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教研相长”—浅论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2022-03-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师

赵 亮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高校生态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师资队伍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日益完善。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青椒”们的压力也日趋加大,既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学校科研考核的标准,否则可能面临被辞退的危险,同时也不得不承担起更多的教学任务和其他的工作。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意义重大。平衡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保障各项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同时也关乎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等根本问题。[7]

《礼记·学记》有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也是“教学相长”这一成语的来源,意思就是说教授和学习是互动增益的关系,通过两个方面的正向影响,达到双向提高。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同样也是如此。因而笔者以为要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教学和科研不是割裂的、分离的,而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教研相长”,通过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同时以教学要求倒逼科研创新,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最后要结合个人实际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发挥自身最大价值。

1 迷局──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

高校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具有特殊性,它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最大差异在于没有升学压力,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期中期末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处理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高校教师也作为国家科研人员中的重要成员,自然要承担起科研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从朴素逻辑出发,教学和科研是同样重要的,二者对高校教师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高校青年教师在协调二者关系时,往往会遭遇许多困难,在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迷局中迷失方向。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面对的困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不平衡,欠缺教学经验和教学兴趣;二是高校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1.1 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不平衡

今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引进的教师数量和教师门槛也在年年攀升,目前几乎所有大学引进的新进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历,青年教师经历了四五年的科研训练,在科研能力上基本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但青年教师在博士阶段因为科研压力,很少涉足教学,即便有也只是辅助导师,无法独立教授好一门课程。

当青年教师迅速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时,既要在缩减时间的情况下完成更重的科研任务,又要同时准备授课,特别是面对自己从未接触或者不熟悉的课程时,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即便如此,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授课是一门需要经年累月强化改进的艺术,如何把控好授课的节奏,如何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何对学生关于课堂提出的合理建议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是一个个严峻的、极具挑战性的考验。教学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了负向的反馈,会直接导致青年教师排斥甚至厌恶讲课,转而投入更多精力从事科研,将教学作为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这对青年教师和高校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如果青年教师以及学校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科研能力与教学经验之间的矛盾,那么必然会影响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影响学校的均衡发展。

1.2 高校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于高校的管理体系,特别是高校的指标评价体系。但目前的高校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考察承担项目的数量、层次,发表论文的数量、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获得奖项的数量、层次,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忽略对教师学术道德、敬业精神等定性指标的评价,[10]在这种评价标准下,高校教师只注重项目和论文也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在教学的评价上也未制定出科学的评价体系,现下主要围绕基本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学生评价、教材编写数量、指导学生数量等指标来开展,对于教学投入、学生培养效果的考察相对笼统而模糊。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并且表现突出的教师,并不能在职称的评定上获得应有的回答,势必导致其放弃教学,转而投入科研之中。

可以说,不健全高校评价体系,不科学化、规范化教师评价指标,要想扭转目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十分困难。

2 破局──坚持“教研相长”和个性化发展路线

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这团迷局中的徘徊与挣扎,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中曲折过程的缩影,高校教师面对科研和教学的不同心理和选择,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如个人兴趣、前期经验和能力差异,也有博士培养方案和高校评价体系的客观原因。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要平衡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一条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之路。同时,高校也要给予青年教师发展空间,制定出个性化的青年人才培养方案,最大化发挥青年人才的价值。

2.1 树立正确认识

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能够将教学与科研平衡好的教师较为稀少,往往呈现出两极化的态势。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唯一任务就是教学,只要好好上课,把学生的成绩提高,让学生在课上课下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就。因而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之中,查阅资料、备课、上课、答疑辅导等等,将科研这一重要任务完全抹杀掉了。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科研才是体现教师能力和价值的标准,只有科研成果多,申请的项目多,才能快速完成职称评定、获取更大限度的财务自由,赢得学术声望。所以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实验研究、论文发表和项目申请上,将许多的教学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当然,还有一部分的教师想要努力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教授好课程的同时,做好科研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始终无法获得科研资助,久而久之便丧失了热情和信心,放弃了在科研上更进一步的勇气和执行力。

“教学是立足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源”。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个。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学,一个无法做好教学工作的老师怎么能称之为教育工作者呢?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要想在教学上有进步,有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掌握最新的前沿技术和理念,就要从事科学研究,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无源之水”,如果对科学研究持懈怠态度,整日照搬照抄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无法拿出自己的思考和验证过程,这种不知真假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吸收了也不会给学生带来益处。只有做好了科研,才能透彻地理解问题,准确把握理论,用科学实证为学生讲解。只有做到“深入浅出”,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2.2 坚持“教研相长”

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教师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创新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过程能够激发科研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研相长”。以电子信息类的教师为例,其所讲述的课程大部分是电子、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虽然它不直接涉及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但它是后续实验课程的基础,没有这些理论基础,即使在实验课中有经验丰富的实验师或工程师手把手指导,学生也一样是听天书,难以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电子信息类教师应联系本学科最新的动态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并在平时的备课、授课和师生互动中发现尚未解决科学问题,并以此作为后期科学研究的选题方向,从而打开了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

同样地,高校教师可以借鉴科研实践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丰富和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当讲授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时,如果机械地按照课程大纲来照本宣科,学生很可能觉得该门课程内容陈旧、呆板无趣,渐渐丧失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为此,电子信息类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科研思路借鉴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当我们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算法优化问题时,往往需要先了解无线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感知、无线通信、自动组网的原理。若我们想进一步探讨优化后的路由算法有何实用价值,就需要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优化算法的应用研究。通过向同学们展示真实科研项目中的实验数据、研究结论和科研成果,一方面将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有效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并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科研兴趣,为其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3 制定个性化发展路线

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校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的不同定位,具备的硬件软件实力做好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侧重不同对教师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可以根据青年教师能力水平、目标兴趣的差异,将教师分为科研型和教学型[11],把拥有高水平大学学历、科研基础好、能力强同时具备科研热情的教师作为科研第一梯队人才,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经费和实验条件,做好各类后勤保障服务,同时以他们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带动很多的青年教师一起投入科研,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筹备更多的人才。而对于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热情较高的青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教学指导,并建立健全良好的奖励计划,不矮化教学,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以科研精神探索教学,不断著书立说,开展教学研究类项目,既提高了高校的教学水准,又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科学研究。

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年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千万不可盲目跟风搞科研,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痛苦,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浪费了高校资源,损害了高校的发展。青年教师只有在教学和科研上各有侧重、有所取舍,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明确奋斗的方向,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3 结论

1809年,德国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洪堡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这一观念得到了全世界高校的普遍认可,在近些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确实在朝着这一目标前进,但是前进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实践层面困难重重。面对教学与科研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统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提升其职业价值感、幸福感的关键所在。高校青年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道德情操高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优秀、专业技能熟练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一批教学与科研并重型教师可以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逐步形成自身的优势专业,继而提升高校办学的整体质量和社会知名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圆我教师梦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