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22-03-17陈梦洁
陈梦洁
(三峡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有侧重地倾斜到双一流高校建设上,在合理范围内集中资源禀赋,培育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凝结世界一流的科研和学术成果,带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世界一流迈进。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高等教育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这是由之前的“985”“211”计划后国家的又一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国家通过落实“双一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加快速度的实现教育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对双一流建设有着中长期规划,目前已经推动了部分高校和部分学科迈入世界一流阵营。到2030年,预期实现更多的高校和学科达到这一水平,并且从全局层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在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学科建设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基础所在,而学科建设的基础不仅仅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学生。
1 “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意义
“双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要符合国家当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目的,还得具有高度的理论依据去支撑建设“双一流”应用型高校。
首先,建设“双一流”应用型高校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有效转型。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兴国的不断落实,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全国院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转型。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攻克难关的重要阶段,大力发展“双一流”院校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第二,建设“双一流”应用型高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加快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国家宝贵的资源,往往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否成功与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联系。我国是人才资源大国,“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大力发展,可以加速我国从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迈进。“双一流”院校建设的落实,有利于提高职业教学水平,有利于完善职业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建设“双一流”应用型高校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所需。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到现在2020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已超过1200万人,高等院校的教育在我国提高教育综合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社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率不高,我国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度和投入比重不高,导致了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缺乏特色等现象,因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走“双一流”建设路径,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校和企业、政府等之间的合作,促进学校多元发展机制的形成,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朝着多元化、特色化和内涵化的方向有机发展。
2 应用型高校“双一流”建设重点取向
为了能够更好的建设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应用型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应用型高校要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办学的中心,如果偏离了符合自身的定位,那学校在转型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各个地方的高校要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制定与实际相联系适合自身条件的办学目标。应用型高校都是服务社会的高端技术型人才,同时学校还要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应用型高校要确立符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办学目标。目标作为行动的导向,在学校的转型过程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建设“双一流”应用型高校就要把一流的建设理念与办学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相融合,把一流的院校和一流的学科作为办学目标,还要把一流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在追求一流的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增强老师们授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养成喜欢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致使应用型高校可以更好的发展。
三是“双一流”建设中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发展自身优势对学科进行建设,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一流院校的建设都不是一模一样的,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我国的教学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展高校的科学优势,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层次上发挥出教学特色,突出本身专业的优势。找准重点骨干学科专业,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推进优势专业的建立,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独有的办学气质。
四是建设一流高校要注意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工作。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办学质量的基础,应用型的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就是优秀的师资力量,因此,学校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高技能的人才,使教职工群体不断扩大。教师是学校的基础,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监管力度,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使教师团体不断加强,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最后,国家对高校的战略性发展提出要求,高校发展应符合国家的发展需要。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院校应以促进国家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国家发布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已经明确指出建设一流大学的基本要求,高校发展要向着科技前沿不断奋进。高校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优势学科的优化调整。
3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法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特征探究可以发现,培育应用型人才有着多重意义。首先,对于国家而言,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的帮助国家完成经济转型,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对于学校而言,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帮助高校更快的实现转型,更是对高等继续教育培养进行改革的突破口。最后,对于高等继续教育而言,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的推动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高等继续教育的时代使命。为了更好的实现高等继续教育改革,推动国家经济更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高等继续教育的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指某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如果发生改变,那就是对一个事物的否定。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其本质属性就是其直接有用性,这一属性能够在职业活动领域内展现,是职业应变性、针对性的统一辩证。对于应用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应用型素质而言,不仅仅包括那些具体特定职业活动所包含的知识与能力,还包含着职业应变能力和知识转换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一个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是其本质属性的表现。
3.1 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与学历型人才是有差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与企业更加契合,是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注重基础和生产。为了使学生做到这一点,那学校就要就在校企合作这方面进行加强,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场地。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建立一个长久的合作关系,给学生实践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使同学们感受社会中工作的氛围和压力,还有在基础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还可以给企业挑选适合的人才,达到共赢的局面。为了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的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是为了给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优秀的专业能力和新颖的创新思维等。(2)要确立所要培训人员的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校企合作中共同确定双方的培养目标。学校方面应该发挥教育优势,对企业的员工制定理论性的知识教育目标,从而企业也要发挥自己环境场地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3)还有制定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目标,学校和企业都离不开这两点,因此学校和企业都要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要共享所拥有的资源,进而突破技术壁垒,研发高科技产品,达到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目标。
3.2 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相结合,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要想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要对它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上,就是要拓宽知识面的宽度,也要加深自己专业知识的深度;在能力上,就是要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了学生能够做到这两点,学校就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将原本的占比重较大的原理类知识相应的减少,增加一些实践类的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在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要以应用类为主,不要选择理论偏多运用不到实际中的教材。如果学校自己能够编写教材,尽量自己编写,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学校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3.3 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不再做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是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此可见,无论是传统的教学观还是新课改后的教学观,教师在课堂当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还需要积极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大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专业教师团队的打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各大应用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为创新创业教师传递最前沿的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二,应用型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交流大会,提高高校内部教师们之间的交流频率,及时沟通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第三,高校可以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鼓励创新创业教师走出校园,贴近就业市场,了解市场对于人才的最新要求;第四,各大应用型高校可以与创新创业教学水平较高的院校进行合作,汲取其他院校的教学优势,派遣本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前往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加强教师团队的打造,为创新创业的教学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中的一些机会,所以创新创业教学载体的搭建应当主要以学校内部的社团活动以及校园活动为主。可以在校内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奖项的设置,激发大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活动的创新形式上,应用型高校可以采用创业沙龙或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新颖的培训项目。在进行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各大应用型高校应当秉持“十四五”规划,对于项目资金的投入绝不能“偷工减料”,应当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进行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设立,不仅可以丰富创新创业的教学载体,而且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的体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可以从侧面增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语
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2016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市场发展需要和全球化潮流错朱的重要决策。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自“双一流”政策做出指引,全国上下各大高校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和学科改革,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研究发展。教育在不断的发展,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拥有学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企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本科高校教育,也应该从原有的教育上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能有效的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减轻社会就业难的问题,用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