〔5〕高校应主动探索兼具公平性、前瞻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保障系统,制定多元合理的教学成果评定体系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对实行“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的专业,给予适当的政策条件倾斜,引导专业教师重视跨学科教育,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同时,尽量减少管理组织结构层级,提倡扁平化管理、协作式管理,让多学科教学教辅人员齐心聚力,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

(二)多层次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与转化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跨学科融通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分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既“通”又“专”的发展目标。

第一,横向融通指“法语基础课+多元选择”。尝试建立“语言核心课程+跨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实践训练”的多元化和开放探索的专业培养体系:以法语语言文化核心课程学习为主,辅之以跨学科选修课程,组建交叉课程群,强化专业教学体系的综合性与跨学科特性。另一方面,以赛促学,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训练。

第二,纵向贯通指的是将四年本科教育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培养过程,将学科教育融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通本科教育四年的每个阶段,构建“通识课贯通、基础课共享、核心课融合、拓展课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连贯性、渐进式的课程设计。灵活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保障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需要,培养出“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法语人才。

第三,创新生态化的教学方法。在日常课堂讲授中,讲练教学法是一种最为枯燥却又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摆脱这一单调教学模式,应提倡大胆创新,将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问题链教学、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课堂活动中心,教师为课堂活动的助力,发展可持续提升的生态化课堂和教学模式。

(三)构建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课程不仅要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着眼于操作技能以及服务能力的培养,遵循系统化、渐进性、和谐性、开放性原则,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活动,未来才能够真正胜任行业管理与服务要求。

在校内实训课程中,学生们可以尝试创建以不同行业法语文书翻译为主要内容的翻译工作室或实训小组,通过各种类型文本内容的翻译让学生对法国国情和地区文化更加了解,赋予学生将所学的法语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6〕学生在工作室中自主开展各类期刊文献、外贸函电、法律文书或工程法语资料的翻译工作,接触不同的专业领域场景,优化学生的法语应用技能。

在校外实践中,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以平台作为支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突破以往封闭性的育人体系,学生将工作室进驻企业,贯通课堂学习和生产一线,深入企业实地,跟随行业企业导师,增加实践经验,形成校内外、课内外相互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格局。通过校企结合的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推动产学研合作。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通过“请进来”,以沙龙、讲座、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引进有相关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将切身行业工作经验分享给学生,强化课堂与市场的对接。另一方面尝试“走出去”,安排专职教师分批进入外事办、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国际律师事务所等行业挂职,提升业务能力,丰富实践经验。教师可以依托企业资源,获得有益的第一手资讯,不脱离实际,为教学提供丰富案例。同时,在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到国内 “法语+”培养模式已趋向成熟的外语类高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调研和进修,参加课程建设讲座和论坛,增加校际交流,共享创新经验。在与企事业单位互动过程中,做到教学水平提升与行业发展的双管齐下,服务地方与反哺教学的双效合一。

四、结语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跨学科融合”法语人才培养策略以 “跨学科”为培养方式和手段,强调培养知识集成、能力复合、素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的工作问题,满足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实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法语专业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法语文科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