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英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2022-03-17齐凌雲郑灵珍
齐凌雲 郑灵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0 引言
语言作为沟通不同民族文化的桥梁,对于消弭隔阂与争端有着重要影响。礼貌用语是不同国家人民共有的交际工具,对于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展开和达成预期目的有着决定性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通过阐述中英礼貌原则,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典型的中英礼貌用语差异及成因,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减少因文化交流障碍引发的矛盾冲突。
1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
1.1 西方礼貌原则
西方主流的礼貌原则是Leech补充发展了Grice的合作原则而提出的[1]。西方礼貌原则有六个准则: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性准则、同情准则[2]。
1.2 中国礼貌原则
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灿烂文化形成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丰富的礼仪规范,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顾曰国阐述了礼貌、语用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汉语礼貌原则:(1)贬己尊人准则;(2)称呼准则;(3)文雅准则;(4)求同准则;(5)德、言、行准则[3]。
2 中英常用礼貌用语语用差异分析
2.1 招呼语
招呼语简单精练,作为交际开端存在于不同语言文化中,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礼貌用语。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差异明显,研究中英招呼语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展开十分必要。具体体现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
2.1.1 形式比较
英汉招呼语一般包含称谓语和问候语,两者既可独立存在又可组合使用,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偏好不同。称谓语可以表明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问候语则可以表现出对交际对象的态度,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4]。只使用称谓语在英语中较少见,但在汉语中频率很高,社会关系、头衔等常常直接作为招呼语使用,如“赵主任”“钱院长”等。单独使用问候语在英汉语言中都很常见,但意义不完全对应。英文常用“Good morning”“Morning”等,而汉语往往更加口语化且带有关切意味,如“早”“出去啊?”等。相比于两者单独使用的情况,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沟通,但顺序的先后往往存在差异。汉语中称谓语一般放在前方;而英语国家称谓语常出现在招呼语最后。
2.1.2 话题比较
英语招呼语在话题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对于具体事实反应较少;而汉语招呼语往往主题开放,内容具体甚至可以扩展为交际的主题。英汉招呼语的主题主要包含以下两大类别。第一是谈论天气,在英语中比较常见,例如在英国谈论天气被称为“ice-breaker”,常作为见面必聊的话题出现在招呼语中,“It’s a lovely day out today,isn’t it?”“A nice day,isn’t it?/Lovely weather,isn’t it?”诸如此类的招呼语不胜枚举。汉语中则不如英语常见。第二是涉及隐私的主题,英汉文化面对隐私的态度不同。英语中涉及近况的招呼语如“Ho ware you?”“How is every thing?”等往往泛泛而谈不会深入探究。这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生活、工作等都是个人隐私,过多涉及被认为是一种冒犯。而汉语文化中涉及隐私的问题很常见,被视为一种关切,熟人见面甚至会涉及婚姻家庭等私密问题,例如“你是哪里人啊?”“最近家里还好吧?”这些问题甚至可能发展为对话的主题。
2.2 称呼语
称呼语可以表示交际双方的关系,其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时也隐含交际双方的基本信息。选用合适的称呼语有助于了解交际对象、促进沟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使英汉称呼语各具特色。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称呼语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亲疏分明”;而英语文化对于复杂的亲缘关系没有那么敏感,推崇坦诚直接的称呼方式。
2.2.1 亲属称呼语
常用称呼语包括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汉语的亲属称呼十分丰富,英语则比较简单。英语中姐妹都可以用sister表达,但汉语中与sister对应的有表姐,表妹,堂姐等多种词汇。并且汉语称呼语注重长幼辈分,衍生出大量亲属称呼语。而英语国家中,亲人朋友间往往采取直呼姓名的方式称呼彼此。
2.2.2 社会称呼语
亲属称呼语相对固定,但是表达职业或地位的社会称呼语往往比较灵活。表示职业的称呼语在汉语中很常见,有明确职业的“医生”“教授”等,也有“师傅”“老师”等具有多重意味的称呼语。而在说英语的国家中,这些表示职业的正式称呼语很少被用于日常生活中。在中国行政机关中级别是选择称呼语的重要因素,官职、级别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是最常用的形式,如“李省长”“张市长”等。英语中则没有称呼上级为“Bureau Chief Jones”“Mayor Jones”这样奇怪的表达方式,例如英国在称呼拥有贵族爵位的人时,常用“Grace”“Sir”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更常用的还是“Mr.”“Mrs.”“Dr.”等称谓语。
2.3 称赞语
英汉称赞语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话题差异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受中英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有着不同的角度。因此,称赞的话题自然也会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外貌、能力、年龄等方面。
英文偏爱夸赞外貌、身材、形象等外在条件,多见于男士对于女士的称赞,如“You look gorgeous!”“You are so charming!”等,而女方也会欣然接受。在中国,女士虽然希望外在条件受到欣赏,但像英语中这样直白的表达并不常见。此外在中国,“年长”与“阅历”“权威”等词汇密不可分,如“您老可是单位的大前辈了,交给您管理大家都放心!”等等。但是西方对于“old”一词非常忌讳,一般会选择更为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见不到“Old people”这样的表达,而是用“The elderly”等替代。
2.4 禁忌语
禁忌语是因为一些文化原因而不能或不敢说的话题,一旦使用会导致他人不快的语言。分析其差异有助于避免误会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禁忌语一般没有明文规定,而是在历史沿革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因此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
2.4.1 颜色禁忌语
颜色禁忌语的意义在不同的国家完全不同,以白色为例,在中国其作为禁忌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记载“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为此古代发动战争、处决囚犯常常会选择在秋季,使得白色往往伴随着战争、死亡和凶险。西方颜色词的含义主要来源于直观印象,如“White”给人的视觉印象是洁净、高雅、赏心悦目的,为此“White”象征着正直、高尚等多种含义。如“White man”形容高尚的、有教养的人;“White magic”象征着幸运。
2.4.2 隐私禁忌语
关于隐私的禁忌语中英区别较大。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沟通就可能涉及对方的生活条件、感情状况等,在亲戚朋友之间几乎没有太多需要避讳的话题,涉及隐私的提问被认为是一种关心。然而西方普遍比较注重隐私空间,不愿被他人深入探究,因此问及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3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礼貌用语差异成因
3.1 中西方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影响
中国人在交际时推崇“贬己尊人”和“谦逊”的礼貌原则,中国的民族特征相对平和中庸。从起源来看,中国步入文明社会主要是通过部落征服完成的,建立起了“家邦式”国家,保留着氏族制的传统发展为宗法社会[5]。因此有注重血缘关系,尊重传统的特征。并且中国人非常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更为重要[6]。而西方步入文明社会源自氏族公社制的瓦解,建立起城邦制国家,通过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奴隶制的民主社会[7]。使得西方人对于利益关系极为重视,崇尚英雄主义,对冒险有着高度热情较为激进。
3.2 思维方式差异影响
中国人普遍具有“大局观”,擅长抽象性思维。习惯于先把控整体、再进行细化整理,思维模式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反映到语言形式上体现为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思维活动多是螺旋式上升的,比如“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就是中国思维方式的典型表现。往往会使语言的真正含义隐藏在文字背后,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同的是,英语国家习惯于分析性思维,注重事务的逻辑关系,力求语言准确性,在表达上坦率直接[8]。
3.3 价值观念差异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长达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中国社会阶层等级森严,形成“大局为重”的价值观念,讲求个人服从集体,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反映在交流过程中体现为强烈的集体意识,不提倡只追求个人突出和个人价值。而英语国家注重个人价值至上的观念,认为个人利益及隐私神圣不可侵犯。跨文化交际者如果不够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就会引发交际双方的尴尬甚至冲突局面。
4 跨文化视角下礼貌用语差异的解决策略
4.1 运用对比学习法明确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背后承载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有着鲜明的差异[9]。对比学习法通过分析英汉词汇的表层和深层含义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帮助跨文化交际者理解交际内容的真正含义。譬如,“狗”在汉语大部分语境中为贬义,如“狗仗人势”“哈巴狗”;但是英语中“dog”常常具有褒义,如“Every dog has his day.”意思是“人人皆有得意之日”。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可以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不断进行文化积累。
4.2 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跨文化交际者应该具备强烈的文化意识,主动探究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一系列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具备文化移情的能力。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关于文化移情的研究文章,例如姜云红在研究中列举了国内外文化移情能力培养的广泛应用,指出文化移情能力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10]。
4.3 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礼貌用语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广泛的科学的交流才能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及时纠正交流中的语用失误。通过多种活动与英语母语者进行互动来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沟通的不妥之处可以很快得到对方的反馈。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者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掌握沟通技巧。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中英招呼语、称呼语和禁忌语几大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证明中英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中英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的主要因素,并就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提出三大解决策略。总之,合理运用礼貌用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交际氛围和交际环境,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促进中英双方理解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起到宣传国家民族文化,建立国家形象的作用,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