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2022-03-17魏婷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验室人才

魏婷婷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0 引言

对于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来说,需要明确这一专业对实践操作性的要求以及实践操作对象的复杂性。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特殊教育的发展形式来看,特殊教育未来会向着更加实用性的发展方向所转变。因此加强对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学生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清晰的掌握,充分把握国内外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发挥自身的作用。本文以高师特殊教育本科专业为出发点,对学生专业适应性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1 高师特殊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现代化背景下,特殊教育、医学康复事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也提升了对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重视,该专业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社会对于特殊教育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种情况在一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康复机构下的医疗部门表现得尤为明显[1]。对于这些机构而言,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其发展目标,除此之外,此类机构对于特殊教育人才专业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获得明显的提升。从实际情况出发,特殊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还略有不足,受到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学生参与特殊教育实践的能力有限。

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以及学习自我效能感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及时就业,需要高校积极变革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发展。虽然在高校特殊专业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导致学生专业能力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一线的工作,在特殊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尚存一定不足。因此想要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需要设定“送教上门”+“到校干预”的服务模式,促进多方连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优秀人才。

2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2.1 “走出去”

“送教上门”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让本科生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之中,高校可以利用组织志愿者活动的办法,引导学生为社会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特殊儿童评估、建立儿童发展档案、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的教学内涵,促使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沟通交流帮助特殊问题的儿童解决困难[2]。高校可以将地区的特殊儿童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然后引导具有专业素养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度特殊儿童的服务之中,引导其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服务。而且,参与教育实践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根据规定到特殊儿童的家庭之中,展开相应的实践训练。每一名进入特殊儿童家庭的学生都需要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并且进行具体的培训,等到通过测验考核以后,才可以两人一组深入到特殊儿童的家庭之中。

2.2 “引进来”

高校可以将实验室进行开放,并将其作为“到校干预”的服务试点,引导学生们展开临床干预实践,让学生深入到实践情境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高校可以开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研究为一体的环境,使学生可以深入到对特殊儿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3]。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对特殊儿童的课程评估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及家庭支持计划的制定、家长教学康复技能以及理论的培训、特殊儿童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情绪等内容的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实验室为基准,探索新型实践模式,促进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保准、人才培养目标和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实验室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相应的专业素养。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个训教育干预以及团体教育干预的内容形成明确的认识。由于实验室的场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之中需要进行科学控制,这样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实践时,就能够对自身问题进行掌握并且逐步改善自身的不足。实验室中的特殊儿童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进行选拔,有助于尊重特殊儿童的意愿,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与“送教上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不同,实验室的“到校干预”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过程会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以往的教学工程中,学生对发展方向、课程内容以及特殊儿童需要掌握得不够充实,因此经常根据自身的想法或者是家长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选择,对于特殊儿童的想法不够重视。而“到校干预”方式下,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实践过程中的教学体系也更加完善,教师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之中进行积极的指导,在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节省学生思考需要花费的时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4]。此外,学生也能够学习到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知识。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认为,在学校过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过多,在面对特殊儿童时能够进行相关任务的专业实践过少,自身的专业素养无法获得相应的培养。“到校干预”有效解决学生面对的这一难题,使学生拥有更多真实的情境可以进行实践,专业教师也会亲自给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之间针对同一问题展开讨论,能够从中获得多样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性,并且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

2.3 “相结合”

将“送教上门”与“到校干预”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更加新颖、完善、形式丰富的特殊教育“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高校可以利用走访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到地区的特殊儿童家中进行意见的采集,并且充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习反馈意见,逐步创新并且改善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案,促进二者结合[5]。“送教上门”与“到校干预”模式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让特殊儿童个案、专业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特殊儿童家长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进行有机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案的“引进来”,也帮助特殊专业的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增加对特殊儿童干预时间、干预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意见,有助于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养成。学校干预时,学生就可以根据专业教师的指导展开学习、记录的活动,这样学生正式投入实习中就可以自主进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遇见比较困难令学生感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在返校期间主动向教师提问,多方参与个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有助于形成更加新颖、更科学以及能够适应个案发展的干预方案。

3 结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意愿,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专业能力,在借助学校的指导展开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而且,“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优化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验室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