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数学概念运用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022-03-17李青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解题教学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习题讲解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把握题目本质的能力、简化数学运算的能力、转化与化归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概念;解题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1-0044-03

【作者简介】李青,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一级教师。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认识数学并进行数学思考的起点,在数学教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理解概念,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很快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重视对数学概念的运用,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学好函数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其他数学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深刻理解函数中的相关概念对学好函数至关重要,理解数学概念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掌握概念不应该仅仅是对定义、定理的死记硬背,更应该是对解题工具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建立函数相关概念的过程,准确把握函数的本质,熟练掌握并运用函数思想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与探究、理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

本文以函数问题的解题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结构,提高其准确把握题目本质的能力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看清题目的本质往往比问题本身的结果更重要。而只有认真读题,仔细观察问题结构,才能深刻领悟题意,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快速找到切入点。下面,笔者以一道例题的讲解,说明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高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例1:已知函数f(x)满足f(x)+f(x+1)+f(x+2)=0,且f(2)=1,求f(2021)。

师:大家观察题目可以发现,数字2021较大,通过一次次迭代求得f(2021)的值这个想法不现实。既然条件中没有函数解析式,只有递推式,而f(2021)又可求,那么f(2021)有没有可能等于某个较小的x处的函数值?

生:有可能!那么函数f(x)应该是一个周期函数,只要找到它的最小正周期即可。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函数周期性的定义,结合定义想一想如何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推出f(x)是周期函数?它的最小正周期又是多少呢?

生:由f(x)+f(x+1)+f(x+2)=0可得f(x+1)+f(x+2)+f(x+3)=0,进而得到f(x)=f(x+3),所以函数f(x)为周期函数,它的最小正周期为3,因此f(2021)=f(3×673+2)=f(2)=1。

师:此题的本质是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只要根据函数周期性的定义,转化已知条件,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在不断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比较与辨别中,得到理性的思悟,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其抽象性,从实践中理解其简洁性,从问题解决中欣赏其解法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洞察问题的敏感度与思维的主体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题目中的有关条件推广到具有一般性的f(x+m)=-f(x)、f(x+m)= [1f(x)]、 f(x+m)= - [1f(x)],都可以得出f(x+2m)= f(x),即函数f(x)为周期函数,并可求得其最小正周期。在之后的解题中,学生便可以从函数题隐式条件的恒等变形中发现函数是周期函数,并且求得最小正周期。

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要对已知条件中的函数恒等式进行变形,快速找出隐藏在条件中的函数特点(即周期性),从而把待求的函数值转化为已知条件中的值的组合。如此解决,可提高学生准确把握题目本质的能力。

二、激活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其简化运算过程的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所要掌握的数学能力之一,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必备的基本能力。函数问题常与大量的计算相关,直接计算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准确率的下降。所以,教师在函数习题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函数的相关概念,让运算过程得以简化,提升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例2:已知函数f(x)=(2x2-4x+3)(ex-1-e1-x)-2x+1在[0,2]上的最大值為M,最小值为m,则M+m=   。

师:由于函数f(x)的解析式较为复杂,我们无法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观察到条件中ex-1和e1-x这一结构以及函数f(x)的定义域,我们可不可以试着把解析式中的x-1看成一个整体t,利用换元,得到一个形式上简单一点的新函数?

生:可以!这时f(x)可转化为f(x)=[2(x-1)2+1](ex-1-e1-x)-2(x-1)-1。令t=x-1,则t的取值范围为[-1,1],于是得到新函数g(t)=(2t2+1)(et-e-t)-2t-1,t∈[-1,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函数有何特点。

生: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我们可以尝试从函数的奇偶性这一性质入手来解决问题。令G(t)=(2t2+1)(et-e-t)-2t,则G(t)=g(t)+1。因为G(-t)=-G(t),根据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得G(t)为奇函数,所以G(t)在[-1,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零,即得M+m=-2。

师: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题目中所给函数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形,挖掘隐藏条件,还原函数原本的面目。因此,同学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一定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往往可以避免烦琐的计算。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激活了学生关于函数奇偶性的知识,通过换元以及恒等变形,简化了运算,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概念的运用。数学解题的关键在于解题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简洁和答案的正确。运算能力的提高,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不同的途径和渠道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实现其转化与化归的能力

数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归纳、概括、抽象的过程,呈螺旋上升性。因此,在问题中呈现概念将会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感性到理性,从对书本的静态认识到直观、动态化思维,更好地领悟并建构数学概念,进而在探究分析问题时灵活应用,化非常规为常规,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已知函数f(x)=x-asinx,对任意的x1,x2∈(-∞,+∞),且x1≠x2,不等式[f(x1)-f(x2)x1-x2]>a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师:题目已知条件中的不等式[f(x1)-f(x2)x1-x2]>a是一个含双变量的不等式,请大家观察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转化这个条件?

生:因为对任意的x1≠x2,这个不等式恒成立,我们不妨设x1>x2,则不等式[f(x1)-f(x2)x1-x2]>a可变形为f(x1)-ax1>f(x2)-ax2。

师:这样变形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样我们就可以构造出新函数g(x)=f(x)-ax=x-ax-asinx,因为对任意的x1>x2都有g(x1)>g(x2),所以g(x)在R上为增函数,即g′(x)=1-a-acosx≥0恒成立,整理得(1+cosx)a≤1,再用分类讨论和参变分离的方法即可求出a的范围。

师:本题我们利用双变量同形构造出了一个新函数g(x),由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得到该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再根据定义的等价形式将所求问题转化成“g′(x)≥0在单调区间上恒成立”的问题来求解,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由于数学具有应用广泛性以及思维灵活性等特点,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不局限于一种,但总的思维模式是应用相关概念来对欲求解的问题进行转化,化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面。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练习题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解题、听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数学的应用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心理满足感,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克亮.高中数学教学“问题驱动”的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2]周小东.強化数学概念,培养简约思维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138.

[3]刘春桃.例谈初中数学中问题转化思想的有效运用[J].中学数学,2018(20):16-18.

3822501908213

猜你喜欢

解题教学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