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宜宾现代农业“6+3”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22-11-14叶春燕高丽丽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宜宾市农产品政策

叶春燕 尹 超 高丽丽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市现代农业“6+3”特色产业振兴规划计划于2019到2025的六年内,实现综合产值超过2 400亿元,结合“6+3”重点产业,形成独特产业链,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其中“6+3”特色产业包括:现代竹产业、现代茶产业、酿酒专用粮产业、现代特色水果、现代蚕桑产业、现代油樟产业、现代生猪产业、现代肉牛产业和现代水产业,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分别建成世界樟海、国际知名的世界(中国)早茶之都、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全国最大的优质茧生产基地、长江上游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全省酿酒专用粮种植示范区和全国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省肉牛种养循环发展示范区和长江上游优势特色鱼类发展示范区。由此可见,宜宾市结合自己独特的长江上游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方案,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案例。通过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的结合,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但由于政策方针的落实度以及农民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如何因地制宜、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特色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一、三产融合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三产融合指的是传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农村发展中的融合,在乡村农业中的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三产融合”是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发展理念,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提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促进乡村产业完善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果不实行多产业融合,将会进一步扩大城乡贫富差距,拖慢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通过实行农村三产融合,将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服务融合,由多条的单一产业链变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减少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成本,也给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产品以及更好的服务。从目前来看,宜宾市竹产业、茶产业、酒产业都已经形成了完善或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已经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离创建现代农业强市又进一步。不难看出,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延伸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才能充分实现乡村各资源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完整的乡村产业链条不仅有助于产品的出销,也有利于乡村的持续发展,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具体来说,乡村的主要发展重点不再是扩大产业规模,而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消费市场对于供应源头的更高需求。通过三产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更有利于管理,更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增加对现代化农业产品质量的信任程度,持续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促进乡村经济富裕

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最直观好处就是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实施,使得乡村经济发展由原来的单一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生产业、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经济收入来源变得广泛,就业面也变得更加广泛。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商瞄准乡村旅游、绿色食品等新型项目,从而给乡村发展注入了大量发展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上。基础设施的完善又会带来更多的游客与供销商的出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对于农村居民中的很多年轻人来说,就业面增加,收入来源变广,使其对生活满意度增加,减少了人口流失的情况,从而促进乡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对于农村乡镇政府而言,其财政收入增加,管理难度降低,更有利于调配社会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居民与游客满意度。以宜宾市竹产业为例,宜宾市竹产业规模已达149.6亿元,并且三年增长高达248.42%,宜宾市政府也决定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一亿资金用于支持竹产业发展,带动3 000户以上农户发展竹产业,实现农户户均年新增收入2 000元以上,年新增效益3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三产融合的实施必定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城乡一体化、乡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一)落实度不够

农村三产融合虽然优点很多,但在落后偏远的地区其落实度是不够的。主要存在的原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使得政策落实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其发展受交通影响,不能与外界实现高效的交流沟通。其次受到人口素质不高的影响,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参与度不高、实施路线出现错误等问题,给政策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农村三产融合的新型经营发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农村合作社模式;另一种是农业企业模式,两种模式都是以农民作为生产者,自身作为农产品的销售商。但这种经营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单买断制,部分企业没有为农民提供生产过程指导与现代农业技术指导,从而导致三产融合的农业生产要素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受到人口、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政策对其不仅不适用,反而会带来大量人、财、物的浪费,只根据统筹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却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提高建设效率,最后导致乡村振兴进度缓慢。宜宾市“6+3”特色产业为每个区县制定了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实施过程中也会碰到经营主体间存在着联结机制单一、松散等状况。经营体系企业在为农民搭建平台时,部分地方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为企业搭建市场平台,从而提高企业与农户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三产融合政策的落实度。

(二)人才缺失

对于农村三产融合能否落实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才引进。三产融合是一项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指导人员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对于宜宾市而言,虽然翠屏区跻身2020年四川省GDP前十区县,但其他区县如珙县、兴文等仍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在这些地方引进专业人才,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深入的思考。专业人才的引进对区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缺少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指导人才势必会拖累乡村振兴的进程。务必要安排好人才引进政策,如实行补贴、安排住房等,都会对吸引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与产业链衔接不强、医疗教育落后等问题都需要引入人才,只有完善乡村的管理制度落后、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才能缓解乡村引入人才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乡村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差与交通不便、待遇低等是引入人才最大的绊脚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群众认识不强

由于农村三产融合政策针对的对象主体是农民,这就会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农民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限制,对政策的认识不强、对政策落实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棘手的,这是20世纪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不能有一个全面且正确的认识,导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思想态度不积极。政策实施的成果不好,最终使得其他农民也会受此影响,产生一个恶性循环。针对这个问题,在政策制定好的同时,就需要地方政府派遣相关人员对政策进行宣传,可以通过举办集体讲座、张贴海报等方式对政策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包括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政策预计的效益等等,要充分完整地向农民展示新政策的优越性,要提高农民对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其次,地方政府也要设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推动三产融合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或解决,坚决落实政策的指导作用,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农村服务业的融合。政策制定的意义就是要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如果政策得不到人民群众这个实施主体的认可,那么在政策实施时就会变得困难重重,必须要加深农民对于农村三产融合政策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推动政策的实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打造新型产业链

依靠传统农业资源的优势,结合新型农业发展政策,打造新型乡村发展产业链。以宜宾市“6+3”特色产业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新型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知名度,从而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收。围绕农业产业链条,融合现代化发展思路,如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为乡村农业打造新型产业链。从一整条生态链的源头开始,农业生产结合现代化技术,如宜宾市绿色精深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质量;到客户使用反馈结束,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鼓励顾客对于农产品的体验建议以及市场口碑进行优质舆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具有宜宾特色的农产品生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科技渗透度,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要及时进行普及,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对于新型产业链发展完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制定相关的标准,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产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美丽新乡村

对于乡村旅游业而言,农旅结合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对乡村风貌进行改造。新型现代化乡村一定要改善落后的乡村风貌,对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资源调配一定要重视起来。将信号普及、医疗普及、教育普及作为建设新乡村的基本任务,做到人人有学上、有药医,改善乡村名片,提高乡村发展的上限。乡村的风貌作为游客对于乡村的第一印象,必须要建设好才能做到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口碑风评来源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与乡村整洁美观程度。宜宾目前城镇化率约为51.19%,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乡镇地区,例如,兴文、珙县等地,这些区域在乡村建设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提高人口居住密集度的方式对于乡村农民住房进行统一完善,在提高乡村住房风貌的同时,增强了农民的幸福感,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均衡与管理的便捷性。还可以通过建立乡村建设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乡村发展出现的问题,如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或交通不便等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保障三产融合的同步发展。

(三)打造乡村商业新模式

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地方政府要采取补贴鼓励等方式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基础,加大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热情,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者的自身利益。对于农业生产者合作经销商而言,比如,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要制定相应的规定政策对于其销售管理等进行约束,以便实行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乡村商业新模式就是要对利益分配方式进行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在农业企业中的入股制,完善农民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宜宾市最主要的白酒产业举例,其中做得最好的无疑是五粮液集团,如果能够推动企业与农户合作签订协议,农户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发酵原料,企业为农户提供可观的收入来源,一是可以为企业提供品质更高、成本更低的原料,二是可以为个体农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必定会推动农业的蓬勃发展,能够更快地推动乡村振兴。这不仅是对农民自身利益的保障,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具有重大意义。乡村商业新模式的推行关键是要对合作社、企业等进行统筹管理,增大其对农民的利益分配,农业生产是三产融合的基础,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通过实施现代农业“6+3”特色产业引领下的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宜宾市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完成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宜宾市农产品政策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宜宾市三江新区
政策
政策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助企政策
政策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