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区域活动开展大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策略初探

2022-03-17甘肃省民勤县实验幼儿园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垃圾劳动区域

吕 辉(甘肃省民勤县实验幼儿园)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形式之一,也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融合集体、分组、个别教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素材,组织其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流、探索思考、游戏互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将劳动养成教育与区域活动相整合,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投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活动材料,科学指导幼儿进行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素养。

一、利用区域活动开展大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兴趣较低

劳动养成教育可以端正幼儿的劳动态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有些教师为了满足幼儿对区域活动空间的需求,会将区域活动空间拓展至教室的各个角落,但是没有对劳动区域进行科学划分,导致幼儿难以运用不同的活动材料进行劳动。部分未被充分利用的区域空间被闲置,幼儿的区域活动兴趣也会逐渐降低,难以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

2.活动材料投放较少

区域活动材料是满足幼儿学习、活动需求的物质载体。通过投放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材料,可以营造活跃的区域活动氛围,有助于教师开展劳动养成教育。然而,有些教师选择投放少量的材料,主要是为了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这样虽然可以满足幼儿的基本活动需求,但少量的活动材料很难将区域活动与劳动养成教育建立起联系,不能提升区域活动的延续性。

3.忽视区域活动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在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会寻求教师帮助。利用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心理,科学指导其进行劳动,能够培养幼儿形成自主意识。但是,有些教师没有注重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很难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导致区域活动难以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会逐渐加重,不利于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4.难以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够为其以后的身体发育奠定良好基础。而有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未能关注到幼儿的习惯养成,而是让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劳动,这样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难以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

二、利用区域活动开展大班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策略

1.合理布局,体验劳动乐趣

合理设计区域活动方案,结合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素质发展规律进行布局,能够让大班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设置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有效利用集体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劳动养成教育,通过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

例如,在“整理衣物”活动中,教师要按照衣物种类划分活动区域,开展高质量的劳动养成教育,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劳动的乐趣。首先,教师将室内区域划分为“上衣”“下装”“鞋帽”等整理区,合理布置劳动养成教育任务,让幼儿扮演售货员的角色来整理衣物。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在劳动养成教育中融入与衣物整理活动相关的儿歌,以教唱“我爱整理”儿歌的方式,营造劳动氛围浓厚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要强化示范,分别演示叠衣服、整理裤子、摆放鞋帽,让幼儿了解整理衣物是一项重要的家务劳动,从而让其通过角色扮演、学唱儿歌体会“整理衣物”的乐趣。

2.因地制宜,优化劳动教育

劳动养成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幼儿多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为幼儿提供物质和经验支持,帮助其逐渐掌握劳动技能。

例如,在“清洗果蔬”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园区的食堂作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场所,践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优化劳动养成教育。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自己喜爱的食物,介绍制作美食的关键工序——清洗,让幼儿丰富自我认知,同时产生参与劳动的欲望。其次,教师配合工作人员演示清洗苹果、马铃薯、胡萝卜等果蔬的方法,让幼儿明白果蔬需要经过彻底地清洗后才能食用,并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尝试用流动的水清洗蔬果,并掌握劳动技巧。最后,对在清洗蔬果中有优秀表现的幼儿给予表扬,在用餐环节教育幼儿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并示范正确清洗餐具的步骤。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地动手操作,更加乐于劳动。

3.科学指导,激发劳动热情

大班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依赖心理。教师通过科学指导,以开展游戏的方式进行劳动养成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在具体的游戏环节,教师要发挥好引导和协调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接受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例如,在“清洁卫生”活动中,可以将区域活动分为环境卫生清洁和自我卫生清洁两个部分,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首先,开展“我是小能手”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洁自己的小桌板,并将各类杂物摆放整齐,利用幼儿的好胜心驱动其进行劳动。其次,表扬幼儿的积极劳动行为,引导其帮助他人完成劳动,使幼儿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感受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最后,开展“比比谁更干净”游戏,让幼儿分别清洁手部、面部卫生。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的清洁用品,科学指导幼儿进行清洁,使其能够按照正确步骤清洁手部卫生,注重个人形象。

4.家校共育,培养劳动习惯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开展家校共育合作,能利用教育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扩展至不同主题的区域活动中,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区域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垃圾分类”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幼儿一同完成分类、整理、投放垃圾任务,布置家庭劳动小任务,发挥家校共育合力优势,构建全程育人格局。首先,向幼儿发放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垃圾图卡,让其在家长的帮助下,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类进行摆放,为亲子交流提供切入点,提高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为日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布置“家庭垃圾分类”小任务,让家长帮助幼儿穿戴好防护用具,对家庭中的垃圾进行分类,鼓励家长以拍摄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精彩瞬间。最后,利用互联网或家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表扬幼儿积极劳动的行为,分享教育经验,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区域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劳动养成教育,顺应大班幼儿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利用劳动养成教育的优势,深度激发幼儿的实践兴趣,让其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为了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教师可以选择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进行多元化劳动养成教育,合理统筹活动,科学规划教育,让幼儿产生参与劳动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劳动养成教育实效,促进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垃圾劳动区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分割区域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热爱劳动
区域发展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