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22-03-17令狐昌桂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刘胡兰语文课程人文

令狐昌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课程。所以,我们在加强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应该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渗透人文教育,这不但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体会课文中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诗言志文抒情,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人文熏陶。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称“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遣词造句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也都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教学中笔者会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句,如“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无一不体现傣族人民的高兴心情;“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敲着”“踩着”等,都体现了周总理的可亲。笔者在找出这些关键词后,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体会作者所寄托的厚重情感。

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纸船与风筝》是一篇童话故事,教材选取本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友谊的珍贵,学会如何和同学及朋友交往,如何维护友谊。本文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感悟文中两个小伙伴失去友谊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笔者在教学本文时,以小熊和松鼠的感情变化为情感链条,紧抓情感矛盾,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阅读,在阅读中触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抓住“乐坏了”“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等语句,让学生在朗读中抓住关键,体验情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关键词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熏陶。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字里行间的人文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还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体发展。

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妈妈睡了》这篇课文,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妈妈睡着时的样子,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优美文本。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睡梦中的妈妈形象,接着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诵读,最后全班交流阅读感受,有的学生说,从“睡得好熟”知道妈妈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从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还有的同学说,“从妈妈微微的笑着”感受到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有一个小女孩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说,“从妈妈的呼吸很沉”感受到妈妈睡梦中好累。此时,笔者会进一步引导,妈妈为什么会呼吸很沉,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学生们纷纷举手表达:因为妈妈连小鸟唱歌、风儿在树叶间发出的沙沙声也听不到。笔者继续引导:是呀,她确实该好好睡一觉了;妈妈为了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操劳,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深沉的爱再来读课文吧。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时,都会读得满怀深情。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没有进行朗读技巧的传授,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由内而外地抒发情感。当学生动情地读完课文以后,笔者继续问学生:当你的妈妈甜甜地一觉醒来时,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举起手说:“妈妈您辛苦了,我给您捶背吧!”,“妈妈您太累了,以后能做的事我自己做……”此时,课堂已经接近尾声,也是升华情感的最好时机。笔者告诉同学们:“我也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平凡,也并不美丽。但是妈妈教我学走路,学说话,为我洗衣、做饭,辛苦工作挣钱供我读书。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付出,青丝已成白发,母亲二字,我们倾尽一生也无以回报,只能道一声:母亲,您辛苦了!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个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比如:为妈妈倒茶、捶背、拿拖鞋或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同学们能做到吗?”“能”,学生齐声回答。通过文本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底蕴,认真品读语言体会人文意蕴,不断充实语言积累,能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意识。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有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刘胡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距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状况知之甚少,所以,课前笔者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关于刘胡兰的电影,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进那一代人的身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人文启迪。在教学时笔者先播放一小段影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教学程中,笔者紧抓故事中的三次对话,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请学生上台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胡兰的优秀品质。课文最后还附有一张图片,是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对英雄刘胡兰的高度评价。笔者就让学生先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然后再谈谈自己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理解。最后笔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没有和平的年代,只有和平的国家,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这是许许多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今天刘胡兰的精神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不怕死”来概括,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更需要那些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而出力流汗、作出贡献的时代楷模。这样通过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充分地接受人文熏陶与启迪。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突出工具性,更要体现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旨,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求。只有倾注人文性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只有真正倾注了人文性的教学,才能激活课堂,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阳光雨露;只有倾注了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刘胡兰语文课程人文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乐谱:刘胡兰颂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在刘胡兰像前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