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3-17刘佳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效果图网络平台技法

刘佳利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四川·眉山 620860)

0 引言

表现技法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表达思维、图纸和空间的基本语言,从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确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到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表现技法一直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

1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1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1.1 重透视关系的正确表达而非盲目临摹空间效果图

表现技法的提高需要正确的练习方法,而透视图画法的掌握,是画好空间透视效果图的基础。课程需要将透视画法内容的讲授,放在基础练习环节,因课时有限,需结合互联网平台资源,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单体和透视效果图的临摹。

1.1.2 重设计方案的草图创意过程表达而非只关注透视图

表现技法的根本目的是为设计方案服务,包括方案创意的过程以及空间的表达与图纸呈现。基于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迭代更新,电脑效果图具有真实、准确、易于反复修改等优点,从效率来看,电脑效果图优于手绘效果图,所以市场普遍采用电脑制作效果图。而手绘表现技法生动、概括、速度较快等优点决定其不可或缺性主要体现在方案创意的过程中,因为在图形思维领域,对于经过专业训练的设计者来讲,眼、脑、手的配合远高于人机的配合。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的练习可更多从方案分析草图着手,培养学生用草图做笔记的能力,通过临摹草图、分析图、平面图、剖立面图等设计图纸,学习空间方案的创意及表达。学生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还没有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由老师引导,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设计方案的收集。

1.2 课程时间结构的改革

短期的集中训练能够取得明显进步,但技法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才能真正画好表现技法。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大多是阶段式,通常4周左右结束一门课程。表现技法的练习,需要拉长时间,循序渐进。故可采用减少每周课时量的方法,将课程持续时间拉长,帮助学生养成课下练习的习惯,课程结束后缺少老师指导,可通过网络平台找到长期练习的学习资源。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以及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1.3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表现技法课程里,为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坚韧品质,在考核中加入“每日一画”的挑战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挑战内容为:自选表现题材,每天完成至少30分钟的手绘训练。完成的同学在期末提交“每日一画”手稿,教师根据画稿质量,在平时成绩里加3-5分。以此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养成每日一画的微习惯。此项改革执行了三年,从以往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对参与挑战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愿意报名尝试,终能够做到坚持每日一画的,是参与报名中的少数同学,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坚持手绘练习的微习惯,并懂得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探索借助网络平台打卡的形式帮助学生自我督促,让更很多的同学能够画起来。

1.4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1)教师推荐优质MOOC和网络学习途径,学生提前预习;(2)课堂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鼓励学生积极搜索优质网络资源,课堂分享。(3)录制课程教学视频,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巩固练习,并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展示练习成果,敦促学生每日坚持。

2 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与互联网平台结合的必要性

2.1 适应当下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2011年开始,MOOC模式在美国顶尖高校中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领域,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另一方面,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中的教学短视频不断推陈出新,不乏诸多关于表现技法的优质内容,大大拓展了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如果课程教学不能与网络平台充分结合,容易导致教学的故步自封。

2.2 符合课程艺术与理性结合的特征

表现技法课程具有艺术的发散性和审美的多元性,同时,作为工程图纸的表达,又必须理性地依赖于材料和结构、技术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多方对比、广泛尝试中不断寻求二者间的平衡。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广泛涉猎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有助于设计视野的拓宽和艺术审美的提高,同时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方案项目信息,提高对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理性认识。如此二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保持更多的思考,并能够与时俱进,将表达的艺术性与设计的理性相结合。

2.3 有助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学生不少的课下时间,被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占据。这导致的不良后果是时间观念的缺失,获取信息的碎片化,同时对信息的收罗欠缺目的性。通过课程改革,将课程内容扩展到学生日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

3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前营造学习氛围

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凡事提前”,表现技法课的预习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教师上课前,先将挑选出的相关MOOC内容告知学生,并提出课前思考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师生就MOOC及议题展开讨论。需要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这个环节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MOOC,让学生学会积极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逐渐将课堂听讲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收集、整理,并能将所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主动学习模式,确保学习能收获最佳效果。

3.2 利用互联网平台展开实时教学示范

表现技法兴趣的激发,需要借助教师优质的课堂示范,以及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以往的示范主要依赖于教学展台,但存在设备显像不清,以及教室边角处观看出现的透视变形等问题。在教学改革中,采用ipad板绘示范稿,利用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直播共享屏幕,以此方式替代传统的教学展台,画面效果能够得到保证。座位在教室边角处的同学,可在移动设备端观看教师的直播示范,并实时跟画。学生将课堂练习稿实时上传腾讯会议,教师课堂点评和总结。如此,便能解决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及教师意见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同学之间也能更好地交流。

3.3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课后知识巩固

表现技法的提高,需要长期锲而不舍地坚持练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程效果的根本保障,是学生进行的大量课下练习。其中两个环节是关键点,一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二是提供便捷的练习参考。学生对网络上的资源,会存在距离感,且在学习之初,鉴别网络资源优劣的能力有限,较难自主寻找到符合当下课程进度的参考内容。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录制课下巩固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这种形式能很好地将课堂延展到课后,激发学生练习的动力,对于学生当前阶段需要的练习方向,也更具有针对性。比如老师根据课程进度,录制好透视画法视频,放在网络平台供学生随时巩固,学生在课堂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视频巩固学习,也能提高学习效率。经此长期练习,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后,能逐步提高筛选网络资源的能力。

3.4 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打卡练习

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社交平台。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以及b站等平台,已经影响到了学生每天的日常。社交网络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学习平台,能从主观能动性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通过网络的公开性和共享性,敦促学生坚持练习。展示自我,是社交平台的一大功能,可以组织打卡的形式,鼓励学生将每天坚持的练习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进行展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交圈。

4 结论

互联网应用平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传统的学术性学习管理系统,如MOOC、相关专业网站等,可以辅助学生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跟老师的课堂教学互相补充。而学生常用的社交网络平台,虽然其内容相对碎片化,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是表现技法课程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学习媒介。

猜你喜欢

效果图网络平台技法
室内外效果图作品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精通拍摄技法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