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①

2022-03-17梁方婵

关键词:思政资源文化

梁方婵 徐 程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地域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滋养一方人民〔1〕。受到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方文化显现出区别于其他地方文化的个性特征和个体特质。这种差异性具体通过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核、地方文化的代表性事件与人物、地方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等呈现出来。比如山东以齐鲁文化著称,其内核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为孔子;四川以巴蜀文化为特色,侧重于农耕文化、戏剧文化、雕刻文化等;茂名文化则以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发展为包括冼夫人文化、石油文化、民俗文化、荔枝文化等在内的文化体系〔2〕。面对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应该尊重、理解、包容,促进地方文化和谐共生。

(二)实践性

地方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本土化、地域化的文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实践及其发展程度,地方文化的形成则是由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所决定的,并随着实践能力的提升、实践形式的丰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以茂名为例,追溯历史,回顾冼夫人一心为国,致力民族团结的一生,逐渐形成茂名“好心文化”;茂名是一个滨海城市,人们注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形成别具一格、开放兼容的海洋文化;20世纪50年代,茂名人民致力于石油的加工提炼,使茂名成为南方油城,并形成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石油精神。地方文化的实践性启示着人们,一是要脚踏实地,践行实干兴邦的精神,以自身的奋斗促进地方建设发展;二是要树立地方文化自觉意识,擅于在实践中总结、梳理、提炼出地方文化新时代下的新内涵。

(三)时代性

地方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所有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社会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就决定了地方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地方文化必然会带有特定的历史时代的烙印。不同时代各地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不尽相同,各地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水平也不同,因而不同时代各地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有较大差异,形成的地方文化自然也有所不同。地方文化的时代性还表现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地方文化也会得到发展甚至会形成新的时代内涵。当下,茂名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意识到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于是在茂名海洋文化和石油文化中注入了创新、绿色发展等新的发展理念。地方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我们要顺应地方的发展,把握地方发展的脉搏,促进地方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

二、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一方面应该坚持高校思政课的政治导向作用,发挥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理想信念感,感知中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在融合过程中,要注重政治性,要自觉剔除地方文化资源中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部分,避免犯政治性的错误。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理性和学术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科知识和文化理论为依据,理清地方文化蕴涵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要立足于地方文化的历史发展,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需要将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以政治性保障融合与应用的正确方向,以科学性提升融合于应用的说服力。

(二)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应该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一是要客观地挖掘、整合、提炼地方文化资源,不能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二是在应用过程中也要坚持客观性,要在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共通点的前提下进行融合应用,而非强行融合。另一方面,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一是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文化资源的梳理、应用的规划、实践的执行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二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3〕;三是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能动性,汇聚社会合力,提高应用的覆盖面和规模。因而,需要坚持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以能动性为动力和保障,提升应用的效率。

(三)共性发展与个性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要致力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升,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一方面,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大多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而非小部分学生的突出和卓越。因而,一是要把握课程的难度,选择难度适中的,为大部分学生所能接纳和理解的内容和方法;二是实践教学要选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方式,如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与辅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实践形式。因此,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做到整体进步与个性发展两不误。

(四)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尊重历史,做好地方文化的传承。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应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运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地方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普及地方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地方文化归属感和依恋感,使他们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以地方文化传承为基础,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一是在原有的地方文化体系基础上继续挖掘客观存在但尚未被发现的文化资源,丰富地方文化的内容;二是分析现有地方文化的内涵,深化认识,丰富地方文化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也就是说,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地方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承。

三、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剖析

(一)设计系列实践主题,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当下,由于教学经费有限、校外教学安全难以保障、高校及老师的认识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发展比较缓慢〔4〕。应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对其进行整改,以期形成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一是要整合教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具体需要重新整理教材的内容,将教材内容模块化、专题化,形成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二是应联合文史专家,全面梳理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内容众多,体系庞大,脉络错综复杂,需要邀请文史类的专家学者共同整合资源,以形成完整的、脉络清晰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地方文化体系。三是教学体系与地方文化体系对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这需要以教学体系为基础,以五大原则为导向,形成覆盖面广、衔接有序、深浅有度、融合自然的系列实践主题和实践模块。

(二)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按照教学场所不同一般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外实践及其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自主建设和挂牌合作相结合。一般来说,实践基地都是选择已经成型,正常运营中的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以挂牌合作的方式进行,如此可以降低成本和管理费用。但特别专业和罕见的领域除外。二是坚持基地价值与教学主旨相一致。基地的选择并非是随意随机的,而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基地的核心价值需与教学主题相吻合并服务于教学活动。如茂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时,爱国主义教育可选择冼夫人纪念馆、海珊堂;职业道德教育可选石油化工企业等。三是坚持教师引导与基地专家指导相结合。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基地专家的实践经验的有效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

(三)提供多元实践方案,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实践方案是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不同的实践方案其实践的形式、内容以及效果都有所不同。在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过去单一的实践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专业发展制定多元化的实践方案,投其所好,运用其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造。一是情感体验式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方式信息输入比较丰富,信息输出相对较少,适合于以情感认同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模块,如对于政党制度这一模块的学习。二是科学研究式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学术性强,但实践的程度也较深入。适合于理论基础较好,研究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三是成果再创式实践教学。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地方文化体验,体验后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地方文化成果再创造。如音乐专业的学生感悟冼夫人的爱国情怀后,运用所学知识,将其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形成新的艺术作品。

(四)丰富实效验收形式,建立科学评价标准

两者的融合性发展需进一步丰富实践检验的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一是检验形式多样化。检验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实践方案。情感体检式实践教学可以以专题征文比赛、交流分享会的形式进行验收;科学研究式实践教学可以以撰写研究综述、发表论文或者举行主题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验收;成果再创式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及成果进行验收,如美术专业学生举办书画作品展,音乐专业学生举办主题文艺晚会等。二是检验主体多元化。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教师为检验主体,实践应用活动的检验应包括参与实践的学生代表、实践基地的工作者、文史专业专家等,从而提高检验的科学性。三是建立动态检验机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检验方案,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以及运用于思政课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动态追踪,检测活动对于个体、社会长远的影响。

四、结语

地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带有特定的地域色彩和时代印记。地方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融合发展,使地方文化成为连接社会与高校的桥梁。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把握时机,充分应用好当地文化资源,推进高校教育社会化、现代化、本地化发展。同时,高校也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思政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