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03-17刘糯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家庭学校孩子

刘糯娟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四中 四川·成都 610500)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中年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家庭关系、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进入学龄阶段,接受学校教育又是孩子重要的受教育过程,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才能最大化地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故而在家校共育视角下,探寻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到岳飞“精忠报国”,从颜之推的“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到“养不教,父之过”无不透露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3]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家校共育对家庭教育的提升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看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个教育者必须要理念和行动保持一致,这便是被人们广泛接纳的“家校共育”。学校教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主阵地,但学生的成长脱离不了家庭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主要在学校、家这两个场所不停地转换,所以学校、家庭这两者之间不可能独立地去对孩子进行教育,在保持教育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学校、家庭之间需相互信任、沟通、协作,以达到共育的合力。

新时代的学生家长文化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家庭教育需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意识明显增强,一部分家长通过网络、书籍和同辈经验共享,认为自己掌握了系统科学的教育知识,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中,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产生了干预。亦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做好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盘推给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部分家长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学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不协调。综上来看,学校有责任通过家长会、学校宣讲、专家指导等方式来促进家长、学校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只有家校教育观念一致了,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助推下才能事半功倍。

再次,学校应帮助教师成长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家庭教育承载的是父母的意愿,而父母的教育意愿受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个人经历、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故而家庭教育普遍具有自定性和随意性。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应义不容辞地为家庭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其素养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观点、理念、环境在不断地改变,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自己的教育观念,沟通能力等与时俱进。并且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提供持续的、有计划的培养。学校中不乏有着教育经验丰富者,可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培训。进而由经过培训、有指导能力的教师为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的一些指导。

3 家庭教育的正确导向

家庭教育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但是导向必须要正确、科学,学校教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应帮助家长分析造成家庭教育困扰的因素,并帮助和鼓励家长不断地去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做有修养、有远见、有格局的父母。

3.1 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样子,父母就应按照所期望的样子去要求自己。

父母要成为自律的人,对规则应有敬畏之心;父母要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对待工作要严谨认真;父母应有爱心和同理心,要主动地给予他人帮助与宽容;父母需乐观、开朗,真诚地对待他人,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不自觉遵守社会公约,没有同情心,遇事悲观、消极处理,那么孩子极有可能会去效仿:如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换来的是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和别人相处时,没有同情心和宽容心,慢慢会被其他孩子孤立,形成自私、孤僻的性格;遇到问题、困难不积极勇敢去面对,慢慢就会变得怯懦。孩子品行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正确、符合社会规范,直接影响着孩子品行的塑造。

3.2 用心经营夫妻关系

家庭关系是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多重人际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其婚姻关系质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而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夫妻关系融洽的父母,彼此信任,相互欣赏、肯定,这些积极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形成宽容、开朗、积极的品质,拥有这些品质的孩子有爱心,能善待他人,遇到困难能勇敢面对,这些品质会让孩子慢慢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收获益处。婚姻关系不良的父母常常争吵、批评、否定对方,孩子在长期不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发展成自私、冷漠,或性格有着重大缺陷的人,对待他人挑剔、冷漠、自私,遇到问题逃避,不能勇敢面对,慢慢地孩子会失去学习、生活的热情,甚至产生抑郁。西格尔说过,“在一个病态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感情上不和谐以及社会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动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4]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行形成的影响。

3.3 形成正确的教育期待

“双减”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更应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通过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给家长传递一种正确的人才观,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优秀的品质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父母积极合理的期待可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父母的期待若是合理,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父母的期待,势必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孩子便有勇气和信心往更高的期待去努力。反之,父母的期待过低或过高,都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父母期待过低,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自尊心受挫,渐渐地失去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甚至变得自暴自弃。父母期待过高,孩子通过努力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那么自信心会受到挫折,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调整期待值,那么孩子进而会怀疑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做事畏手畏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液压蓄能式悬挂基本框架结构与机械式悬挂类似,由液压油缸代替机械式悬挂的碟形弹簧总成,取消了机械式悬挂的平衡臂机构.悬挂油缸功能与机械式悬挂的碟簧总成类似,但对悬挂导轨的加工精度比机械式悬挂系统低.基于液压悬挂机构的结构,在滚轮机构处轴承发生故障时,无法对其进行更换,故此悬挂机构不便维护保养.

3.4 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教育观念、教育期待正确合理,还需要科学的教养方式来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知的进步,以往“虎爸”“虎妈”的教养方式已不再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即便年龄较小的孩子迫于父母的权威,不得不暂时妥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受父母的权威式教养方式的影响,终有一天昔日“听话”的小孩会起来“反抗”,当父母的权威不再起“作用”了,那试问家庭教育该如何进行?唯有父母温暖的陪伴、激励的话语、以身作责的榜样效应才能让良好的家庭教育持续下去,故而父母应力争做温文尔雅的父母、用心陪伴的父母、遇事冷静、乐观的父母。而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习得的科学的教育方式,会伴随孩子一辈子,让这种科学的教育观念、方式传承下去。

3.5 家庭教育要“一点多面”

家庭教育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但是“随意”不意味着盲目。家庭教育必须要围绕明确的目标,父母在家庭教育的目标上须保持统一,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教育观点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赵雨林提出的“三道教育”:“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家庭教育主体上可围绕“三道教育”理念来展开。

3.5.1 “为生之道”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生理特征,有一定的生理保健知识储备,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授孩子基本的生理保健常识,让孩子具备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在孩子提及“性”的话题的时候,父母要平静、自然去对待,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性教育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期,每个时期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着不同的性教育内容和方式,父母应提前获得这些知识储备,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性教育。

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人们心理现象的反应,情绪的释放是正常现象,父母要教育孩子区分情绪释放是否属于合理范围,合理的情绪释放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过自己的调节能逐渐让情绪稳定下来。如果孩子被情绪所左右,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父母需给予及时的疏导,不能让不良情绪积压太长时间。父母在疏导时必须要自身要保持情绪平稳,疏导的方式不能操之过急。不良的情绪背后都有着原因,父母可帮助孩子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用陪伴、沟通、户外活动等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帮助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3.5.2 “为人之道”

处世修养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展现出来的个人修养。蔡元培曾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所以教育孩子学习如何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立身处世是很必要的。受人尊重者必须尊重他人,礼貌、宽容、乐观、豁达的人必定受人尊重。待人接物遵循三点原则:尊重、热情、真诚。立身处世要懂得做人谦虚,待人真诚,做事稳重。

3.5.3 “为学之道”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主要包括学习品质和综合素养。优秀的学习品质通常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敏捷的思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善学、乐学,遇到困难不妥协,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并从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当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到一定量时,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捷。

综合素养指的是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综合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不停地去发现、发掘可作为家庭教育的资源,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都可作为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资源。

4 结语

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学校、家庭需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双方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相互协作,联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家庭学校孩子
家庭“煮”夫
学校推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