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双线并进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基于政策引领和课程改革的评述与启示

2022-03-17王微秦善鹏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文∣王微 秦善鹏

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1]这就意味着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学科和提高办学质量是学校的发展走向。在终身学习理念和核心素养引领的新时代,引导学校朝着特色化、多元化办学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培育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

英国的特色学校发展经历了政党更迭和多轮课改,获得了良多成就。纵观英国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可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一、特色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特色学校”计划

自1980年起,撒切尔保守党政府基于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学校系统引入竞争机制,意图重塑中等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建立多类型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希望以教育改革改善国内经济贸易问题,稳定英国的大国地位。基于此,英国政府建立了城市技术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但由于其发展缓慢,1994年在教育大臣泰勒爵士(Cyril Taylor)的督促下,英国政府启动了特色学校计划,拨款给35所津贴学校和维持学校转制为技术学院,拉开了英国中等学校特色化建设的序幕。

政府对特色学校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在其申请成功之后就可以获得政府10万英镑的办学启动资金以及每生每年130英镑的周期资助金。[2]特色学校借助这些资金开发学校特色学科,1995年增设语言学科,次年又新增艺术与体育学科,通过特色学科建设发展学校特色。在此期间,特色学校数量迅速增长。

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的工党政府执政,继续推进特色学校计划,将学校多样化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中心,将“社会公正”“合伙”“社区”作为整个社会改革的基本概念。[3]政府为特色学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健全学校的基础设施,意在为所有英国儿童提供优质且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要求特色学校在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充当重要支持者,推动共享优秀的实践经验以促进社区发展。

(二)“学院学校”计划

虽然特色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英国仍然有一些地区落后且师资匮乏的“不利学校”正面临着重组和关闭的风险。布莱尔政府将这类薄弱学校归因为地方政府低效能。因此2000年英国教育大臣宣布了“学院学校计划”,这类学校独立于地方教育部门而存在。

学院是由企业、机构、大学、其他学校、教会人士或是志愿组织承办的,由学院信托负责运营的独立学校。由于学校脱离地方政府的管理,因而获得了较大的自由权,第一批学院学校于2002年开办,到2004年时,全英开办了14所学院学校。学院学校脱离地方政府的管理是英国政府在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上的突出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从而精简学校办事程序。特色学校和学院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两类学校都吸引外部力量参与学校改革,发挥学校在企业和社区的纽带作用,提高自身的制度建设水平,助推社会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权。

(三)“信托学校”计划

基于特色学校和学院学校的经验,布莱尔政府改善薄弱学校、促进多样化选择的教育举措并未停止,政府于2005年推出“信托学校”计划,鼓励学校成为自治信托学校,鼓励学校通过内部自主和借助外部力量发展自身。

根据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发布的“信托学校资源包”中的定义,信托学校是由政府提供办学经费,并由慈善基金会或者信托机构任命学校部分管理人员的学校。信托机构是教育公益性质,通过对学校进行人事任命以此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信托学校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信托机构的管理人员应是具备丰富学校管理经验的;其次,申请信托学校需要经过政府的审批才可达成,教学质量不佳的学校将会被转制为信托学校;最后,信托学校的招生遵照国家规定,在教职工选聘与外部协作上有较大自主权,但信托学校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推进学校与社区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信托学校深化了学校与外部企业合作伙伴的关系,在特色学校和学院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外部企业仅仅是以赞助经费的形式来帮助学校运行发展,然而在信托学校这一阶段,外部企业已经转换了角色,以参与者的形式加入学校建设,一方面改进薄弱学校的办学效能,另一方面以吸纳外部力量刺激学校发展。信托机构发展到后期成为多学院信托,代管一些无力运行的学校。因此,信托学校实则是对先前政策改进的产物。

(四)“自由学校”计划

2010年大选之后,由保守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执政,英国仍有一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无法获得均衡且优质的教育,普通的社会团体由于自身身份地位的限制鲜有机会依照自己的思维和愿景开办学校。因此英国政府借鉴瑞典自由学校和美国的特许学校的特色化办学经验来创办特色学校。教育大臣戈夫随即启动了“自由学校”计划,将社会团体纳入了办学主体中,以多元化的办学主体来满足家长及社会团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自由学校本质上是学院的另一种形式,具有民办公助的特点,由不满意当地办学状况的家长团体、教师或者慈善机构开设。学生能够免费入学并且不受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2011年9月,第一批24所自由学校正式招生,自由学校运动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政府的三项重要举措为自由学校的创办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是建立新学校网络以帮助志愿办学的家长和团体获取办学指导;其次是设立了5000万英镑的自由学校准备金,采用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方式,精简办学手续;政府鼓励自由学校关注贫困学生的教育,为贫困儿童提供额外的资金援助,包括免费膳食补助,力图改善薄弱地区不利学生的处境。自由学校具有以下特点:多元化的办学主体;教学与课程层面的自主选择权,学校可以依照自身特点来安排教学时长;人事管理自主权,自由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教师选聘和教师薪酬;关注特殊学生和处境不利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此举旨在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自由学校仍需接受英国教育部门的督查以及教育标准局在各关键阶段的测试。由此可见,自由学校较学院学校更“自由”。

二、政策引领,廓清道路

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教育界依旧是精英主义教育浓厚,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大量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工作,而企业却缺乏中等技术人才,学校已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撒切尔政府执政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特色学校建设能够不断推进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政府持续的政策引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发展多样化阶段

保守党政府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学校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允许家长择校,以竞争鼓励学校朝着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政府1994年启动城市技术学院计划,教授技术课程,培养技术专才。虽然城市技术学院在改善中等教育结构上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此时城市技术学院发展速度缓慢,数量较少且影响很小。为解决这个问题,保守党政府颁布了教育白皮书《选择与多样化:新的学校框架》(ChoiceandDiversity:Anewframeworkforschools),希冀建立富有特色的学校以扩大城市技术学院的影响,特色学校应运而生。特色学校利用赞助金发展特色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来发展学校特色,并将特色学科建设的经验和举措进行推广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目的。[4]在政策的推动下,特色学校发展迅速,到1996年底,特色学校达到142所。

显而易见,这一阶段政府主要是鼓励学校与私营企业合作吸纳赞助从而解决学校资金问题,并且倡导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以特色课程来促进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

(二)全面建构特色体系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特色学校的规模化发展成为英国教育变革的主要议题,政府不再只着眼于“特色学科”的创设上,而是开始思考以特色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特色不仅被看作是促进多样化的途径,更是提高教育标准和促进公平的重要举措。[5]因此,1997年布莱尔工党执政后,立足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发布了绿皮书《卓越的学校》(ExcellenceinSchools),强调特色学校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与其他学校分享教学实践,与当地社区积极合作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推动者。同年政府指定在贫困地区的每个教育行动区设立至少一所特色学校,带动该地其他学校发展。

2001年初,教育部发布了绿皮书《学校:建基于成功》(Schools:BuildingonSuccess)继续倡导中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提出要在2003年发展1000所特色学校,每所学校需具备独特的办学精神。政府在五年发展战略《传递结果:2006年战略》(DeliveringResult:AStrategyto2006)中指明特色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扩大校际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标准。同年教育部发布了白皮书《学校:迈向成功》(School:AchievingSuccess)将特色学校发展作为转变学校办学模式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更是提出到2005年全国50%的中学都建成特色学校的构想。白皮书降低了特色学校申请门槛,从获得10万英镑的赞助金降至5万英镑,可以用商品或者服务代替资金。

2003年,教育与技能部发布了白皮书《一个新的学校体系:改革中等教育》(ANewSpecialistSystem:TransformingSecondaryEducation),提出全面建成特色学校的目标,将建设特色学校作为促进学校多样化、推动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标准的中心动力,[6]计划到2006年,建成2000所符合标准的特色学校,实现中等教育的特色化普及。为实现此目标,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计划:邀请独立学校和培训学校加入特色学校行列;利用卓越的办学特色,以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培训,严控办学质量;与合作学校及社区共享办学实践经验;政府加大办学资金支持;增设人文和音乐特色科目,特色科目扩散到10个科目。任何学校都可以从艺术、贸易与企业、工程、人文、语言、数学与计算机、音乐,科学、运动、技术等特色科目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7]

在全面建构特色化体系阶段,政府始终以政策引领的方式为特色学校建设廓清道路,加大了支持力度,从降低申请门槛、资金支持等方面可见一斑。较之于上一阶段,特色学校建设不局限于特色学科建设,而是立足于学科建设辐射学校建设,发展特色科目推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此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提高教育标准,注重学校绩效。政府以其高瞻远瞩的发展视角,从整个中等教育的战略角度来建构特色学校体系,使特色学校建设目标更为清楚明晰。

(三)促进合作的加速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推动英国整个中等教育朝着多样化及特色化路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特色化,英国政府将发展重心放在促进特色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有校际间的合作,还有与地方教育当局的合作。为了强调校际合作的重要性,教育与技能部在2005年发布了教育白皮书《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HigherStandards,BetterSchoolsforAll),要求所有特色学校都需要向社会公众展示其在校际合作及共享优秀教育实践经验中所获得的成果。为满足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建立50所特殊教育学校,通过与普通特色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选拔500所高水平特色学校作为其他学校学习的榜样,以示范引领的形式为其他学校提供优秀经验或培训等帮助,促进区域内学校、企业和社区建立合作联盟关系,以此实现整体卓越的目标。

为进一步强化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性,200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白皮书《儿童,学校,我们的未来:建设21世纪的学校制度》(YourChild,YourSchools,OurFuture:Buildinga21stCenturySchodsSystem),指出要全面建立特色学校体系,特色学校间要共享教育资源,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并培育儿童获得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在2010年的《特色学校指南》(SpecialistSchoolsGuidebooks)中,划定了特色学校的重新认定标准:特色科目成绩卓越;以特色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水平;校际合作,共创佳绩;与社区合作,推动家校发展,增强社区凝聚力;与社区、国家网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这一阶段,特色学校的创建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学校建设带动区域内学校建设,以高水平特色学校引领其他特色学校,追求教育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重视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架起学校与企业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单向职能,实则也在与合作伙伴的经验共享中,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学校的社会职能不断完善。

(四)稳步前进阶段

2010年,联合政府执政,教育政策有所调整,在经历了保守党、工党执政之后,特色学校已经平稳发展,教育部认为适时撤销对学校建设的各种指示,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让其利用资金和课程优势为家长择校和学生需要提供选择。此举标志着英国中等教育改革进入稳步前进阶段。但迫于近年来英国教育整体质量呈下滑态势,英国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的排名持续下降;国内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公共投资不足,民众对教育体系改革呼声渐涨,联合政府回应民众呼求,于2010年11月制定并发布了教育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2010学校白皮书》(TheImportanceofTeaching:TheSchoolWhitePaper2010),以此表明英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愿景。通过创建新型学校制度来建立自主管理及权责分明的现代化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以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继续推进课程评估改革以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和考试制度;继续加强教育资金投入,保证学生获得卓越而公平的教育。

2016年3月,英国政府颁布了白皮书《卓越教育无处不在》(EducationalExcellenceEverywhere),继续推行卓越教育,将重点放在“无处不在”上,旨在让优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白皮书指出要建立学院式的教育体系,至2020年,所有学校都要转型或者着手转型为学院式学校,将学校的领导权从地方教育当局手中转移到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手中,继续扩大家长的学校管理权。针对薄弱学校的改进,政府建立了全国教育领导者学校(NLEs,National Leaders of Education),将改进的责任转移到学校以及教育领导者手中。同年7月,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上台,英国“脱欧”成功让新首相意在建立一个为每个人服务的精英统治国家。英国政府于9月出台《为了每个人的学校绿皮书》(SchoolsthatWorkforEveryoneGreenPaper)。此次绿皮书主要是针对文法学校和教会学校进行改革,但也涉及了对自由学校的引领,要求独立学校依据注册的慈善性质,遵循公益规则来办学,可以通过提供助学金和适当减免学费的方式帮助普通家庭的学生,还需要协助国家相关部门建立新的自由学校。这些自由学校享受国家拨款资助,独立学校负责运行。

依据国家政策文件可以发现,自2016年之后自由学校建设已不再是中等教育改革的重心,政府将着眼点放在了文法学校、教会学校和现代化大学的改革上,但依然对已经存在的自由学校做出政策引领,这就意味着特色学校将紧随政策持续发展。

三、课程改革,贯穿始终

特色学校的进程不仅在逐渐出台的教育政策中得以推进,更深受课程改革的影响。自《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英国经历了四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中心就是围绕国家课程与个人兴趣的沟通与平衡。课程改革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特色学校的发展进程,促进特色课程体系的创建与深化。以课程改革的视角来看,特色学校的发展进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2000年课程改革与初步建立的特色学校

1991年,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在中学阶段占据学生75%~85%的课时,造成了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的情况,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甚少,加之课程无法照顾到学生的特殊学习需要,民众对国家课程的批评之声渐起。1999年,课程与资格局(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颁布了《新国家课程》,规定于2000年9月中小学开始执行新课程。新课程包括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基础课程设计和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历史、地理、现代外语、艺术和设计、音乐、体育和公民等,共12科。此次国家课程目标调整为: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生人际、健康和公民发展;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数学和英语纳入国家读写算框架之中;规定所有学科中必须运用信息传播技术;还将公民课程纳入11—16岁课程中。此次课程改革集中反映了英国的教育政策导向,首先,政府开始重视国家课程与教师自主权之间的统一;其次,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重视技能培养,侧重平衡学科内部纵深关系以及学科之间的关系,凡是促进学生精神、道德、身心发展的内容均纳入课程;再次,重视公民教育,提升国民素质。课程聚藏着布莱尔政府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人才的意志。

2000年国家课程的整体性以及平衡性特征为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此次课程改革重视国家标准与教师自主权的统一。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平衡成为特色学校不断发展的最好助力。

(二)2008年课程改革与特色学校加速发展

英国政府一直希望能提供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流课程体系,在2001年的绿皮书《学校:建基于成功》中明确表示,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政府有义务帮助学校实现办学特色。2003年是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一个年份,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的部长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制定了“新特色学校计划”,这个计划提出“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特色,每位教师都有独特特色,每位学生都受到特色教育”。在此次计划之后,开放了特色学校的申请条件,所有学校都可以申请成为特色学校。

自2000年课程施行以来,国家课程仍然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课程灵活性不足和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2005年,资格与课程委员会受原教育与技能部的委托负责审查国家课程,主要关注课程的灵活性与学习机会。灵活性和机会均等能确保青少年都能获得满足自身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机会。该国家课程于2008年正式实施。此次课程修订了关键阶段三的十二门课程,开发了两门非法定的课程:个人幸福、经济福利与理财能力,这两门课程的开设面向个人的社会化发展需求。此次课程修订更加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鼓励学校在国家课程的基准下进行优劣势分析,结合当地地区特点、学校自身特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愿景与兴趣爱好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认证。

在此次新课程改革统整国家课程共性与学校个性特征中,特色学校不论是科目还是学校数量都有了大幅增加,步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政府期待以特色学科建设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特色学校辐射区域内其他学校,促进校际间合作,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新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应白皮书的政策:其一,新课程以满足雇主需求作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雇员;其二,技能培养渗透到课程中,助推校际合作和社区经验分享;其三,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特定的支持。2003年白皮书将特殊教育学校纳入特色学校建设中,同样是为了让所有学习者都有取得进步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2014年课程改革与特色学校稳步前进

进入2010年,联合政府走上政治舞台,卡梅伦首相继续对教育进行改革,特色学校建设步入全新阶段,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启动了“自由学校”计划,旨在扩大办学主体,以国家资助的形式增加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师的自主权,允许教师基于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在最近几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和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评估(TIMS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中英国学生排名不断下滑,引发了民众对教育质量的议论。随着有关机构的深入调查,人们逐渐将批评的重心聚焦于国家课程上,于是教育大臣戈夫启动了新一轮国家课程的修订,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广泛征询社会各方人士意见;委托教育研究基金会开展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向PISA表现优秀的国家或地区借鉴经验;组建国家课程修订专家组,提出新课程的设计思路。2014年国家课程应声而来,新课程更加注重扩展教师的自主权,赋予了教师对课程进行增补的权力;重视核心基础课程与职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自由学校的课程设置影响颇深。

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政府政策与多轮课程改革始终引领着特色学校的发展前路,尽管自2010年来,特色学校不再是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重心,但是优秀的个案显示在统一的国家课程下发展特色学校依然大有可为。政府应该制定灵活的课程政策,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并保护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提升区域内学校的整体水平。

四、英国特色学校发展对我国特色学校创建的启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教育要提供多元优质的教育,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在建设特色学校和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课程体系方面,我们可以从英国特色学校发展中汲取经验。

(一)立足政策引领,着眼整体优化

英国的特色学校发展之路,从初定学校数量增长逐渐呈现出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局面。从最初的特色学科建设,促进中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到特色学校建设,扩大特色学校数量;再到高水平特色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英中等教育学校整体质量优化,最后稳步前进,创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整个过程政府不断出台白皮书和绿皮书等政策文件,精准指出特色学校以科带校、以校带校的发展方向,提供经费支持,以教育标准局的关键阶段测试实现监督与反馈,体现了英国政府的干预和指导,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系统指引。我国发展特色学校有必要学习英国自上而下推行,将特色学校计划纳入国家教育规划,以强有力的政府行为和政策文件出台作为指引,在总体布局、资金赞助和合作支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为特色学校发展创设良机。

(二)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程育人旨趣

英国在多轮课程改革中,都是基于学生学业成就和国家课程的不足进行修订,立足课程育人本位,使英国成为世界上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最好的地方之一,使儿童和青少年幸福健康,安全有保障,给他们一流的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发展。多轮课程改革均指向培养自信的个体,积极回应学生需求,更加关注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需要,给教师提出要求,为高挑战的学生设置高目标,为处境不利的弱势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方案,不断强化课程育人。我国也可以利用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发的契机,以“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取向,修订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学科结构,凸显课程育人旨趣。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对少数学生使用特殊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获得优质且均衡的学校教育。

(三)巧用社会资源,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英国特色学校建设始终重视学校、社区和企业合作。特色学校最初建立就需要从私营企业获得10万英镑的赞助金,不仅为学校争取到了资金支持,同时促使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1997年绿皮书《卓越的学校》(ExcellenceinSchools)就提出学校需要加强与社区合作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2005年白皮书《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更是要求所有特色学校必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它们在与其他学校共享优秀教育经验方面所获得的成果,以高水平特色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特色学校发展。此举强化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国家希冀通过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等措施来提供让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实质上我们可以学习英国巧用社会资源来助推教育发展,政府牵头扩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路径,开展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可争取更多办学经费,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观摩与实践机会;对企业而言,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同时为企业储备员工提供可能;对社区而言,以学校的课程优势带动社区教育发展,为社区群众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推动学习型社会发展。合作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要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合作路径和内容的选择做出计划,才能保障合作的效能。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