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演绎百变人生

2022-03-17陈晰

中华儿女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工舞剧孔乙己

陈晰

一个初冬上午,在北京舞蹈学院附近咖啡厅,记者见到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舞蹈演员、90后舞蹈家孙科。眼前的他阳光俊朗、高大帅气,让人很难将他和一系列艺术形象联系到一起。舞台上,他是落魄潦倒的孔乙己、被逼上梁山的林冲、民国才子徐志摩、赤胆忠心关二爷……孙科把舞蹈融入一个个迥然相异的人物,演绎一幕幕悲喜人生。

刚刚过去的虎年春节,在河南卫视“虎虎生风中国潮”晚会上,孙科又化身大唐名将郭子仪,与胡阳、骆文博、苏鹏等演员一起舞出盛世景象。这一段美轮美奂的国风舞蹈《国色天香》再度“破圈”,春节期间一度刷屏,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位“百变舞者”。

提起孙科,很多人会想到让他崭露头角的作品《孔乙己》。舞蹈还原了鲁迅笔下的这个经典人物,短短6分钟时间,展现孔乙己可悲可怜的一生。

作品分为喝酒、偷书、断腿三部分。第一部分,“孔乙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场,一身破旧的长衫、留着乱蓬蓬的辫子,在小酒馆里与人猜拳、教小孩子们写“茴”字五种写法,幽默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面部表情令人忍俊不禁。第二段着重刻画孔乙己去员外家偷书被人发现后追打的画面。舞台上,一束强光打下来,孔乙己偷书被人发现,音乐也从起初的安静变为尖锐刺耳的嘈杂,象征周围人群对孔乙己的呵斥。孔乙己环顾四周后极具爆发力的动作,仿佛在极力争辩“窃书不能算偷”。最终,孔乙己被打断腿,抱头蜷成一团,倒在地上,眼神悲凉。第三段,管弦乐合奏《迎春》响起,充满沧桑感的三弦透着几分凄凉,天空下起鹅毛大雪,被打断腿的孔乙己贫病交加,双手撑地俯身,拖着断腿前行……

时而诙谐,时而落寞,时而得意,时而凄凉,孙科以扎实功底,对人物生动诠释,在舞台上再现了一个迂腐癫狂、神经质的孔乙己形象。2006年“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少年组,孙科凭《孔乙己》获得一等奖。当时他还是一名16岁学生,也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谈到如何与《孔乙己》这个作品相遇,孙科回忆,当时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读书的他,正在准备“桃李杯”参赛作品。“之前准备的作品是《知音》,表现伯牙子期的故事,但我形象不太适合。之后老师又为我创作了作品《武状元》,排练中,仍感到不满意。”比赛日子一天天临近,就在他有些焦急的时候,指导老师将他推荐给编导胡岩。

“胡岩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舞蹈演员,后来转向舞蹈创作,他一直想创作一个小人物的作品。在此之前,古典舞塑造人物往往是比较‘正’的形象,比如诗人、将军,《孔乙己》这个作品算是新的尝试。”和胡岩初次见面那天,孙科正在排练,穿着宽大的衣服,也“没太收拾自己,有些邋遢”。胡岩见到他,眼前一亮,这不是活脱脱一个孔乙己嘛!于是,就有了为孙科量身创作的舞蹈作品《孔乙己》。

装扮上的那一刻,连孙科自己都差点认不出自己,破旧的长衫、灰白的头发编成一条又脏又乱的小辫,脸上涂着青白色脂粉,活脱脱一个不得志的晚清秀才形象。

胡岩一点一点教孙科怎么塑造人物。“对于一个丑角,怎么去刻画?老师告诉我,在出场时跳跃着往前走的时候,要有一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看什么都感到很新奇,这样来体现滑稽的感觉。就这样一点点去挖这个人物。”

备战“桃李杯”时,老师对他进行高强度训练。因为孙科身体条件偏“硬”,为了练出柔软度,每天练习开胯,要躺在地上,双腿打开,一边一个老师往下压,孙科常常被压得又哭又叫,天天如此,连周末也不休息。

“桃李杯”被称为中国舞蹈界奥斯卡,第一次参赛就获得好成绩,让孙科开始在舞蹈界崭露头角。十几岁的年纪,如何把一个“糟老头”演得活灵活现?孙科说,最主要还是感谢编导胡岩的帮助。“我那时还很小,作品跳得少,几乎没有什么阅历,就是一张白纸,没有自己的艺术主张,更谈不上二度创作,老师给予我什么东西,我就全然接受。作为一个演员,首先要在舞台上做到忘我,如果在表演中掺杂了现实的自己,就会跟舞台中的角色形象不符。我想,我那时的优势也在于没有什么包袱,能完全放下自我,进入那个角色。”

2009年,读大二的孙科和胡岩老师第二次合作舞蹈作品《逼上梁山》,讲述的是水浒中“豹子头”林冲的故事。身材高大、剑眉星目的孙科和林冲这个角色外形更加契合。“不同于《孔乙己》,胡岩老师不再手把手地教我怎么跳,更多是给我讲人物内心,启发我塑造这个人物。”孙科说,林冲有他很懦弱的一面,一開始一直逃避现实,得过且过,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被逼上梁山,在作品中要表现出他前后的反差。“老师鼓励我自己去体会,也让我多去尝试,看看一场戏换一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会更好。”

《逼上梁山》运用大量高超舞蹈语汇和高度精炼戏剧语言,来描述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高难度闪转腾挪,接连单腿转、侧空翻360度,尤其在高空的“云门大卷”,令观众惊叹,对舞者体力也是很大挑战。很多网友表示“看下来都觉得很累”。

再一次备战“桃李杯”,孙科一直加强训练,保持着良好状态。最终,他凭借《逼上梁山》夺得2009年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古典舞青年组金奖,之后又凭借《逼上梁山》获得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古典舞组金奖。

从《孔乙己》的稚嫩到《逼上梁山》的成熟,孙科在塑造人物道路上不断探索,“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要经过无数个作品的打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积累塑造艺术形象的自信心”。

孙科出生在山东青岛,从小是个体格强壮的孩子,个子高,体育成绩好。孙科的妈妈热爱艺术,想要培养孩子的气质,让他从小学钢琴。但他忍受不了枯燥的指法训练,偷偷跑出去打篮球,一打一整天。

妈妈抱定了让孙科将来“去北京,学艺术”的想法,幼儿园时,孙科就被安排寄宿,以锻炼他独立生活能力。六岁时,父母送他到青岛小海燕艺术学校学习。这是一所半专业的艺术学校,孙科在那里开始接受专业舞蹈培训。学校有很多上台表演机会,让他从小就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临近毕业,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学校来招生,孙科幸运地被选中,来到北京继续他的艺术道路。

孙科说,在舞蹈演员里,自己并不算先天条件特别好,因为柔韧性比较差,练基本功也要比别人多吃更多苦。有的人稍微练一下就能做到的下腰、绷脚背,他要反复压。

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到本科古典舞系,再到毕业后进入青年舞团,孙科一步步加深对于舞蹈艺术的理解,并逐渐树立自己的艺术主张。在北京舞蹈学院这个舞蹈家的摇篮中一路成长,孙科回忆起来,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在成长路上,我遇到很多‘贵人’,就是我的老师们。从读附中时老师无微不至照顾我的生活,到大学时在艺术上悉心培养、不计回报地无私帮助,老师们让我一步步成長、成熟。”

说起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品,孙科谈到毕业后不久接演的中小型舞剧《情缘》,在这部作品中,他饰演徐志摩。“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孙科说,“之前饰演的角色动作都比较武气,从没接触过如此儒雅的角色,很多人觉得我驾驭不了,但我喜欢挑战各种不同的角色。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塑造不同人物形象能体验不同的人生,对我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相较于之前舞蹈作品,《情缘》是舞剧,长达一个多小时,舞蹈演员需要用肢体和动作塑造人物,推动剧情。相对于话剧、歌剧等,舞蹈完全没有语言、文字,对演员表演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光对演员体力、基本功是考验,还要起承转合,拿捏剧情节奏,有能力带着观众情绪走。

谈到对徐志摩的塑造,孙科说,最初研究一个人物,要先找他的特点,确立这个人物的“主色调”。编动作时去发现什么动作能够代表他,在整部作品中,这个有特点的动作会反复穿插出现,形成性格底色。

为了演好徐志摩,孙科反复揣摩,读他的诗歌、传记,观看影视作品,一点点接近人物内心。“徐志摩这个人物在舞蹈动作上不一定多么高难度,但要寻找他生活化的状态,他怎么走、怎么坐,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最难,要在生活化的同时具有艺术感,又要体现人物气质、味道,‘小感觉’要到位。”

《情缘》与观众见面那一刻,孙科以高超舞蹈技艺、扎实基本功、对文学作品中角色到位诠释、眼神肢体协调,收获了一致好评。舞台上一身西装,戴着眼镜,手握书稿,不时用手轻抚眼镜的孙科,刻画出了感性、率真、浪漫,同时有些孩子气的才子。很多网友说,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徐志摩。

“演完《情缘》后一段时间,拿筷子时,我的小手指还常常不由自主翘起来,就是那段时间留下的习惯。”孙科笑着回忆。《情缘》真正让他感受到了舞剧的魅力,也坚定了他在舞剧道路上前行的脚步。

身边朋友常常说,孙科在台上和台下是两种性格。平时他是一个有些腼腆、有些“闷”的人,没有太强烈的情绪表达,但一到舞台上,就会变得活力四射,充满表现力。“要不停地去跳作品,不停地塑造各种人物。”孙科说,在舞台上成为那个角色,活了他的一生,这是舞剧的魅力,也让他深深爱上舞剧舞台。他参演的一系列舞剧《关公》《春之祭》《子夜四十歌》《胧月》《微世界》,角色各具特色。

孙科说,舞剧表演最吸引自己的就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可以做很多尝试,融入不同元素。“在塑造人物过程中,从开始一点点了解人物,揣摩角色,到在台上把这个人物淋漓尽致诠释出来,再到谢幕那一刻听到观众掌声,对你认可,这个过程非常幸福。”

2021年12月25日,由孙科担任领舞之一、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倾力打造的大型舞剧《南侨机工》,在福州市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登台。该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讴歌了“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滇缅公路上与死神竞速的英雄壮举,这当中有600多名下南洋闯荡的闽南子弟。剧中,来自泉州的阿良与阿华、家兴等一群泉州归侨子弟,在时任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号召下,义无反顾放弃优渥生活,参加“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在生死面前,南侨机工凝成无坚不摧的力量,完成生命线上的壮举……舞剧巧妙融入拍胸舞、红砖厝、惠女文化、闽南民间音乐等独具特色的闽南地域元素,通过光影呈现、舞美编排、视觉意象,以及服装、化妆、道具运用等多种手法,带给观众多层次多维度极具冲击力的观演体验。

当历史画卷缓缓打开,孙科、胡玉婷、王小春等在舞台上化身浴血奋战的英雄,令许多观众看得泪流满面。演出后,有观众留言:“在舞台上,他们把生命的力量、信念的永恒蕴藉于身体之中,在跌宕起伏中再现这段烽火岁月。怒江之魂不息,守望之灯长明。不管身在何处,心向东方;不管魂归何处,根在炎黄。”

在抗战烽火硝烟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历经1000多个日夜,穿越959公里,闯过险山、泥淖、瘴疟、轰炸等无数险关,成功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有1000多人永远留在滇缅公路上。时至今日,在世的“南侨机工”仅剩1人……南侨机工是中国华侨史上英勇悲壮的爱国华侨抗日团体,将《南侨机工》历史搬上大舞台是艺术首创。孙科说,作为主演之一,能够参与其中,感到很有意义。

从之前独舞、双人舞和中小型舞剧,到这一次在大型舞剧中担任领舞,为他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排练过程中,由于人物、角色众多,会有很多对手戏,大家要反复进行摸索、探讨,是挺有意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大家摩擦出很多灵感,产生火花,在精神层面很满足、很有收获。”

2022年春节期间,以一系列国风舞蹈获得无数好评的河南卫视推出“虎虎生风中国潮”晚会。其中的国风舞蹈《国色天香》,又一次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大呼“好有文化”。舞蹈云集孙科、胡阳、骆文博、孙科、苏鹏、吕科镝、苏海陆等十一位青年舞蹈家,他们化身白居易、狄仁杰、上官婉儿、张旭、宇文恺等历史人物,舞出大唐盛世景象,最后与“牡丹仙子”共赴一场盛大的“牡丹之约”。其中,孙科扮演大将郭子仪,一身铠甲,在漫天飞雪中舞起长枪,飘逸飒爽。

《国色天香》成为春节晚会节目中“爆款”,一度刷屏。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向全世界“安利”《国色天香》,他配文说:“当古典诗歌遇上年轻的灵魂:传统文化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呈现。”

让更多人关注舞蹈、爱上舞蹈一直是孙科的愿望。在他看来,在当下中国,舞蹈还是偏小众的艺术。很多观众隔三差五会去看电影,但很少有人会买票观看一场舞剧。“大家对舞蹈的感觉还是殿堂艺术,有些遥不可及”,孙科说,“对我们舞蹈从业者来说,怎么创作符合主流价值,又让观众喜爱、有市场的作品,还有很多努力空间”。

对于舞剧发展,孙科谈起自己的想法:舞剧从诞生到现在,创作中还是有模式化的现象,大多数作品遵循着一个固定的流程,能不能换一种表达方式,有一个大的转变?“当然创作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思考,克服快节奏的时代带给我们的浮躁,静下心来,去真正地沉淀、打磨有新意的作品。”

1990年出生的孙科,调侃说自己已经是“高龄舞者”。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但多年舞台经验却是宝贵的财富。孙科说,未来愿意为舞蹈普及尽自己微薄之力。希望有一天,舞蹈、舞剧能成为主流,让更多观众走进剧院,享受舞蹈艺术带给他们的美和快乐。

3367501289552

猜你喜欢

机工舞剧孔乙己
浅谈舞剧编导创作中的新颖与独特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冯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