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课程有效路径初探
——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育方法》课堂教学为例
2022-03-17刘小丹
刘小丹
(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中山 528478)
1 劳动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课程的积极意义
1.1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内在需求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出“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这些重要文件的接连颁布,既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一大批具有劳动精神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1.2 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中职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劳动价值观教育自然是中职思政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规定: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其中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中职生须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新课标》特别强调,中职思政课程要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中职思政课应充分发挥它的劳动育人价值,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劳动价值观教育素材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一起“五育并举”,引导中职生树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1.3 中职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丰厚,中职生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和舒服的学习环境,但他们劳动意识淡薄,对劳动的目的、意义、态度认识不清,部分中职生的劳动价值观甚至出现了扭曲和偏差,存在贪图享乐、崇尚暴富、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有“不劳而获,不劳多得”功利想法,一心想赚快钱,喜欢炫富和攀比,他们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对苦脏累险工作不愿意干,有的甚至把劳动当成一种苦差事。如何将中职生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甚至成为劳动力市场上比普本生更受欢迎的劳动者,仅仅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还不能真正意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充分利用思政课这个德育主阵地,引导学生将劳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知,然后再去指导自己的劳动实践,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认知过程。中职思政课程有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可以从意识形态层面上引导中职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效果会更好。
2 劳动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课程有效路径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职思政学科四门课程里均渗透了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容,其中课程《职业心理与职业生涯》教学内容明确: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奠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课程《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明确: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理解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意义,充分认识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很光荣的道理,体会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的作用。教材中大量的劳动教育素材和劳模榜样案例为劳动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育方法,本人尝试以“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为中心议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片,了解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感悟高技能人才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为此特别设计教学活动“大国工匠进校园宣传报道会”,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化身为新闻记者,全班学生组成四大新闻报道组,分别对大国工匠的事迹、绝活、成才原因、优良品质进行收集整理和宣传报道。借助本次模范榜样宣传活动,让学生能深入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自觉培养专注认真、精益求精的品质。活动设计具体如下: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借助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大国工匠“金手天焊”高凤林的专题宣传片,上传大国工匠的宣传资料和先进事迹报道,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和网络资源库,引导学生对大国工匠事迹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初步领悟到大国工匠的职业风采。
课中活动体验内化于心。学习过程共分四个环节,全程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相统一”中的“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课堂学习活动。
第一环节,明确任务,整理资料。学习小组成员将课前查阅到的大国工匠高凤林学习资料,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整理,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展示。整个学习过程需要每个组员们通力协作,自主学习,学生在查阅和整理资料过程中能初步感受到大国工匠身上的工匠精神和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
第二环节,成果汇报,现场展示。本环节重点考察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展示水平。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展示形式丰富多彩,有小组采用了“双簧”表演的形式,有小组则用四人说唱形式,有小组用小组集体朗读的形式。课堂中不拘一格的现场展示环节让沉闷的中职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了,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三环节,分享感受,领悟精神。依据中职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引导不同组的学生对其它组的成果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和分享感受,点评内容可以是针对学生的展示成果,比如“从大国工匠高凤林成才历程中学到了什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展示形式,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通过此环节,大大增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在分享感受的同时,也能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做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环节,教师总结,升华点拨。前面三个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作为一名主持人的作用,穿针引线地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的点睛之笔就要靠教师来总结和点拨完成。由于本教学活动是以议题式展开,教学任务最后要与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教师最后引导学生从大国工匠高凤林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成才原因归纳总结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育方法”,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课后劳动拓展外化于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开设每周劳动课、技能实训课,开展名企试岗、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加深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将劳动认知外化于行,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劳动价值观融入中职思政课程创新之处
(1)时代性强:本课例全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堂教学当中,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与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职业精神相互融合,助力中职生更快地成人、成才和成功。
(2)专业性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需具备相应的职业精神,不同班级结合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在专业学习中融入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容,通过职业角色扮演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
(3)实用性强:结合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从职业岗位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培养中职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精神,让学生真实体验岗位职业风采,增强职业素养,实用性强。
(4)实践性强:劳动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上的教育,需要借助具体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到企业和劳动基地去亲身体验,然后再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程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