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精细化流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2-03-17苏晓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苏晓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确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2021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进一步细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了要层层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为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原则,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上级法律法规进行统一梳理后形成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下发,各基层单位在执行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标准规范要求不一致;安全管理人员频繁更换而现场安全管理经验并未得到有效传承;安全管理流程要求不清晰导致重复性、低层次错误发生的概率增高等现象。
以某生产企业三级危险点安全管理为例,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危险点是按照作业场所或单元划分,对所划分的区域内危险作业过程或设备设施进行科学定量计算,将计算结果作为判定危险点的依据。某一区域确定为危险点后标志着该区域安全风险较大,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并按照危险点管理办法进行重点监管。目前,该企业共有28个危险点,分布在全厂15个车间(处室),涵盖起重机械、变配电、气瓶、危险化学品储存、危险化学品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等7大作业类别,是该企业重要风险点、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对目前三级危险点管理过程进行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危险点安全管理流程不清晰
危险点管理涉及危险点辨识、审定、检查、评估、变更和复评等内容,各个管理流程和管理发起点均不相同,管理的侧重点也各有区别。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混淆,因此按照管理的类别细化、区分管理流程可大大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二)危险点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
公司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车间领导、班组长、岗位员工对危险点检查的频次不一样,但是危险点检查使用同一张检查表,检查内容相同、各级检查的侧重点不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有重复的地方也有空缺的地带,危险点检查过程无针对性,安全管理责任未有效落实。
(三)危险点安全管理内容界定不全面
目前危险点检查只是针对一个单一点的安全管理状态进行检查,并未考虑管理要求、其他周围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人员操作方面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安全检查内容不符合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
二、精细化流程与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分析
流程是为了达成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活动集合。流程精细化建设是将各类分散的管理要素与流程相融合,将具体化、明确化的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用具体、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将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明确的、可检可测的措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从而解决工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问题。安全生产精细化流程管理就是以制度流程化、流程精细化为切入点,借鉴精细化管理模型,遵循精细化思维方法,将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管理流程,同时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流程环节中,对要求、责任、节点以标准、规范的科学方法形成刚性约束,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依靠科学手段达到压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将以上精细化流程管理思想融入三级危险点管理中,编制危险点审定、复评、动态评估、变更、检查等管理过程的流程图和作业指导书,流程图按照“角色+过程”两个维度进行绘制,每个环节明确到人,明确到事,确保责任清晰明确、落实到位,作业指导书对照流程图中的环节进行详细展开说明。编制完成危险点精细化流程图后,在该企业内部选取5个车间(处、室)作为试点单位,对车间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流程图使用培训,试运行3个月,统计各单位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前后危险点各项管理所消耗时间对比。
三、三级危险点精细化流程管理实践探索
(一)计算和分析
为客观反映精细化流程在危险点安全管理的效率提升的实际效果,本次统计将危险点各项管理过程用时间加以量化。以危险点审定过程的时间计算来具体说明,危险点共分为9大类,根据专业划分不同每个专业均有各自的固有因子采集表和评分细则。每个场所可能为单一型危险点,也可能为复合型危险点,复合性危险点需要各专业依据公式进行叠加计算,根据目前实际工作经验测算,每个危险点的审定过程基层安全管理人员消耗时间为8个小时(危险点审定步骤见图1)。按照同样的统计方法计算危险点其他管理所消耗时间为:危险点评估(7小时)、危险点复评(20小时)、危险点检查(5小时)和危险点变更(10小时)等内容,经过计算每个危险点全流程管理时间为50小时。
图1 危险点审定步骤
(二)策划和实施
1.绘制危险点精细化管理流程图
在系统梳理危险点安全管理过程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及上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要求,厘清危险点管理全流程各级安全管理责任,绘制危险点审定、评估、复评、检查和变更流程图(示例,危险点审定流程图见图2)。
图2 危险点审定流程图
2.编写精细化流程图作业指导书
精细化流程作业指导书是对流程图的阐释和说明。危险点安全管理精细化流程作业指导书依据流程图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责任进行编写,主要包含适用范围、总则、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和输出表单六大部分。
3.优化完善危险点安全检查内容
按照安全管理职责的不同对每个类别的危险点检查内容进行统一梳理,分类分层检查内容,定性定量检查模式,将可能影响危险点安全管理相关的管理要求、作业环境、设备设施、人员操作一并纳入检查内容,并且将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和岗位级检查结果签署在一张检查表上,便于监督检查和留存记录,责任更加清晰明确。本次共编制8类9个危险点安全检查内容,涵盖该企业所有危险点,满足日常检查需求。以锅炉房危险点检查为例,锅炉房危险点检查内容见图3,危险点检查结果见图4。
图3 锅炉房危险点检查内容
图4 危险点检查结果
4.试点应用危险点精细化流程
为了更充分验证危险点精细化流程应用效果,本次试点选取了该企业五个车间的共七类危险点进行试点试验精细化流程管理,为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试点试验之前对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三)统计和总结
经过为期3个月的试点试验,经实践验证,在探索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了危险点安全管理的程序,落实了各级人员的危险点安全管理职责,完善了危险点安全管理内容。建立了系统、科学的管理流程,夯实了危险点安全管理基础。主要优点如下:
1.流程更加清晰
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必查阅相关标准规范,直接对照流程图即可实时开展工作,在完成本阶段任务后按照流程图的指引即可找到下一阶段的责任人。另外,经实践验证采用危险点精细化流程管理模式后,危险点审定、评估、复评、检查、变更等管理效率均明显提升,节约时间在2—6小时之间,总用时缩短为32小时,进一步提升了危险点安全管理精细化。危险点精细化管理流程应用前后时间对比见表1。
表1 危险点精细化管理流程应用前后时间对比
2.责任更加明确
危险点安全管理精细化流程图中不仅有“过程”还有对应的“角色”,即在危险点管理过程中将可能涉及到的岗位人员、车间(处、室)负责人、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单位主管安全生产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院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等均纳入了危险点管理的过程中,对照流程图可以一目了然掌握各阶段的工作职责以及上下级的责任衔接,便于各环节人员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了危险点安全管理标准化。
3.内容更加完整
流程精细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制度再梳理、对内容再排查的过程。在精细化流程作业指导书中不仅列出了此项工作应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也将工作中使用的所有表单作为附件一一列出,作为安全管理的“头”和“尾”同时在作业指导书中体现,更加增加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到其他因素危险点对危险点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补充完善危险点检查内容,并将检查签字确认部分归纳到一起,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也便于存档备查,进一步提升了危险点安全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探索危险点精细化流程管理以及与之配套的作业指导书的实践应用,打通了制度、责任、管理、考核与落实的桥梁,系统梳理了危险点管理的各环节要素,通过流程有效运转,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即使是“新手”也能够“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后续将以此工作为借鉴逐步融入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日常安全管理等工作,不断优化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升安全管理绩效,为企业更加圆满地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