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叙事研究—我们的“新朋友”

2022-03-17黄文芳余慧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刘梓羊圈小羊

储 雪 黄文芳 余慧慧

(1.滁州市解放幼儿园 安徽·滁州 239000;2.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1 奇妙相遇

3月18日,幼儿园里迎来了“新朋友”——一只小羊、三只小兔。它们对周围的环境陌生极了,我们对它们也陌生极了,可初见时的欢喜却藏不住。自这一天起“来吃我的”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我们的高频词。

(1)认识新朋友第一步——灰兔取名。

日常讨论中我们讲到了自己的名字及周围亲人和朋友的名字,可灰色的兔子还没有名字啊!刘杨佳小朋友说,“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啊”,这个想法得到了每个小朋友的认同。而小朋友们心中都有自己想叫的名字:周晓冉的“灰灰”、刘杨佳的“乖乖”、苏梓航的“小砺”、张润同的“灰兽”以及王明哲的“大白”。小朋友们热情极了,这么多的名字用谁的呢?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进行投票选择。所有小朋友站好队后领取贴画粘在自己认同的名字下面,最后胜出的是灰兽。自此便可以经常听到小三班的小朋友们唤它“灰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从一开始小动物们的到来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到通过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讨论自己的名字从而联想到了小兔子们没有名字,到决定给它们取名字这一系列的过程正好体现了“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并且在积极探讨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孩子们语言的发展,也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把小动物当作幼儿园的一员,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爱护小动物的种子。

(2)认识新朋友第二步——食性调查。

虽然我们一起给“新朋友”取了名字,但是我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惯和食物喜好还不了解,为了更好的照顾这些“新朋友”,孩子们回到家与家长一起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并向全班小朋友分享了我们的调查结果。

虽然我们调查了它们的不能吃什么,但是它们爱吃什么我们还是不太了解,这都需要我们一次一次验证。

最开始园子里的青菜还很茂盛,每天我们都会去采摘并投喂。4月14日这一天,我们发现了紫色和青色的果子,“它是什么味道?可以吃吗?”幼儿们好奇的向老师询问。经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它是桂花的种子,紫色是已经成熟的,可是拿给小兔和小羊发现它们并不吃。经过我们的验证,火红的野草莓它爱吃,食堂给蒸的胡萝卜它也爱吃,就连园子里被顽皮的小朋友摘下咬了一口的青桃子它们也吃。蒸熟的红薯、玉米、红糖馒头它们都吃,就连玉兰花的花瓣它们也吃。孩子们带来的青提他们会吃、我们外出游玩时在小公园里采摘的野桃子他们会吃、就连我们午饭吃的紫米饭他们也会吃。它们究竟还能吃些什么需要我们来日方长去验证。

5月19日户外活动时,三个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不一会儿我们变成“采草小达人”。小桶很快装满了,送给它们时它们也吃,可当食堂的老师送来青菜时,他们对野草就置之不理了。原来挑食不仅是我们小朋友它们也挑食。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完成了对“新朋友”生活习惯的调查问卷,使幼儿了解了小动物们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让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加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既然解了“新朋友”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活即教育”,此次活动让我们从生硬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幼儿的自我体验,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育价值,也让幼儿知道不能挑食。

(3)认识新朋友第三步——看望朋友。

日子过得可真快,五一假期快到了。园长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放假了,小兔、小羊怎么办?”探讨后,我们有的小朋友说会来看他们、有的说请保安叔叔代为照顾、有的说请陈源阔的奶奶(园长)来投喂……可说好了来看望它们的小朋友都没有来,只有平时最顽皮、最不听话且还需要奶奶陪读的张博睿来了。

(4)认识新朋友第四步——清扫羊圈。

5月8日这一天,刘梓杉小朋友问:“小羊会喜欢脏脏的家吗?”我们一致认为小羊不会喜欢,所以我们集体出动为它打扫羊圈。虽然我们手部的小肌肉还不发达,没有称手的工具,也不能很好的抓握扫帚。但我们想帮忙的心情是值得肯定的,连种花的小铲子都用上了。刘梓杉小朋友使用大的铲锹也很顺手、很厉害。不一会粪便就被装在袋子里,并埋在了桃子树下,用来施肥(后来得知没有发酵是没有效果的)。考虑到卫生安全问题,自此以后都是由老师代为清扫的。打扫完了粪便,便开始处理其中的垃圾,用大钳子不一会就捡完了。回去后我们约定了以后不能向羊圈随意的丢垃圾以及喂食的袋子要随手带走。在提出“小羊会喜欢脏脏的家么?”这个问题后,孩子们都很积极、热心主动的帮助我们的小羊打扫羊圈。在打扫的过程中,虽然我们手的肌肉没有发育好,但是我们都各自找到了可以用的工具,有钳子、小铲子、大铁锹。在帮小羊打扫的时候,我们不仅锻炼了我们手的肌肉,我们还学会了和小伙伴分工合作,给小羊一个干净的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爱公物,爱干净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以及认识到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这也正好符合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德育的主要目标。

(5)认识新朋友第五步——出现小“朋友”。

3月18日,我们看到灰兽开始刨洞了,问了小朋友他们说刨洞是要生宝宝。真如他们所说,3月22日,第一只小兔子的出现使整个幼儿园沸腾了,可是因为室外温度过低和老师们关心则乱,被沾染了人类气息的兔宝宝被妈妈抛弃了。即便涂抹了兔妈妈的尿液也无法挽救,第二天就传来了七只兔子夭折的噩耗。

生命教育必然会出现在自然生态教育中,可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直到5月14日,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都不敢靠近,只敢远远地望着,隔天我们就看到了6只,中午细数一下竟是7只。几天后熟悉环境的它们开始“出逃了”。

5月24日,另一批小兔子也出现了,园子里的兔子一家可壮大了。

在兔子“出逃”风波平静过后,我们却要思考它们为什么出逃呢?

5月17日,我们都安静地站在走道上静静地看着外出的小兔子。张润同认为“它们是出来找食物的”,李婉柠认为“它们出来玩的”,陈诺认为“兔妈妈给它们放出来的”,陈沐兮认为“它们出来上学的”……

在观察小兔子的过程中,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它们这是在干嘛呢?

张润同认为“兔妈妈在帮它们舔毛呢”,刘杨佳说是在“喝牛奶”,张认同“它们不喝牛奶是不会长高的”,陈沐兮“它们要长大,需要喝营养”……

我们在养兔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增强了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由探索、自由学习、自由表达,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

5月19日,吴老师发来一张照片,我们注意到了它的“特别”——少了一个前肢。

苏梓航(男,4岁):手臂不一样。

陈沐兮(女,5岁):是人类剪掉的。

刘梓杉(女,4岁):胳膊被压断了。

为此我们开展了对残疾的认识以及自身安全保护的教育。

我们看到了小兔子缺少了一个前肢,此时生命教育是不可少的。利用这个教育的契机,跟幼儿针对保护自身安全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探讨。

2 活动延伸

通过两张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初步对残疾人有个认识。

刘梓杉:残疾人可以脚做饭,因为没有手;他的眼睛坏掉了,他走路的时候需要摸东西。

通过短暂的了解,又问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要怎样预防危险,保护好自己呢?

刘梓杉:下雨天打雷的时候不要看电视;

李子旭:插电要让爸爸妈妈自己插;

张奕辰:不能用手插到插孔里;

刘梓杉:不能用水去碰电线;

王明哲:要绿灯才能过马路,不能闯红灯;

刘杨佳:滑梯的时候不能头朝下;

张润同:滑梯时不能头探出栏杆太多;

陈沐兮:不能在楼梯上跳来跳去……

总而言之:危险的动作不能做,要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孩子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知道了更多的行为是不可以做的,是危险的,初步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幼儿积极的探讨,懂得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能做的危险事情,有了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认识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并有了自己帮助爱护残疾人的意识。

5月24日,我们开心极了,因为“咩咩”被“出逃”了,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摸摸它、喂它草,我们开心的合不拢嘴。

(6)认识新朋友第六步——发现新朋友。

5月28日,我们发现又有新的朋友来了——大鹅。为此,我们一起背诵了《咏鹅》,来听一听吧。

孩子们也对这个新来的朋友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它有尖尖的嘴,好多的白毛还有黑黑的眼睛,小小的尾巴以及黄黄的腿。

大鹅的出现很突然,为什么大鹅会来到我们的这个大家庭里呢?

老师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兔子不见了,我们觉得可能是狮子吃了,可能是怪兽吃了,可能是猫吃了,可能是大灰狼吃了……可老师说可能是黄鼠狼把它们偷吃了。

后来我们开始进行了分析,陈沐兮说:“兔子跑出来,被吃掉了”;张润同说:“把门洞堵上,防止它进来”;刘梓杉说:“制作陷阱,抓住它”……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大白鹅是当警察的,是来保护小兔子胖揍黄鼠狼的。

6月4日,老师告诉我们通过调取监控,发现确实是黄鼠狼这个坏家伙偷走了我们的小兔子,黄鼠狼可真坏呢。

3 绘本阅读

3月23日,小兔子夭折那天我们看了《汤姆的外公去世了》,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5月8日,打扫羊圈后我们看了《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了解了小兔、小羊以及其他小动物的粪便;

5月17日,看到咩咩睡觉后我们回去看了《当我想睡觉》,了解了小羊以及其他动物睡觉的姿势;

5月17日,看见兔子“外逃”后看了《逃家小兔》;

5月18日,看到灰兽和小兔子们,老师带着我们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

出于对这些新朋友的兴趣,在饲养期间,我们也收集并阅读了相关的绘本故事,绘本让孩子体会到语言之美,增长认知学习经验,通过对绘本故事的探讨与复述,无形中能促进幼儿语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了认识、亲近、探索自然生命的机会,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知识,也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的道理。

4 感悟与收获

(1)和“新朋友”相处的孩子们满怀好奇与求知,这是他们该有的本性;尽己所能进行探究,这是“环境”给予他们的可能。感恩他人的同时也应该感谢自己的探究与实践。

(2)可能年龄、经验与能力确实限制了身为小班的他们,但在帮助下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还有经验、感受与爱。观察、调查(同父母、老师)、讨论、分享、交流、验证、实践……这一切都有孩子们的身影与踪迹,或深或浅。但他们坚信自己小脚丈量出的“土地”必然会融入自己的血肉,在他日成为一种力量。

(3)孩子们看见且触摸了,参与且思考了,操作且实践了,所以收获的不仅是成长,更多是感悟生命的美好在于遇见。

我们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这是一次幼儿生活的生成性课程,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是跟着孩子的兴趣,随着事情的发展,带领孩子一起探讨的过程。通过小动物们的到来引发了后面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生活的经验。在和“新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从发现他们的到来,到讨论“新朋友”吃什么、打扫羊圈,再到后来兔子刨洞、生小兔子、出逃的咩咩、大鹅警官,最后的绘本故事,还有很多次的讨论,不仅发展了语言能力,也多了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意识。孩子们自由探索、自由学习、自由表达,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孩子在照顾小动物时可以体会到生命成长的不易,从而对生命心怀敬畏和感恩之心。我们教师在此次活动的过程中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作为教师“看得见的幼儿,找得到的课程。”教师是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在整个过程中起支持的作用并抓住了教育的契机,跟随孩子的脚步,鼓励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解决,自主推进课程。我们不是教师,我们只是孩子的伙伴!

猜你喜欢

刘梓羊圈小羊
秋风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踩蛤蜊
毛茸茸的小羊
When conducting academic research which source is best: internet or print?
狼和小羊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