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假设
2022-03-17黄斯楠徐晓莹王晓敬
黄斯楠 徐晓莹 王晓敬
摘 要:产出导向法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构成,分别指对教育本质的认知、教育规律的把握和教育具体操作手段的规划,其中的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与选择性学习。文章结合教学假设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意识进行了解析,对任务型口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任务型口语教学;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2-0059-02
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整合知识的能力,是一种从整体进行教学布局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缺乏相应的、有效的指导意见。现有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不乏深入的理论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英语口语教学,涉及由整体而及部分的思路把握,其中的目标规划、操作程序、评估原则、动态把控等都缺乏成熟的想法。因此,在展开英语口语教学时将英语阅读的教法,即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细节讲授套用过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正是在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理论匮乏的背景下,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应势而生,回应了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产出导向法教学假设的理解将有助于建设任务型口语教学。
一、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称POA)是在2014年的“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这一教学思想包涵了教学理
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方面,涉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规律的把握和教育具体操作手段的规划,是一套对英语教育全方位科学性的指导意见。这一理论发端所基于的教学思路就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输出驱动假设”[1],此后进一步深化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2],由此学生的任务输出已经成为了英语学习的核心步骤,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课外的学习环节,也是课内的基本程序。文章仅结合其教学假设梳理对任务型英语口语教学的认知。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假设与口语教学
POA的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与选择性学习。这一假设描述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活动,是三个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涉及教师和学生,贯穿教学始终,并且关乎教学双方。这里的输出与输入,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传统教学里的主动技能与被动技能,即写说与听读,否则,在单一技能训练课程里就只能选择某一教学假设了,而事实上这三部分假设是贯穿任何一类英语课程的。这里的输出指的是二语习得者自主完成听说和读写任务;而输入则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信息导入;选择性学习则是在全能教育的理念背景下,解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信息匹配矛盾,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地筛选与侧重。
(一)POA教学假设的后现代教育理念背景
这种教学假设并非是一种凭空的想象,也非背离教学实践的逆操作。后现代教育学家多尔提出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与严密性的教育原则[3]。回归性反映输出与输入的互动过程,而丰富性、关联性与严密性的冲突解决则回应着选择性学习的假设。在现实教学中,任务型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后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实践所验证。
(二)POA教学假设的历史实践
事实上,这种教学假设在现实执行层面也有其历史。季羡林年轻时在德国学习外语时就体验过这种教学模式,事先教师讲得很少,然后就是分配给学生经典文献让学生自己书面翻译(输出驱动),然后教师再做简单的评估与指导(输入促成),教师一般仅是就必要的语法做简单讲解(选择性学习)[4]。于是,季羡林在民国时期的外语学习也是直接阅读经典著作,半年之后就可以阅读大家的原著。这种教育模式学习难度大,但是效果非常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也许正是这种学习难度和对教师的高要求(这种有针对性地少讲精讲并实施动态
监控与引导比泛泛地按部就班地灌输要难),随着教育的大众化、流程化而逐渐淡出主流,代之以先输入主导后输出实践的外语学习方式,但其教学效果则颇受指摘。现阶段,POA教学假设的提出则是基于两个现实变化:一方
面,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信息的获取更容易,学习手段变得多样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某些学习障碍;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中后期教师本身的学历与素质都在飞快地提升,这一切都为POA教学假设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
(三)口语教学里的输出驱动
对于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认为这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她认为教学以产出作为起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价值。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这种教学假设无疑更合乎语言的习得规律,即在交际中学到了知识,而不是被灌输了知识然后才能输出表达。在输出驱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输出或者执行口语任务,成了自我驱动的主体。学生需要驱动自己积极思考,确定任务目标并寻求任务的解决手段,分析处境,判断交际各方性质,选择语言表达手段,控制自己的语言细节。作为交际主体,学生应当明确这些都应该是自己的任务,需要独立完成。教师也需要肯定,学生是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学生在执行口语任务时表现出缄默、拒绝则是由于自我驱动力不足,并不是自身缺乏执行能力。学生多年养成的对前期输入程序的依赖,认为如果英语表达不好会“丢面子”,对现场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自我认知主动封闭,简而言之就是自我驱动力未达到克服心理障碍的程度。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口语输出时,首先都要明确输出者具有输出能力,并且这一输出过程对学生的口语知识的习得和口语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必要环节。
(四)口语教学里的输入促成
输入促成则是针对教师而言。文秋芳认为,在输出驱动的前提下,适当的输入促成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味地输出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限制,这对于口语教学尤其明显,因为英语口语任务往往是群体性行为,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仅仅会限制任务完成的效果,而且会使交际双方或者多方都受到牵制。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任务的执行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输入,目的在于促成该任务目标的实现,当然也是从技能的角度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充实其知识量,构建其交际意识。从任务分配量以及任务角色的重要程度上看,教师是辅助性的,需要淡化自己的身份,不要过多地干预,因为这种干预往往带有教师自身的性格色彩、旁观者视角和熟练英语使用者相对于现场交际者的知识冗余,这对于学生往往意义不大,甚至有消极作用。教師的促成应当是现实的、客观的、有选择性的。
(五)口语教学里的选择性学习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选择性学习是指根据产出需求,在输入环节对信息进行加工与练习。英语口语教师需要区分教学中的方法与知识、目标与手段、技能与策略以及思考与表达。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的知识输出,造成学习的片面化。看上去好像这种传统学习面面俱到,教授了很多内容,但是都是以信息碎片的堆积作为表现形式的。例如,在方法与知识的区分上,教师往往更注重这个任务涉及哪些词汇,可以联想到哪些词汇,这些词都是什么意义,该怎么用,有没有现成的表达方式,最好是有稳定的交际流程可供遵循,但是对于交际展开的方法则并不重视,如何表达因果关联、如何产生连贯感、如何进行分析、如何注意礼貌原则、如何获取他人的信任感等被忽略。产生的结果是学生会说英语,但是不会交流和沟通,舍本逐末。因此,教师的知识输入以及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如何取舍是英语口语学习的关键环节。师生要在语言知识获取的同时,知道如何确立目标,如何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演练策略获取技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产出导向法对于任务型口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任务型口语教学摆脱传统的输入主导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放任任务本身,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是一种教学,需要教师认真考虑好教学细节,满足技能提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和问题驱动假设:论述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R].2007.
[2] 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 (2):4.
[3] DOLL W E.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 lum[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222.
[4] 季羡林.朗润琐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85.
■ 编辑∕丁俊玲
208450170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