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文献分析
2022-03-17李亚利刘宪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101149
陈 静,成 华,李亚利,刘宪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北京 101149)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由JC病毒(John Cunningham virus,JCV)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常发生于严重免疫抑制的患者,且是致命性的。PML的临床表现与脱髓鞘区域相关,包括肌无力、偏盲、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1]。早期主要见于艾滋病患者,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使用,与该类药物相关的PML引起大家的关注。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2000年在中国上市,获批的适应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近年来利妥昔单抗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越来越多[2-3],关注其安全性尤为重要。2007年罗氏制药公司发布关于利妥昔单抗致PML的重要安全信息,但截至2021年9月,我国尚缺乏利妥昔单抗相关PML的详细病例报道。本文通过对国外已报道的病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其临床特点,旨为临床预防和监测该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rituximab”、“rituxan”、“MabThera”和“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收集使用利妥昔单抗后发生PML的病例报道。文献纳入标准:①明确PML的发生与利妥昔单抗相关;②患者基本信息、利妥昔单抗使用情况、PML的临床表现等资料相对完整。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非英文文献。
1.2 方法
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筛选,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利妥昔单抗用药情况、PML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和转归等相关信息,对资料进行交叉核对,遇到分歧通过讨论最终确定。使用Excel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6篇[4-29],共涉及29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44.83%),女性16 例(55.17%);患者年龄32~74 岁,中位年龄59岁,详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Gender and age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2.2 原患疾病和用药情况
29例患者中,原患疾病主要为NHL(22例,75.86%),其次为CLL(2例,6.90%),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抗合成酶综合征、肺移植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各1例。22例NHL患者中有5例单用利妥昔单抗,17例联用其它抗肿瘤药,联合用药≥2种的5例,涉及药品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氟达拉滨、米托蒽醌、顺铂、依托泊苷。2例CLL患者均采用FCR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1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用药方案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的用药方案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1例抗合成酶综合征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4周期后疾病复发,再联合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1例肺移植后患者的用药方案为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1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用药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
2.3 PML发生时间和临床表现
29例患者从首剂使用利妥昔单抗到出现临床症状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0.5~108个月)。其中PML发生在6个月之内的患者最多(9例,31.03%),4例(13.79%)发生在给药2年后,详见表2。2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视觉改变、意识混乱和语言障碍。其中出现1种症状者3例,合并2种症状者9例,合并3种及以上症状者17例。
表2 PML发生时间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PML occurrence time
2.4 PML与利妥昔单抗的关联性评价
参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判定标准,对29例患者的PML与利妥昔单抗的关联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很可能”1例,“可能”28例。
2.5 处理和转归
29例患者中,25例(86.21%)最终死亡,1例(3.45%)在未治疗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存活,3例(10.34%)临床结局不详。25例死亡患者中,2例未记录死亡时间,23例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5个月( 5~15个月),16例(64.00%)患者在6个月内死亡,详见表3。8例患者先后使用了米氮平、西多福韦、利培酮、阿糖胞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左乙拉西坦、来氟米特、白介素-2等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均无效。
表3 25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时间分布Tab 3 Time distribution from the onset of symptoms to death in 25 patients
3 讨论
3.1 利妥昔单抗相关PML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
本研究纳入的29例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原患病除了NHL和CLL之外,还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术后。Amend 等[30]研究表明,非HIV患者不同人群中PML发病率不同,其中,NHL和CLL人群中每年发病率分别为8.3/100 000和11.1/100 00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人群中每年发病率为2.4/100 000,骨髓移植人群中每年发病率为35.4/100 000。多数报道的PML病例均使用免疫抑制剂,且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数据不一致,因此难以确定原发疾病或免疫抑制剂对PML发生的影响,但免疫抑制剂用药史可能会增加PML发生风险[31]。本研究纳入患者的用药方案中,既有联合用药,也有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导致PML的情况,提示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都可能发生PML[32]。有研究[33]表明合并使用苯达莫司汀是利妥昔单抗发生PML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有4例患者联合使用了苯达莫司汀。
患者从开始使用利妥昔单抗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从0.5~108个月不等,其中发生在2年之内的有25例(86.21%)。Carson等[34]研究发现,约65%的PML病例是在开始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前2年内发生。提示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前2年是发生PML的高危阶段,应加以关注。利妥昔单抗所致PML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意识混乱、运动障碍、偏瘫、语言障碍、视力改变,且出现症状后,多数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这与既往文献报道[35]相似。
3.2 利妥昔单抗致PML的可能机制
PML是一种由J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疾病,多在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下发生。既往研究显示体内的B细胞、抗体、CD4+和/或CD8+T细胞的免疫紊乱与PML的发生有关,但免疫系统的哪些组成部分阻止了PML的发展、哪些免疫机制参与了JCV的清除,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36]表明,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导致JCV在体内激活,从而使患者发病,但JCV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尚不清楚[6]。
3.3 PML的治疗
目前对于PML,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34-35]表明尽早停用免疫抑制剂,恢复自身免疫重建,是治疗的关键。未停用免疫抑制剂,仅给予药物治疗大多无效。而对于无法实现免疫重建的患者如:骨髓抑制、器官移植者等,可选择的药物包括[36]:阿糖胞苷、西多福韦、米氮平、利培酮等。对于有残存免疫功能或免疫功能可恢复的患者,可在使用免疫抑制剂之前,注射相关疫苗进行主动免疫[37]。近期研究[38-39]发现,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有治疗PML成功的案例,但PML的治疗方法仍有待临床继续深入研究。
综上,PML是一种较为罕见,但致死率较高的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尤其在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前2年内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合并用药时警惕利妥昔单抗致PML的高危因素,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及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对症处理,临床也应积极关注并学习目前较为先进且有效的PML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