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策略

2022-03-17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思政教材

吴 楠 李 娟*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1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的重要性

新时期下,高中专业课程知识需要重视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人格上的健康发展与成长。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当下我国经济和政治体系实现腾飞的当下,教育的发展更是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需要学会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的认知世界,了解我国意识形态,更需要在当下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1]。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针对思想教育并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改革过程中形成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需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生物学课程中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内容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挑战下,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课程教育中的育人因素,如何发挥生物学课程中的价值引领也自然成了亟须解决的热点话题[2]。由于生物是一门基于自然生命科学和自然认知基础上的学科,因此,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和万物的生成运行机制。这也就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去体会生物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思政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教师更加重视书本知识教学,忽略德育过程。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老师都加紧任务来开展学科知识授课,老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却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其实有的老师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认为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一门理科学科无法在其中融入思政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仅仅是“授业”的角色,并没有为学生“解惑和传道”[3]。

2.2 未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教师不能充分理解透彻教材并基于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得到新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推送网络平台的资源开展思政教学是目前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开展的重点技术难题。开展传统的知识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果不佳,虽然教材中不同的知识点连接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缺乏自主意识。再加上教师并没有对这个课程进行规划,如果在某一章节突兀的加入思政知识也会显得特别奇怪,学生无法接受[4]。

2.3 学生主体性未展现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从传统的事实性知识为中心走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所做的应当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并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知识也没有深入的反思。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与课后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那么就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反馈,失去了有效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就失去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关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思政观念的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阻碍了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学生思政能力的提升[5]。

3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策略

3.1 革新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与新课程理念的结合是革新教育理念的重点出发点之一。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材中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发现并弘扬文化精神。在生物选择性必修3──“基因工程”讲解中,可以结合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高产基因的青蒿为例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屠呦呦在接受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抗疟药研究任务之后,对历代草本药方进行整理收集,经过了多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其中提取到了青蒿素。人物的讲解不仅揭示了我国传统医学深厚的底蕴,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青蒿素的用途与地位,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也能够知道需要从历史走向未来实现文化的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 挖掘教材资源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教材,不仅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还介绍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历程与方法,展现了我国科研发展的艰辛历史。这些多彩的科学发展史实,不仅展示了我国科学家们不言放弃的风采也体现了国家对科研的重视以及科技兴国的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分析这些科研案例,学生们在今后的科研探索与发展中会获得更强的内驱力,在对生物科学,甚至对整个科学领域的态度和精神方面获得新的启示,潜移默化的受到科学文化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以及课外资源,运用教材中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物科学发展迅速,生物学中有很多新的进展都有我国学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关于乙肝疫苗方面的研究、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在学习基因重组、杂交水稻等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老先生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者和先行者,在我国成功培育出了两系杂交水稻,成为了粮食生成的绿色革命推动者。袁隆平老先生在生物学中的贡献非常之大,解决了我国人口多、粮食产量较低等问题。在介绍袁隆平先生时,教师可以同多媒体将袁隆平老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在研究杂交水稻时所受到的精神鼓舞等都为学生呈现出来,通过这些有益的材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激励自己前行的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强国梦添砖加瓦。借助这些知识,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荣誉,燃起浓浓的报效祖国的情怀。

3.3 提升学生品质

在生物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品质,进一步带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关于必修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关内容的教学方面,由于本节课中的较多内容能够与现实生活问题实现无缝衔接,如水华的危害与解决、发菜的保护等能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进行反思,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保护观念可以帮助学生自然而然的了解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和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将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更有敏感性。除此之外,在“原核生物”概念的讲解中也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汤飞凡作为首次发现并分离衣原体的科学家,在国外学习和科研时有着极为优越的条件,但是他的心中却永远有着一颗振兴中华医学梦的种子,因此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让自己梦想的种子发芽。即使是在非常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但他为了实现自己振兴中华医学的梦想,让人们免于疾病的折磨,他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双眼进行实验,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我国的医学发展长河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通过对该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并了解到我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史,也能够了解我国先辈在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刻的感悟,促进学生爱国意识的觉醒,培养学生改变祖国面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 结束语

生物学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在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史中也涌现了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这些科研发展的素材,介绍了我国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遗传病的预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采取的应对举措和制定的条例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只要教师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挖掘,鼓励学生自我感知,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生物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来开展教学工作,就能通过德育与生物学课程的有机融合,培育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生物学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思政课“需求侧”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