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省属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2022-03-17邓启湘
邓启湘
(南华大学图书馆 湖南·衡阳 421001)
0 引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阅、情报检索和参考咨询等方式[1];服务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而是更加广泛意义上的读者,利用任何终端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员(涵盖外校师生及其他人员)都是图书馆的读者。为此,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开放思维,不再局限于以校园定位的服务方式,给广泛的读者提供其需要的图书资源[2]。图书馆服务方式将向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培训和教育,以及网上资源开发等方向发展,由传统服务向移动化、虚拟化、网络化服务转变。图书馆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图书馆的服务由普适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1]。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法、方式以及服务理念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2],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正确看待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与机遇[3]。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图书馆服务创新改革,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4]。因此,如何基于图书服务中收集的海量数据信息,开展学科信息的关联性和数据质量分析,并获得知识和洞见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和服务品质,更好地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5][6],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研究现状分析
1.1 创新服务观念,以读者需求为根本,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观念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前提的[7]。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就如同消费者,图书馆储备的数据和资料就是产品,因此,对图书馆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依据读者的阅读兴趣匹配相关资源,为读者阅读学习提供精准服务是今后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还要加强对读者行为日志、图书借阅记录、入馆信息库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分析读者群体间的借阅差异;基于读者的资源搜寻记录分析其资源需求;基于读者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访问情况,分析其研究动向。基于对读者行为数据的挖掘,了解读者的行为模式,并运用关系规则、时间序列、聚类等方法,掌握关联资源、相关兴趣、读者习惯变化等情况[8],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推送,增强阅读推广效果,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9-10]。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利用微信、QQ等公众服务平台,给师生推送相关的信息资源及阅读互动交流,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9][11][12],并将平台与学校的教务和论坛等系统进行对接,为学生提供急需的考试信息、课时信息、校园社交等相关信息查询服务[13]。最后,图书馆还要准确掌握学校的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发展战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动态,明确相关教学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状况,加强与学校科研、教学部门联系,更加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高学科教学科研及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1]。图书馆要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监管和保护意识,确保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同时,避免用户个人信息外泄[14-15]。加强相关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维护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保障图书馆数据的精确性。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受侵犯,使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在防范网络威胁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优化数字资源建设,构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目前,以原生数字信息的形式生产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众多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也不再印刷纸本[16]。高校的数字图书资源已在图书馆图书资源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而数字资源的便捷、高效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户借阅的主要对象。建设和储备完善的数字资源,不仅关系着图书馆自身发展与进步,也对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有着直接影响[17]。因此,应在充分做好师生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数字资源建设计划和数字馆藏发展政策,创建可操作性强的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的资源体系,提高资源采访质量[16]。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毅然缺乏借助大数据信息开展系统的师生需求调查,购置的资源与需求不匹配,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
1.3 基于学科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渠道
基于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持续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彰显办学特色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融入到重点学科的建设中,将学科信息服务嵌入到教学和科研过程之中。为重点学科建设专题信息导航,搜集、评价、归类、组织互联网上的相关学科资源,为用户提供优秀的网站资源,为师生快速、准确地获取学科相关学术机构、出版物、学术动态、专家等信息资源,助力学科发展;建立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相关学术热点、期刊等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并提供信息共建共享、RSS信息定制、在线沟通等功能,达到学科资源一站式服务的目的[18]。
为了学科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图书馆还要深入院系与师生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此外,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依据馆员专业背景,设置特定的学科馆员,与对应学院的学科顾问直接沟通,开展教学与科研等学科服务[19]。根据教师的研究领域,及时向教师推介新的图书资源及服务;有针对性地协助相关学科教师开展文献检索及科研教学服务。
1.4 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环境下馆员需要更高的素养,除了要拥有相关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只有达到上述素养要求的馆员才能有效并准确的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等工作,解决和处理相关信息服务[20]。目前,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员大数据素养比较欠缺,然而这一素养不仅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必备要求,也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技术应用实效的关键因素[21]。当然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结合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依据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逐步推进。就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要聘用专业的数据管理人员,管理维护系统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并对数据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挖掘[22]。此外,图书馆还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并适当的引入激励机制;为了持续改进图书馆的综合服务水平,需要定期组织馆员研讨会,建言献策[23-25]。再次,只有通过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才能满足读者需求,进而达到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实现服务升级[20][26]。总而言之,图书馆馆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要求。
2 结论与展望
目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潮流,顺应发展,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大数据应用在图书馆服务中,深度挖掘、发现和科学利用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创建信息技术和知识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便捷化、高效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科研、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需要[14]。急师生之所急,方能持续提升服务师生的质量,也为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推动学校一流学科发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