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①

2022-03-17

关键词:优秀教师师德师师德

唐 瑶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5)

高等教育是培育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路径,关乎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教师则是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自身的立德修身尤为关键,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同向同行、协同发展。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课程思政理念,是借助现有资源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继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展路径,让每个教师承担起思政育人功能,打造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这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体现和发展结果。大量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课程思政要求各学科教师自觉树立思政育人意识,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目标。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高校教师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当然也不能忽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例如,仍然有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表现出消极情绪、发表不当言论,在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部分教师投机取巧,存在学历造假、学术不规范等问题。可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任重道远,建设机制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当前,党和国家高度注重高等教育,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队伍建设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师德师风建设则是教师队伍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高校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新的战略层面。对此,高校应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充分认知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意义,引导广大教师不忘教育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站位高、内涵深、要求严的系统工程。高校应按照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拓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2019年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及任务举措,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加强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领导与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实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发展。在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过程中,应始终凸显党建引领,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综合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的带头作用,以此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要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定期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召开会议进行探讨、研究,主要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组织开展和全面监督。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树立具有代表性的党员优秀教师典范,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并且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综合评估机制,使高校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从党员教师做起,全面践行高尚师德师风。首先,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力量,将高校教师的师风建设状况纳入党建考核指标,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其次,不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于存在失德失范,违反教学规定和学术规范的教师形成完善的处理流程,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惩处,对教师形成刚性约束。再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严格考核,并纳入评奖评优、年度考核、职称评审以及岗位聘任的标准中,增强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度,对教师形成刚性约束。最后,做好“双带头人”培养,将符合学术带头人标准的人才纳入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工作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将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协同进步和提高。

(二)强化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力度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至关重要。一方面,培养广大教师的信念和信仰。高校应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作为首要标准,促进教师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育人导向和职业志向有机统一,进而在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政治引领作用,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发展。首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院系联合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围绕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展开宣传教育和培养工作,充分在各类课程中体现思政育人特色,树立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促使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其次,树立先进典型,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风向标。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以及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标准,树立先进典型,促使每个教师均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同时可以定期邀请国家或省级优秀教师到校开展讲座或教师座谈会,充分带动广大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践行自身立德树人的使命。最后,开展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等主题表彰活动,评选出优秀教师作为师德师风宣传人物,利用高校的各类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讲好师德师风故事,传递正能量,感染更多教师。另外,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培训。可以借助组织生活以及教职工大会等形式进行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定期宣讲,广泛宣传高校师德师风的准则和要求,定期通报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对教师进行警示教育,促使教师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在工作岗位中循序渐进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三)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共育环境

一方面,在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应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对此,高校应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党中央对课程思政的要求,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然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站位,通过强化师德师风,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高校可以创新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并结合教师团体和个体,构建不同表彰奖励机制,并且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表彰和奖励的评估标准和基础条件,对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秀教师团体或个体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完善优秀教师宣传制度,每年组织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利用校园广播、新媒体平台,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弘扬师德师风,展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养成机制

为促进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养成,高校应始终秉持育人者先受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养成机制。首先,严格把关,对教师成长与工作展开全程监督。在教师选拔与聘任阶段,需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考察,在岗前培训过程中,设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中,督促新任教师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师德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合格的引路人。与此同时,高校在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的过程中,应同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并组织新任教师入职宣誓,在入职阶段提高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度,并培养其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其次,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创建教师师德师风日常教育制度、岗前教育制度、上岗教育制度以及专题教育制度,并不断完善师德教育相关课程体系与培训内容,将教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作为师德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不断多元化发展。对此,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广大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师德师师德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优秀教师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