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2-03-17段玉莹
段玉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0 引言
当下是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该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出一批批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质青年技工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就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先探讨高职院校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再从实践角度提出有效的指导意见。
1 工匠精神的相关概述
1.1 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手工业者中一直存在的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正式将工匠精神提出并做出总结,是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其定义集中反映了中外历史中各类为了提升工作质量,不断研发进取,创造更先进技术,打造更高质产品的一种恪守职业,崇尚“更好”“更精”“更美”的工作品质。此时正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产品方面,正在进行着“从量到质”的关键转型,这时的“工匠精神”的提出,顺时应人,得到了各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精神被阐述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态度上要严谨认真、专注负责,理念上要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责任上要敢于担当,身体力行。而这些精神,正是我国当下浮华的社会发展建设中正缺少的精神核心。
1.2 工匠精神对社会职业的发展影响分析
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对更优质更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懈追求,这在社会职业发展建设中,有以下积极的影响:
首先是工匠精神的指导功能,当下,我国在转型阶段,正缺乏一种有效的具有高度可实践精神的指引,而工匠精神来源于大众,本身就已经经过了时代的实践检测,它能被大众更好地理解接受,因此具有很好的方向指引优势;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带来更好的规范功能,各行业在秉持工匠精神的原则下,虽然在实践操作上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严格按照该精神的核心进行行业规范建设,就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错误,这有助于行业在发展转型中快速建立行业新规范和新标准;再次工匠精神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从定义上不难发现,工匠精神不是一种具体的评判标准,它没有详细的数字进行规范约束,它仅仅是产生于比较中的一种精神,相比于过去,相比于同行,坚持做到更好,都是一种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源于比较产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帮助行业内部建立一种良性的竞争,形成更好的激励效果;最后就是工匠精神的育人效果,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相关人员在接受其思想后,不仅会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在学习中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会不自觉地贯彻追求卓越的思想,这对社会育人都有积极的推动效果[1]。
1.3 当代社会工匠精神缺乏的原因分析
纵观我国的当代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虽然发展较为缓慢,但是存在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伟人,但自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几乎没有诞生过具有影响力的大工匠。分析认为,主要有三点核心原因。
第一就是社会发展过快,工匠精神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雕琢精神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需要,这是其难以在快节奏社会背景下沉淀和积累的重要原因。第二就是社会思潮变化带来的影响,在经历的经济快速喷发阶段中,有部分人通过炒房和投机发家致富,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见证了其他人的快速致富后,难以保持本心,这是我国近年来工匠快速消失的主要原因;第三就是工匠人员的地位很低,在大众认知中,工匠就是所谓的工人,社会和家庭都不断教导后代努力,远离这些所谓的“体力行业”,这也直接导致了工匠传承后继无人的现状[2]。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1 做好思想建设,建立人才自信,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建沃土
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落实“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要先扭转传统社会认知层面的人才思想,建立现代职业人才观,对此,可详细参考2020年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中提出的现代人才观,其中说道,人才是能以高素质劳动和技能技术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那一批人,职业教育人才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不可或缺的关键人才。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习总书记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指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现代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因此在职业院校的工匠精神培养中,要率先加强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建设,要以新时代大工匠为培养目标,为广大学生群体建立高度的行业自豪感,扭转“失败者才会选择职业院校”的错误理念,为学生展示当代职业教育的伟大前景,建立起以工匠制造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责任感。对于学生最关注的就业问题,如今我国在过去数十年的错误社会思潮影响下,职业技工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就业缺口,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正是各行业争抢的焦点人才,面向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正在快速提升,所以此时注重工匠精神下的人才教育培养,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就业优势,并且以工匠精神不断优化人才的自我素质,还能保证就业的持久性。
所以在思想建设中,一要做好理论宣传,从个人价值实现角度引导学生不断奋进,二要切切实实地关注就业市场,关注和职业学院学生最密切相关的利益问题,以良好的市场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结合时代就业趋势,建立课堂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教育方式
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主体就是职业技能的课堂教育中,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多以简单的职业操作技能为核心进行宣讲,而新的工匠精神融合模式下的教育方法则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更新,其主要手段可从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是常规的讲授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拓展,特别是对于技术更新的背后要进行知识性宣传,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更新背后的契机到底是什么?除了灵光一闪外,更需要长年累月的专项知识积累的摸索。在讲授环节中,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特点,进行工匠精神和理论知识的自然融合。然后是在思考环节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当下某项具体的设备和其操作技能是否存在缺陷问题,如果要让自己来改进,应该如何改进;最后就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实践教育环节,这是强化工匠精神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实践验证。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可通过开展竞赛活动,颁发奖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从实践可操作性角度来看,为了创造低成本的实践环境,可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通过实践比赛,工匠精神能更好在对比中体现出价值所在,通过将理论打造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指导,这更能让学生深度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3]。
2.3 打造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沉淀为一种校园氛围
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当学校充分着工匠精神为主导的崇拜劳动、崇尚技能、不断进取的氛围时,学生都愿意积极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从而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当工匠精神沉淀到精神文化层面时,其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深远。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任务。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社会和学校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追求“工匠精神”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奖励,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贯彻工匠精神;在教师团队中,同样要以工匠精神作为教师自我学习进步的重要精神,在教育中,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要贯彻工匠精神,积极打造更高质更亲善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的教学方能,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变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群体中,要提升“工匠精神”的示范效应,对学生进行褒奖时,要善于从流程从精神上去进行褒奖和宣传,而不是仅从结果上去评价宣传,这样更能有效扩大工匠精神的影响力。
3 结语
工匠精神是我国当下时代发展建设中最为匮乏的存在,但是其理论精神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好的指导效果,所以相关高质院校应当积极学习我党提出的针对工匠精神提出的和教育进行融合的指导建议,将其落实到工作中,并不断反思总结,致力于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青年一代的精神食粮,这样的人才教育才会真正满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