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担任教研主持人的契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
2022-03-17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花园中心幼儿园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花园中心幼儿园 闫 环
一般来说,园本教研中主持人的角色由业务园长、教研组长或者年级组长担任,普通教师缺乏担任主持人的机会。为了提高普通教师组织、参与教研的能力,我园尝试由普通教师轮流担任园本教研主持人的角色。为了达到锻炼每个教师的目的、保障每个教师高质量地主持教研,我们尝试成立“核心教研智囊团”,并从备方案、审核心、重评价三方面提升教研主持人研学策划力、组织概括力、反思调整力,从而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在高效的园本教研过程中,园长与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教研指导力得到了提升,从而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笔者以下将介绍园本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创新尝试,希望通过抛砖引玉,以引起幼儿园管理层及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备方案——提升教师研学策划力
(一)检索信息,确定内容
搜索是教研主持人在教研前期围绕教研要点,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收集信息并建立资料库的一种有效策略。搜索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也包含信息加工。例如在“混龄化户外运动中环境创设策略”主题活动研讨前,教研主持人就可以在网上查阅“混龄”的概念界定;自主阅读幼儿户外环境创设的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技巧与策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的相关目标,理解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和方式;实地观察、分析本园的环境与材料;了解教师关于环境创设的问题;等等。通过整理、加工、重组,担任教研主持人的教师才能确定教研应该研究的内容。在信息搜集与加工的过程中,担任教研主持人的教师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二)聚焦问题,设计方案
有了信息的储备,担任教研主持人的教师在备方案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把握重点?“核心教研智囊团”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关注经验,巧设问题。教研主持人应选择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链接教师的实践情景来导入问题;设计问题要注重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让具体问题情景点燃教师参与教研的激情。在“混龄化户外运动中师幼互动策略”的教研活动之前,教研主持人就可以巧妙地预设三组问题:(1)在混龄化户外运动中有没有师幼互动?你观察到哪些师幼互动?(横向拓展,个别发言)(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师幼互动吗?(由易到难,头脑风暴)(3)在混龄化户外运动中有哪些有效的师幼互动?(纵向挖掘,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又将视角转向幼儿)教研主持人可通过横向拓展、纵向挖掘来细化问题,将问题展开,形成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问题网络,促使参与教研的教师积极深入地思考。
第二,关注过程,创新形式。教研主持人应大胆创新教研形式,以引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例如在研讨“如何让受冷落的平衡区受到幼儿的喜爱”之前,教研主持人就尝试用游戏法组织全场教研,把教研场地搬到了户外,现场将教师分成三组,将同样的材料分为三份,请教师玩一玩,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玩的、最喜欢哪种方式,并比一比哪组的玩法最多、哪个玩法最受欢迎。由于教研主持人准备工作很细致,真实的教研活动现场中教师乐此不疲。适宜、创新的教研方式,既能调动教师的情绪,又能吸引教师的参与。
第三,关注情感,调节氛围。各个教研组内的成员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既有专业经验的差异,也有个性态度的差异。有的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乐于表达;有的教师谨小慎微,不愿表达,喜欢聆听。一些骨干教师更是教研活动中的“麦霸”。怎样才能改变教研活动的现状,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大家交流的平台?“核心教研智囊团”鼓励教研主持人尝试重新编组,打破原来的年段组或者领域组,重新分组,将骨干教师与成熟型教师分一组,将青年教师分一组,将发展型教师分一组。这样的组合能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核心教研智囊团”指导教研主持人采取“研前预约”的方式,针对缺乏经验、表达不自信、个性内向的教师可以私下先告知任务,预约发言。
(三)研前预知,引发关注
在教研活动前一周,教研主持人一定要提前告知相关研讨人员,引起大家对研究内容的有意关注,以便组员自主学习。教研主持人要引导相关研讨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一,了解研讨主题内容、具体时间及地点、参与人员。第二,进行研讨的资料搜集、案例分析等。只有在参与研讨人员都有准备的基础上,教研主持人在组织教研活动时才能做到直接导入话题,避免不必要的详细解释,或开场提出问题后出现教研现场大家哑口无言、集体沉默等现象。
教研前“备方案”的过程,是一次自主研修、用心策划的过程。与其他计划要求不同的是,主题教研方案更注重将阶段目标落实到每一次过程中。教研前的精心准备是精彩教研活动的开始。
二、审核心——助推教师组织概括力
即使有了一份较为完备的教研活动方案,有时教研主持人仍然没有把握使教研活动达到理想的状态。如果教研主持人是“新手”,情况或许更糟糕。很多教师接到担任教研主持人的任务后,准备了详细的教研方案,但不了解什么是有效的教研活动、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并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组织能力,担心教研活动现场出现“冷场”等情况。“核心教研智囊团”的成员有丰富的组织、主持教研活动的经验,可以给予教研主持人全方位的指导。
(一)审目标,把方向
教研活动的目标,一般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设置并落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教研活动目标的预设要适切,这样教研主持人才能把准方向。
第一,避免目标大而空。例如某教师准备的教研活动的目标为“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该目标较宽泛,将导致参与教师无法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教研活动也就成了“漫谈”活动。
第二,避免目标多而杂。例如主题为“探究幼儿愉悦入睡的教育策略”的教研活动,某教师预设目标为:“通过交流,掌握一些培养幼儿入睡习惯的有效方法;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激发参与专题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升本组的保教工作质量。”“核心教研智囊团”建议调整目标为:“针对幼儿入睡难的问题展开研讨,从而使教师明确此年龄段幼儿入睡习惯的特点,丰富教师培养幼儿愉悦入睡的有效方法。”调整后的目标直接、有针对性,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同时教研成果也会有实效性。
(二)研形式,重过程
适合的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积极性。教研主持人在准备教研活动时就考虑了教研形式,但那只是教研主持人个人的准备。教研主持人要将自己准备的方案,与经验丰富的“核心教研智囊团”成员研讨。“核心教研智囊团”可以根据教研主题,和教研主持人一起商议并选择适宜的形式。例如针对“主题活动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这一教研活动,可以采用“一课三研”的形式,让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个活动进行多次研讨、调整、实践,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并调整活动方案。再如针对“如何玩轮胎更有趣”这一教研主题,可以采用“分享”的方式,让教师分组体验玩轮胎,比赛看哪一组的玩法最多,并做好记录,最后形成“玩法资源库”;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玩法,形成年段组课程资源。
“核心教研智囊团”还需要带领教研主持人分析参与研讨的教师。教研主持人要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研形式:面对新教师占多数的教研组,要选择片段摘录、情景模拟、现场再现等生动的教研形式,帮助新教师直观感受、亲临体验;面对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组队辩论、主持问答等形式,创造生动、轻松、平等的对话氛围;等等。
(三)明结论,活运用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能体现真实的效益。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应该有具体的结论,并由此出发去推动或改进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的结论应明晰,不能模棱两可。例如“主题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园外资源”,教研主持人在“核心教研智囊团”的支持下,组织教师深入了解了幼儿园周围五公里范围内可以利用的资源,并结合不同年龄段与主题活动的需要,筛选、更新园本课程资源地图,调整园本主题的课程计划。这才能真正做到教研活动有实效。
三、重评价——提升教师反思研究力
教研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可以诊断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评价要求教研主持人用严谨、公正的态度去认真梳理和总结,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客观评价教研活动中的问题
作为教研主持人,需要关注教研活动后的他评和自评,多角度地、客观地评价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例如有位参与教研的教师提出现场互动太快,自己跟不上,以后要再积极些、主动些。针对这一问题,教研主持人需要客观地分析并调整自己组织教研活动的策略,给更多教师提供发言的机会。教研主持人要设计自评内容,如是否关注到教师的人人参与、是否调动大家聚焦核心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本次教研是否有明确的结论等。
(二)成为教研持续化的有力依据
虽然每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后都有明确的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研活动的结束,参与教研的教师还需将教研的结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验证与完善。教研主持人应根据教研评价与反思分析,形成下阶段教研的主题。例如“主题背景下数学区中支持幼儿有效学习的策略”教研活动中,经过激烈的研讨,各年龄段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各自研讨出一些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效果怎么样?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二次观摩,观摩后再调整,使教研活动能够持续化进行。
教师担任教研活动主持人的尝试,在日常教学之外为教师提供了另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很多教师通过担任教研主持人,提高了个人的专业能力,逐渐成为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