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演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策略探究

2022-03-17王雪梅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学科素养

文∣王雪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高考将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考查要求,进一步加强从“考知识”到“考能力”的考查,尤其加强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以“一核四层四翼”为主体内容的高考评价体系发布,昭示着高考命题和评价的新标准确立,它将深刻影响每一位考生和一线教师,也必将助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向纵深。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课前演讲的意义

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将课前演讲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展示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归纳概括、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应成为当下的研究课题,具有实践意义。

第一,课前演讲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部分教师仍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讲述知识点,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共鸣。而课前演讲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拓展性和吸引力,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破了学生以往对政治课的刻板印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的有效沟通和思想上的相互碰撞。

第二,课前演讲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或科学研究的复杂情境中,能在正确的思维观念指导下运用学科知识能力处理并解决复杂任务的综合品质,它是知识、能力和情绪态度的综合,包括“科学思维”“创新思维”“信息获取”“理解掌握”“语言表达”“研究探索”等。鉴于多种原因,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视度不够,课堂气氛沉闷,主动参与性不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很难落实。而课前演讲作为一种开放性强且学生普遍喜欢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培养落实学生的学科素养。

第三,课前演讲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学生适应新高考改革。2021年1月重印发行的《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高考的考查要求分别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的角度进行评价。由此,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突出能力要求与批判性思维的主张成为高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课前演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

二、课前演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现状及成因

目前,课前演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入并不成熟,延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演讲的内容单调,脱离学生生活体验。演讲内容大多为网上查阅的时政话题,而贴近生活、有感而发、有思而发的多维表达较少。第二,课前演讲的形式和参与主体单一,缺乏创新性。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发现,课前演讲的形式大多为学生个人演讲,小组合作式演讲较少。第三,课前演讲的话题随意,没有针对性。课前演讲的学科特点不够突显,学生话题选择随意且缺乏深度,对话题观点的提炼和升华不能很好地体现政治核心素养。第四,课前演讲的组织混乱,缺乏有序性。有些教师没有完整的活动流程设计,随意性强,缺乏激励性和参照性,出现演讲者无所适从,其余同学参与度低的情况,对后续能力的生成作用不明显。第五,课前演讲的评价单一,缺乏多元性。评价主体单一,多采用教师点评的方式,缺少多方综合评价。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多为语言表达能力的点评,缺少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能力评价,如材料收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第六,课前演讲中师生互动较少,缺乏有效沟通。部分教师课前疏于指导,忽略课堂氛围的营造,课下反馈不足,导致课前演讲流于形式。久之,学生对课前演讲的兴趣度降低。

课前演讲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呈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

一是缺乏创新精神,思维模式固化。部分教师仍然坚持惯性思维授课,觉得课前演讲占用时间使课堂容量缩减,会影响学生成绩,即使开展了演讲,效果也难以考查。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指导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了解不深,对当下课程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对活动型课程的思考和指导能力。三是缺乏整体设计,课堂驾驭能力不强。对学生演讲节奏控制不到位,没处理好演讲与正常教学的关系。四是缺乏过程性、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侧重于结果评价,忽略了过程性、参与度的评价,忽略了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材料收集整理能力等综合评价。五是缺乏人格魅力,师生关系疏远。学生更喜欢有幽默感、有亲和力的老师,教师缺乏人格魅力,课堂往往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演讲的积极性不高。如果课上缺失鼓励,课下缺少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就低,也会影响课前演讲在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2.学生方面

一是学业压力大。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有限,而课前演讲需要花费时间查阅资料,甚至制作演示文稿等。很多同学疲于完成各科作业,只能随便应付老师布置的课前演讲任务。二是综合能力低。部分高中生的学识、眼界有限,获取信息、整合信息、语言表达、观点论述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对素材的深度挖掘和提炼,参与课前演讲的获得感不强,降低了自己和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性格特点参差。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有些学生不够自信,担心出错后会遭到嘲笑;有些学生因紧张声音小,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演讲的内容。诸多不佳表现影响了课堂效果。四是学科重视程度低。许多理科生认为这门学科是“副课”,只要通过开卷的学业水平考试就行。文科生因大多是高二才文理分科,进入高三以后,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和开展课前演讲。

3.学校方面

一是硬件条件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视频、图片等无法展示,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降低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二是信息渠道不畅。尤其是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无法使用手机和电脑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信息的实效性不强。三是学科地位不高。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重理科、轻文科,重高考、轻会考。政治课经常被占用,课时无法保证,因此课前演讲无法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课前演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入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从问题及其成因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有助于课前演讲教学方式的成熟和完善。

三、课前演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将课前演讲融入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考查要求,突出创新教育、能力教育、思维教育的优先性,要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做起。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制定课前演讲的实施方案。

(一)创新课前演讲的方式,探索全员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可引入全员育人的理念,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演讲引入社会资源的做法,拓展学生的视角,创新课前演讲的方式。

例如:甘肃省兰州市某校长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进政治课堂,结合实际向同学们宣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人大代表选举的流程、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等。这样的演讲,生动、具体,为学生的演讲提供了参照,拓展了新思路。

教师应尽量发动身边的社会资源,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各行业的代表。他们的演讲,比教师自己设置的情境更真实,能多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书本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间接经验活起来,积累生活体验,激发演讲热情。当然,演讲时间要合理安排,平衡好与教学进度的关系,选题的角度尽量与书本知识关联。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选题的针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演讲要处理好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要处理好培养学生独立演讲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演讲能力的要求上,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主题的选择与概括升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演讲主题“请举例论证,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走访当地老字号,分析如何让老字号更有活力?”“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中国的脱贫实践与制度优势”等等。通过以上选题的指导,可实现课前演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释、论证、辨析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课前演讲的形式多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师可以指定多个主题,让学生从中选择。

(三)丰富课前演讲的内容,注重社会实践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型课程要求学生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脱贫攻坚成果等。未来,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多,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紧密契合。

政治课教师应该抓住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丰富课前演讲的内容,组织学生在政治课上分享自己参观考察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爱国主义基地的体会和感想,分享自己参加市场调研、志愿者活动、访谈人物的收获等,通过这样的课前演讲主题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建议,并提前审阅演讲稿,提出修改意见。例如:结合《文化生活》,请学生小组合作一个家乡宣传片,视频要有字幕、配音和解说;结合《政治生活》,请学生访谈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等,设计访谈提纲;结合《经济生活》,请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丰富课前演讲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数据分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精心组织和多元评价,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课前演讲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序也是影响课前演讲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课前演讲不仅仅在课堂中,还涉及课前准备、课后反馈环节。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提高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第一,课前准备要注重选题指导,既要注重时政性、兴趣度,又要尽量和课本知识、学生实际相结合,找到最佳平衡点。第二,实践活动要进行方法指导,例如:如何制作调查问卷,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设计调查研究的问题,等等。第三,数据统计要进行理论指导。基于前期学生调查研究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要指导学生对数据总结和分析并提炼观点,找寻与书本知识的契合点。第四,课前演讲要进行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创新演讲方式,指导学生进行PPT制作以及视频剪辑,采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阐述,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清楚地表达观点。第五,课堂评价坚持多元化,完善评价体系,既要重视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既要多维度评价,也要综合评价。除了教师的点评外,可增加其他小组同学的点评及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克服评价单一、片面的问题。第六,课后反馈要进行积极评价。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课前演讲的完成情况提出肯定和改进建议。

(五)与时俱进,用课前演讲打造高效魅力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代背景下,政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式,将课前演讲融入教学,打造高效魅力课堂。

第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导向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对教学评价的重要维度,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引领。教师要与时俱进,明确课程的性质、育人目标以及实施建议,敏锐关注新高考改革动向,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进行深度教学。根据学生的差异、层次和兴趣,优化课前演讲与政治课的结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生活关切的统一。

第二,教师要提升专业能力,高效实施课前演讲与思想政治课的结合。多阅读专业书籍、理论著作、最新时政热点等,拓宽自己的视野,探索课前演讲的新思路、新做法,不断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打造高效课堂。

第三,教师要提升亲和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前演讲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要求教师语言要严谨科学,富有逻辑性。但教师在保证逻辑性的同时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更积极地参与课前演讲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亲切、坚定、自信、阳光、沉稳、博学都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人格特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有激情,热爱生活,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的教师会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激发出学生演讲中的思想火花和潜能展示,打造魅力课堂。

总之,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课前演讲高效融入思想政治课中,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政治课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超学科”来啦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