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以儿童成长小说《草房子》的阅读指导为例

2022-03-1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油麻桑桑草房子

王 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1]

阅读就是你与心灵的对话,与时空的对话,更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就以“笑与泪,经历与成长”为主题,让学生阅读成长的故事,如《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等,成长的故事虽然不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成长”主题的小说,从“单篇短读”走向“巨著长读”,是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最大难题,也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所在。

一、关注文学价值:认识金光泽泽的曹文轩

曹文轩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草房子》这本儿童成长小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这本书从儿童的视角切入,讲述主人公桑桑在油麻地小学度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生动地刻画了桑桑、秃鹤、纸月等性格鲜明的人物,描写了孩子们所经历的苦痛和逐渐成长的历程。

二、指向教学价值:期待金光泽泽的《草房子》

基于《草房子》的文本价值,其教学价值在于: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展现了故事所表达的情感主旨;环境的描写,创设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短线与长线的交融;情感的共生,学生通过小说中描写的“草房子”中人和事,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让每位读者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金光泽泽的“草房子”。

三、定位阅读指导:探寻金光泽泽的童年

作为小学生群体的阅读者,他们读这本书的起步是兴趣,过程是坚持,结果是读完。不但要走进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人物,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要走出故事,寻找生活中的人物,找寻童年中的自己。

(一)聊读:初识“草房子”,激发阅读兴趣

一本好书,如果学生没有阅读的欲望,将永远体会不到这本书妙趣横生的魅力。因此,整本书的完整阅读、持续阅读,甚至是反复阅读都要以兴趣为支撑。

从问题切入,聊读书目。笔者和学生一起阅读《草房子》时就从本书的导读推荐聊起,以“你了解的草房子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原有认知进行大胆猜测,当他们得知书中的草房子,不是普普通通的草房子,而是一座金光泽泽的“草房子”时,充满了对“草房子”的无限遐想,发现了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

(二)猜读:走进《草房子》,引发阅读欲望

从封面着手,猜测人物。《草房子》封面上的一座座金黄色草房子的屋顶上站着或坐着一群孩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草屋子中有谁?这些孩子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在问题导引下,学生快速“略读”,从书目的内容提要、目录等,快速提取信息。在本书共九章故事的题目中发现了秘密,就是很多章节都是人物的名字,学生就根据名字猜测人物性格、特点。如,纸月,感觉就是纸做的月亮,容易破碎,命运不是太好。这种阅读的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而正是对书籍内容猜测、想象、质疑才生长出“兴趣”。

(三)品读:聚焦“可爱人”,走进人物情感

从人物着眼,感知形象。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聚焦经典片段,共读精彩情节,定格特写镜头,引发情感共鸣,感知人物的鲜明特点。

1.走进人物知形象

讲故事,读人物。在草房子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串串的问题,刺激着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书中寻找答案。 他们迫不及待地到书中去寻找人物,有桑桑、纸月、陆鹤(秃鹤)、杜小康、蒋一轮老师等。这么多人,究竟在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师生一起共读故事,走进人物内心。

桑桑——一个调皮、热心肠、又很爱面子的孩子。

镜头一:桑桑出风头。炎热的夏天,桑桑穿着棉袄、棉裤,在学校的空地里走。“睁不开眼睛就睁不开眼睛。他就半闭着双眼打着圆场。或许是因为双眼半闭,或是因为无休止地走圆场,桑桑就有了一种陶醉感,像那回偷喝了父亲的酒之后的感觉一模一样。”[2]当孩子们读到这里都情不自禁地笑了。随后,请一位小读者来表演,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一个现代版“桑桑”。

镜头二:桑桑爱摆谱。当学生一起阅读到“桑桑看着这些笔记本,居然流出一串口水来,滴在了一本笔记本的缎面上”的时候,笑声不断,读着、读着,他们眼前出现了一个可爱又顽皮的桑桑。

读情节,想画面。可是当镜头三:桑桑病了,这个片段出现的时候,学生的笑容一下了消失了,因为作者的文字简短却那么有力——“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仿佛此时已经置身于油麻地、置身于草房子,更和“桑桑”紧紧连接在一起。读书欲望不断被点燃,而正是对书中内容猜测、想象、质疑和渴望,生长出阅读的深度思考。

2.判断人物大胆猜

在桑桑的几组镜头之下,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深入感知人物形象。此时,教师再挑战性地引出新任务:“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一边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一边判断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那个人物”,“他挺着瘦巴巴的胸脯,有节奏地迈着长腿……”。

同学们一边听一边笑,一下子就通过那个光头猜出了是“秃鹤”。继而再一起品读“秃鹤”的外貌描写,真切感受作者是如何抓住一个“秃”字进行细节描写,学生眼前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却又为秃头而烦恼的陆鹤。

学生饶有兴趣地看文字猜人物,杜小康、细马、秦大奶奶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变得越发立体。

(四)深读,着眼“童年事”,触发心灵成长

从童趣着眼,期待成长。《草房子》这本成长小说,就是把油麻地的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父子之爱以及乡亲之爱,写在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情节中。一个“爱”字,把故事中的所有情节凝结在一起,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是那么与众不同,又是紧密相连,就有了一个个童年的故事。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这本书读着读着就放不下了,学生成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员,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成长。

(五)拓展,感受“作者情”,抒发生命对话

童年,不仅仅是欢笑,也有烦恼;不仅仅是幸福,也有苦难。整本书阅读还介绍作者曹文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去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和书中的故事背景。难怪作者说,“我就在书中等你。”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书中与作者相遇。

四、持续深度指导,寻找金光泽泽的自我

读书之妙,不止于“被感动”,而是“被成长”。所以,对于整本书的“长”阅读,不仅需要教师的前期推荐引导,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后期还需要教师的阅读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品质。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指导,这个“全过程”指导包括选书、预热(读)、通读、研读(探究)、展示五个环节,就为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指明了方向和教学路径,[3]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油麻桑桑草房子
油麻花街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暴风雨前夕
植物杀手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