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
2022-03-17张罗嘉
张罗嘉
(深圳市罗湖区翠园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0 引言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音乐的多元化接触,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从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音乐欣赏主要是简单的教师示范和音乐播放,缺少了对本文的进一步拓展和挖掘。这也使得音乐课程的教学停留在学生的唱歌技巧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会打波传统的音乐向上课堂模式,针对传统课堂音乐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弥补[1]。
1 初中音乐欣赏课堂应用信息技术优势
1.1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除了学生需要的音乐演唱教学,音乐欣赏课堂也同样重要。如果说,音乐演唱的曲目在表达爱国、敬业、和平、友爱的思想,那么欣赏音乐就是在这些精神上面的拓展。学生仅仅学会演唱音乐教学必须要学会的演唱曲目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欣赏音乐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建立音乐发展的体系[2]。以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为例,教师会以播放音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资料、音乐视频,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拓展。
1.2 扩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音乐课堂更多的是以唱演唱歌曲为主,缺少了师生的互动,其次很多音乐教师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音乐教学课堂就是利用多媒体打开学生的视野,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只是从传统音乐欣赏课堂学生的被动“听”,变为了信息技术背景下音乐欣赏课堂学生的被动“看”。学生不停地在接收老师以及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料,缺乏了对音乐内容的思考。所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并不是一味地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和普及音乐知识,而是学生在所听所学后,是否有新的感悟产生,通过感悟来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音乐精神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3]。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对策建议
2.1 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音乐因为创作时空、创作者经历的不同而承载着不同的精神,创作的背后,也有一个值得纪念历史。以爱国之歌为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以及国家历史,当音乐变成国歌时就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精神面貌。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涉及了学生的爱国情况,学生除了“听国歌、唱国歌”更要了解国歌背后的中华崛起历史。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比如除了让学生听《国歌》外,还可以播放1959年《聂耳》的电影,通过关键片段的播放,引起学生了解音乐家聂耳平生的兴趣。其次2020年《故事里的中国》也讲述过田汉与聂耳一见如故,共同创作音乐的故事。通过片段的播放,让学生从简单的汉字信息阅读到视频阅读。教师还可以播放《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等音乐,让学生回答音乐节奏、音乐背后历史的异同点,通过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曲调积极向上、正能量特点,以及发现歌曲中的爱国精神。
音乐记录着历史,音乐见证着历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歌词。初中生刚接触音乐,创编音乐的能力还不够强,但是可以通过模仿,来进行音乐歌词的改编。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因为音乐不仅仅记载着过去的历史,只要人们运用得当,它也可以被创造。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就以现代“袁隆平种植小麦”“南仁东建造中国天眼”“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等,进行歌词的创编,最后班级同学一个人上台演唱歌曲的不同部分,以一个人两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歌声录制到电脑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处理,使学生唱的歌词片段连接起来,从而成为完整的结合新时代伟人的一首歌。
总之,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要发挥音乐的意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以歌词拼凑的形式去创编结合新时代发展的歌词歌曲,让学生理解音乐记录历史的作用。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
2.2 了解世界名曲,打开音乐视野
音乐在各个民族中是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比如,每个民族的音乐因为民族独特的乐器,而创作出了不同的音乐。特别是我们中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每个民族的乐器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又有哪些历史。都是初中生值得了解和探索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乐器而逐渐对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以七年级上册《蓝色的探戈》为例,它本来是美国作曲家在1951年创作的歌曲,但是我们国家同样也有一首《蓝色的探戈》,该音乐是我们少数民族彝族的经典音乐,在1987年参加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中受到国内外高度赞扬,最终成为吉他界的名曲。教师可以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前后播放两首音乐,让学生去猜“哪个是中国民族歌曲,哪个又是外国歌曲”。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们彝族的舞蹈帮助学生欣赏和了解我国的《蓝色的探戈》。教师在欣赏音乐的课堂上,要注意文化的传播,在宣传音乐的同时,要坚定地宣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除了欣赏《蓝色的探戈》在“知识与技能”环节中,学生要认识探戈和琵琶。探戈就是一种舞蹈,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欣赏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简单的建模软件,教师在为学生展示琵琶乐器时,可以利用建模技术,为学生在电脑上展示3D的建模乐器,从2D的传统课堂,转变为3D的信息教育课堂。教师还可以通过建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筝、二胡等乐器。教师除了可以拖动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来全方位展示,还可以通过“弹铉”的方式,利用鼠标点击让琵琶、古筝发出声音。这样的欣赏音乐课堂的创新教育方式,要比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堂的效果好。并且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看到乐器实物,并听到他们的声音。
总之,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师要注意挖掘新的APP。而利用3D建模开展音乐欣赏课堂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所以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才是音乐教师的发展方向。
2.3 关注自然,调动学生音乐情感
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草原牧歌》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时代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孩子很难见到自然的风景。而音乐欣赏环节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感动于草原的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豪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和对蒙古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并且拓展欣赏蒙古族长调民歌音乐特色及背景资料,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殊艺术魅力,了解其对于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长调的热爱以及对我国灿烂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文学作品,如《狼图腾》。通过《狼图腾》的故事以及电影的视频播放,将音乐的欣赏课堂内容上升到人与自然的讨论,因为人对自然的不尊敬,“狼”才从大草原消失,虽然我们现在依旧拥有内蒙古大草原,但是大草原的生物缺少了。大草原狼的消失,也是对人们敲响的警钟。所以教师在音乐的欣赏课堂上,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引导,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从音乐中明白对生命的敬畏。
2.4 了解传统文化,读懂劳动之歌
在第五单元《劳动的歌》的欣赏音乐中,《杵歌》《船工号子》《哈腰挂》等都属于具有特色的民歌音乐。但是由于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学生们忽略了民歌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却远离了乡村,田园,从小接触的环境使得很多初中生对民歌过去的创作文化了解得不全面、无法理解,也很难与过去的作曲家,音乐者的创作内容产生共鸣。除此之外,由于现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而我国民歌转型缓慢,使得民歌的歌词创作出现了断层,老一代音乐家无法从初中生的角度来进行创作,而初中生也无法感受民歌的魅力。所以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学生与传统民歌之间的隔阂,通过播放视频,设计课堂游戏等,让学生你能够理解民歌中人们积极向上、勤劳致富的生活态度。并且能够鼓励学生融入到民歌的传承中。
初中音乐作为初中生的音乐的启蒙教材,教师要注意欣赏音乐的正面引导,注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只有从初中生开始奠定一定的传承音乐文化的思想,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节点,真正地成为音乐文化的传承人。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已经屡见不鲜,但是音乐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欣赏课堂才是教育的重点。音乐作为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欣赏性,与此同时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音乐的传承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和教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