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阶段历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途径

2022-03-17牛素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研学爱国

牛素娴

(保定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河北·保定 071051)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是推进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从娃娃抓起……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建立的黄金时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阶段,学校为爱国主义教育第一阵地,爱国主义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中的渗透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上述学科中,历史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学科内容的特殊性,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具备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解读)中也明确要求: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通过走访部分学校和历史课教师,包括学生家长,都一直认可学校的历史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因多种原因,目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一是由于中学历史课程重要,但体现在中考、高考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的大型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却相对较小,所以历史课的地位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重视。

二是专业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中学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拓展教材内容扩充信息量上,一股脑地把大量史料引入课堂呈现给学生,导致课堂看起来充实丰富了,但只是知识堆积,在难点知识的深入剖析与破解方面不够,或浅尝辄止,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与目标。

三是学生对历史课认同感较弱。囿于教材篇目和中学生接受特点,目前历史教学内容大多只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所具有的影响力,教学范围大而广,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普遍较弱。

四是任课教师素质亟待提高。部分教师囿于个人学科知识不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缺乏深入研究与思考,难以形成自己对于历史的独到见解,更有部分老师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学中照本宣科,以本为本,教材内容分散割裂,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更谈不到精神共鸣,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目标也就无法达成。

针对以上问题,个人认为除了增加历史课的学科比重、分值和不断提升历史课教师专业能力外,教学方面可从以下方法入手:

1 实行多形式课堂输出

一是教师利用好教材,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讲解历史知识,巩固理论性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凝聚力。在了解民族融合、反侵略历史发展历程基础上,以史为鉴,教师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时事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和平团结才能发展,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并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感。

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例如角色扮演,类似于《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让学生做足功课,根据教学进度,扮演历史上的某些重要人物,让学生把自己完全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经历历史”的过程中,体悟到人类联系中的难题,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教师通过组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例如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讲述历史故事;搜寻历史,学生和父母一起搜集并展览本地历史的老照片等等,通过有趣、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情感。

三是巧妙利用传统节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如“国庆”“建党”等革命节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端午、中秋、清明等民间传统节日等,都可以开展相关的专题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建历史知识学习专栏,小组轮流负责,张贴历史上的当天我国发生过什么事情或是节日传统介绍等,每日更换,让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育成为日常,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四是丰富作业形式。例如布置观看红色电影,学习演唱一些红色歌曲等作业,并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交流汇报等,也能有效增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 引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爱国的前提必定是爱家、爱家乡。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虽然重要,但距离学生较远,很难产生共鸣。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他们对于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乃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因为熟悉而亲切,因为亲切而有感情。家乡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可弥补历史教材看不到、摸不着的弊端。可结合时令节气、本地风俗等开展相关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料收集、展示活动;可教师指导,组织学生从研究本地历史入手进行主题研究,在深入探讨过程中与教材对照,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历史并不遥远,它也不只是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他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人类活动,并且绵延到今,还在继续和自己发生着联系。随着对家乡历史的深入了解,学生会油然而生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进一步升华为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3 实地研学体验

研学实践教育是近年的热词,特别是2020年,教育部在关于《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的答复中指出,以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以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为着力,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教育体系,着力通过颂扬先进形象、打造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激励使命担当等途径砥砺爱国奋进,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大的方针政策下,各地各学校应将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作为实践活动课程中必修的一项内容,发掘、整合本地研学资源,针对学生年龄和历史课教学进度,因地制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研学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本,走进历史文化场所,在实地中感受祖国山河壮美,感知博大精深民族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探索、研究、分析能力,还能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历史课研学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