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
2022-03-17郑颖
文∣郑颖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思维能力,让语文课程更加有活力。要达到该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与学生互动,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鉴于此,新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践行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导学的支撑下探索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空间,使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语文教学条件。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学生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封闭性较强,多为唯一答案,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以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脱颖而出,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语文学科本身就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学内容,很多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只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去思考和回答,并没有标准答案。
其次,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能够独立地思考,总结文章的内涵,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学生理解和回答“开放性问题”没有障碍,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提供了保障。[1]
最后,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局限性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教师已经对问题导学进行了探究,但是当前所设计的语文教学还存在明显不足,无法从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限制学生创新意识的激活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具体表现为:其一,开放性问题设计忽视学生情感的激活,导致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关联度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难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积极性偏低,不愿意主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影响开放性问题应用效果。其二,开放性问题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问题导学流于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没有从启发学生多元化想象和联想的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开放性问题无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造成学生想象空间受限,教学引导力不足的问题明显,会降低教学有效性。其三,开放性问题设计不重视学生体验感,部分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开放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实现对学生体验感的激活,无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也会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探究深度不足,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进行全面创新,有效促进开放性问题教学的科学组织实施,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做出合理化的教学引导。[2]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而且答案都是唯一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与答案不一致,则是回答错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教师已经尝试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下将从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强化学生体验、鼓励学生思辨角度探讨如何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从情感角度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激活,使学生能保持以积极的情感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在具体对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先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从激活学生积极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角度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能融合个人情感对开放性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并得到个性化的答案。
例如在结合朱自清的《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先对《春》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对课文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导入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个人情感激活的角度,设计教学导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具体问题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释志南眼中的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白居易眼中的春。在每个人的眼中,春天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在朱自清的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在此问题中,教师通过导入与春天相关的经典名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春天,并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眼中的春天进行描述。在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后,教师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笔下春的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好奇心对课文进行阅读,通过情感的调动启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能有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激活,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也能促进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度学习。
(二)从想象角度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设计,应该注重在问题中融入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方面的元素,使开放性问题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充分激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想象和联想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和规划,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充分激活,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3]
例如在基于《皇帝的新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就可以从想象和联想的角度对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大胆想象,借助想象激发和思维引导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引导初中生针对《皇帝的新装》课文内容进行有效阅读,与学生共同针对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和分析,判断故事要点,共同探究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思想,从而借助课文阅读教学指导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启发作用,让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反思自身,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可以尝试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尽量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方面融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元素,具体问题如:“在童话的最后,左右的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皇帝已经认识到百姓所说的话是真的了,但是他还是更骄傲地参加游行大典。你觉得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在游行大典结束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皇帝是不是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呢?故事中讲真话的小孩子会怎么样呢?如果你是皇帝你又会怎样做呢?”在此类开放性问题中,教师从故事续编的角度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对故事的后续可能发展状态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锻炼,从而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4]可见从想象的角度对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进行设计,可以形成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和实践探究条件。
(三)从体验角度设计开放性问题,强化学生独特感受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探索需要体验的支持,只有教师能从体验的角度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将强化学生的独特感受作为问题设计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设计,从而提高问题设计的综合效果,在开放化问题设计和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中国石拱桥》课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和了解中国石拱桥基本建筑原理、所能够产生的建筑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对古人的智慧产生新的认识。在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为了激活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个性化的感知和独特的认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融入体验元素激发学生思考,具体问题如:“中国石拱桥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不同地区的石拱桥是不同的吗?这些石拱桥的设计又是考虑了哪些因素?它们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能在网络上搜索与石拱桥建筑原理相关的内容吗?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石拱桥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吗?通过模拟演示操作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此类问题的设计都不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限定,反而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体验进行思考,有助于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活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能真正发挥其作用。[5]
(四)从思辨角度设置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思辨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的重要方法。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鼓励学生思辨的视角分析教学内容,并对问题设计的方向进行确定,使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思辨、思考和探究,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显著改善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
例如在《背影》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背影》的课文内容先进行阅读,了解作者所讲述的主要故事,思考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情感。在学生有效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思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从知名教授支持删除《背影》课文的角度设计问题,具体问题如:“《背影》在网络上被知名教授质疑,认为父亲的行为不雅,应该被删除,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在开放性问题下,学生能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以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从不同角度辩证看待问题,并尝试结合自己的观点选择论据进行论证,有助于鼓励学生辩证思考和分析,对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实施合理化的锻炼,从而切实提高开放性问题设计和应用的效果,显著改善学生语文学习状态。
四、结语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都是接受教师的观点灌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差。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改善这种现状。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去思考问题,并总结、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独到的见解。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