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2022-03-17刘建明李雄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文化

刘建明 李雄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3)

根据教育部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有在校留学生273792人,来华留学生数量20年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18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留学目的国。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将“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设定为留学生的四大培养目标之一。立足新时代,如何通过教育管理更好促进来华留学生更好融入高校学习生活,培养出更多知华友华的宣介者,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的重要命题。

1 跨文化传播理论视域下的留学生教育

跨文化传播理论出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从传播学派生发展而来,尚属较为年轻的学科。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其“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的重要论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文化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它维系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把不同地域、族群、国家的人群“联结”在一起,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切入,国际教育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国际教育不仅是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国际交往活动,也具有扩大政治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改善对外关系和传播价值理念的战略意义。国际教育的跨文化传播过程就是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使本土文化价值观念被他国民众认知和共享,其形式是“文化传播”,核心是“文化共享”。

留学生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学生,又是外国人,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对留学生的教育过程完整地呈现除了跨文化传播、接受和共享的特征。留学生教育过程是“传播与接受”的文化基因变迁过程,具有达到“传者”与“受者”的文化“共享”(价值认同)和重构文化价值观念的意义,也是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之一。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文化差异性和成长环境差异等多重因素,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很多时候要涉及文化观念、种族民族、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管理复杂性更为突出。因此,对于如何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念,使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消弭误解和偏见,正确认知中国形象,促进民间和官方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现状

2.1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文化活动是其学习文化和生活的重要内容,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跨文化生活体验。中国是一个文明延续几千年的国家,汉语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汉语的学习对于以字母文字为主体的来华留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也会给留学生学习由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带来挑战。所以,留学生在汉语初学阶段,将会面临较大的跨文化理解和适应的压力。已有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留学生在华期间的文化适应,进而影响其学习态度和对中国文化的感观。

2.2 文化适应问题中存在文化认可的问题

人类学家奥伯格1960年提出文化冲击概念,指一个人从其固有的文化环境移居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而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文化冲击带来的焦虑感和失落感会让人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应,使人不理性地对本国文化产生依恋,从而对跨文化交流产生阻碍作用。从跨文化传播学研究角度来说,文化本身具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即在发生文化冲突时,每一种文化都关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价值,以凝聚本文化群体的信念,因此,留学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按照国籍、民族、宗教信仰等组成一个一个的“小圈子”的亚文化群体。同一个“小圈子”的留学生在群体交际互动中呈现出更紧密的联系,留学生在这个群体中体现出高情感倾向、低文化制约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也更喜欢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尤其是相同宗教信仰的人交往,更多寻求相同文化的认同感。

2.3 当前留学生教育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上还不足

当前,各高校留学生的文化教育主要课程内容重点依然是知识性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第二课堂实践等方式,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但是过于强调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留学生本身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影响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跨文化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一些课程设计者、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认识还不够精确,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实践、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还不够重视,相关的课程实践和研究探索也还不足,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来华留学目标的实现。

3 对策及建议

3.1 要提高跨文化传播能力,努力打造中国文化形象

由于历史、语言等原因,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舆论环境通常充满了对中国的曲解。在这样的舆论环境成长起来的留学生,不可避免的对中国带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误会。即便是同一事实,由于文化背景、成长环境、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等的差异,留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也会存在巨大的不同。可以采用文化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使留学生通过自己的文化来感知中国,用事实来破解留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改善留学生对中国的观感,使其对中国真正产生兴趣和友好情感。

3.2 针对留学生特点创设“文化融入”情境,建立新的文化归属来破解文化冲突

对于留学生来说,归属感至关重要。留学生们在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和归属感。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创设“文化融入”的情境,提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合作,引导留学生更好地去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一是要做好生活服务,提升留学生的校园归属感。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留学生管理相关职能,明确相关部门权责,统筹留学生的招生、培养、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理顺学校内部工作运行机制,使留学生在学校能够享受和中国学生同等的便利化的服务。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重视留学生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引入反馈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实行绩效管理,将留学生服务质量作为部门及个人的整体评价的一部分,以增强个人和组织的责任感,在管理人员和留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留学生对学校的认可,为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打下基础。

二是要打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促进留学生的文化认可。学校的各种文化交流、社团活动的平台要始终面向留学生开放。在组织讲座、学术会议的过程中,要积极吸收留学生参加。通过多元的活动内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留学生的心扉,开阔他们的心胸和视野,使他们找到新的文化归属感。

3.3 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认识和站位,打造“文化共享”的人才队伍

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强化外交意识。要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来对待留学生的管理问题,在处理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教育的问题时,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要紧跟国家形势政策,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要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高度来应对所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关键还是在文化教育的过程。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跨文化视野十分重要。课程制作者在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也要用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襟去接纳来自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部分,要用辩证和批判的眼光来处理中外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蓄、去恶存良的能力。同时,一线教师要创新留学生施教模式,将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作为留学生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用留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支持、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校也要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跨文化教育管理人才,努力打造“意识国际化、能力国际化、素质国际化”的国际化育人队伍。要重视留学生管理教育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各部门或平台的培训机会,有意识的强化国际学生培养相关人才队伍。在学校内部,也要从制度入手,着力优化留学生管理相关人员职业发展路线,并适时开办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经验交流活动,提升教职员工对外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留学生管理教育人员提供出国交流学习机会,学习境外顶尖高校成熟的管理经验,让他们以学生身份切身体会跨文化交流,使他们学会“文化共享”。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