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宗荣学术思想初探

2022-03-17田爱景李凌斌李伊娜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息科学信息学哲学

田爱景 李凌斌 李伊娜

摘要:我们认为,以21世纪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程为基础的信息科学,向2300多年以来的西方“物理学主义”科学与哲学的主流,提出了重大挑战,李宗荣牵头成立的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简称“华光研究院”),冲破现有的自然科学与物质哲学的知识体系,在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提出了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现和解决了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21世纪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新的前沿学派,即李宗荣学派。本文是2019年1月28日《智库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李宗荣:《传奇学者李宗荣.原始创新成就超越之梦》的续篇,是正式探索“李宗荣学术思想”的第一篇文章,明确地提出建立“李宗荣学派”的前进方向与基本思路。

关键词:21世纪 信息科学 信息哲学 原始创新 李宗荣学术思想 李宗荣学派

一、引言

2021年5月,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 1 ]

我们认为,最近华光研究院官网(http://www. hgacademy.cn/)“今日要闻”栏目第六十六期,转发的研究院学术委员会26名研究者,联合创作的“21世纪信息科学宣言”(《当代自然科学的危机与理论信息科学》),正是反映出研究院在信息科学“基础前沿领域”的工作;它完全符合国家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的精神。[ 2 ]“今日要闻”第六十八期转发的李宗荣的论文,是在“理论信息科学”基础上的直接升华,其目的就是要开创中国学者改写2300年西方哲学的历史,用理论信息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重新解释柏拉图的“理念论”,实现“信息主义”时代精神指引下的“思想启蒙”和人类思维模式的“战略转型”,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以来的“物理学主义”转向李宗荣《理论信息学》以来的“信息学主义”。[ 3 ]

二、李宗荣的主要学术思想与创新成果

李宗荣的创新学术成果有三个大项、九个小项,反映出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它们都分别以论文和(或)专著的“文本形式”发表了。

(1)建立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即理论信息学。其中包括:①提出了一门原始创新的学科,“理论信息科学”;②提出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信息世界观”;③将理论信息学应用于心理学、法学、语言学等,实现“学科信息化”。

(2)提出信息“属性论”,批评物质“范畴论”,回到柏拉图。其中包括:④提出和论证信息科学的“属性论”,批评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⑤提出太阳与善的“光照论”,论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性区别;⑥运用理论信息学,重新解释柏拉图的“理念论”。

(3)提出终结“斯大林哲学”(与教科书哲学)。其中包括:⑦提出和论证:“斯大林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哲学”;⑧提出和论证:斯大林“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唯物史观”;⑨运用理论信息科学,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4 ]

理论信息科学作为整个信息科学(及其技术、工程、产品、市场、产业等)的理论基础,它使得原来的信息科学学科有了一个公共的“话语平台”,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与“自然科学”比肩而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信息”甚至已经成为承载、监督、控制全部人类生产與生活的“中心”和“主轴”。同时,李宗荣在理论信息科学的基础上,把“信息”定义为“非物质的存在”,是具有与全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物质”一样高度的基础概念,然后抽象与归纳出“信息哲学”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与“信息价值论”,构成了一套与当代西方“物质哲学”主流(物质本体论、物质认识论、物质价值论)并肩而立的、贯彻“信息主义”时代精神的21世纪新的“哲学理论”。

这样,李宗荣冲破现有的科学与哲学主流的知识体系,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他积极参与解决人类思想史上面临的两个重大挑战:(1)关于“物”的研究,遮蔽、代替了关于“人”的研究;(2)“信息哲学”也必须按照“物理学主义”的思路展开。自2002年以来,李宗荣致力于:(1)建立像“理论物理学”那样的“理论信息学”;(2)建立像《物理学之后》那样的《信息学之后》。李宗荣牵头发表“信息科学宣言”与“信息哲学宣言”。他提出了两个创新的学科体系,即理论信息科学以及整个信息科学体系的知识架构;它们都不是基于“物理学主义”,而是基于“信息学主义”的信息哲学。李宗荣的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都分别包含着一整套新的概念、理论与方法。这样,李宗荣发现和解决的关于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拓展了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新的中国前沿学派,即李宗荣学派。而且,李宗荣践行的科学与哲学方向具有全球性普遍意义;迄今为止,美国与欧洲学者,受到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的“遏制领先法则”的制约,仍然坚持科学与哲学的传统思路,只会越拉越远。

三、金新政的侵权教训了李宗荣,李宗荣学术思想研究所终于建立

正是在上述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觉得,需要建立一个华光研究院的下属机构,“李宗荣学术思想研究所”,专门研究李宗荣在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两个领域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他的学术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提出建立“李宗荣学派”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但是,李宗荣当时不肯同意。他说,在别的研究院建立李宗荣学术思想研究所不是坏事,但在我领导的研究院建立这样的研究所未必是好事;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后来,李宗荣关于“生命信息进化论”成果的所属权“官司”,教训了他,改变了他。

1992-1995年间,李宗荣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期间提出,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相平行,存在着一个“生命信息进化论”,2002年6月30日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做了专题报道。2004年10月李宗荣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理论信息学:概念、原理与方法》中进一步展开论述“生命信息进化论”。2005年10月-2006年1月,李宗荣独自撰写了《理论信息学导论》文稿42万字,在文稿的第1-5版中,都包含着“第8章 生命信息进化论”。但是,到了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有一位叫做“金新政”的“党员教授”,居然主张“生命信息进化论”是他的作品。而且,他的律师,某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居然利用学校领导的影响力,知法犯法、懂法弄法,在“李宗荣诉金新政案”中,故意设计和制造“程序不义”与“实体不义”,影响法官与检察官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使得金新政“胜诉”。“李宗荣”的创新成果被“金新政”成功地抢夺。李宗荣坚决不服;在新华社湖北分社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李宗荣陈书全国人大常委,批评这种非法剥夺“诚实、守法、创新”的李宗荣,奖励“欺诈、侵权、违法”的金新政的行为;李宗荣请求“监察”本案,还自己一个公道。该申诉书已经被全国人大常委批转“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审理之中。

从此,李宗荣认识到:不仅仅要“王婆卖瓜”,还要详细介绍李宗荣这个婆婆如何“种瓜得瓜”;要揭露金新政,他根本没有种瓜之“地”和种瓜之“术”;他没有“得瓜”的可能。金新政的专业是“情报检索”,即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他不仅不能“撰写”生命信息进化论,而且迄今为止他连“懂得”的程度都没有达到:他完全不知道达尔文生命物质进化论与李宗荣生命信息进化论之间的本质区别。所以,现在的李宗荣,终于同意了:我们必须堂堂正正地研究“李宗荣学术思想”,建立“李宗荣学派”;否则就都变成“金新政学术思想”,他要建立“金新政学派”了。

四、李宗荣论信息的本质、与物质的关系,以及“后西方哲学”

李宗荣关于信息本质的思考,是从1994年秋季开始的。当年7月,美国密苏里大学哲学系主任Joseph Bien教授送给他一本哲学教材。在与该校哲学系的同学一起学习这本《西方哲学导论》的时候,李宗荣了解到柏拉图“二元论”的“本体论”思想。柏拉图说,世界上有两种存在:“物质的存在”与“非物质的存在”;物质的存在以“变动”为特征,非物质的存在以“永恒”为特征;人是由“身体”(Body)和“心灵”(Mind)构成的,心灵的价值比身体大得多。[ 5 ]作为一个计算机软件科学的教师与软件设计师,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柏拉图的二元论世界观,认同柏拉图的“信息价值观”,即软件比硬件、信息比物质的价值大多了。这样,李宗荣在美国密苏里大学,继承了柏拉图的“信息价值论”,开始探索“信息本体论”与“信息认识论”,反击西方哲学主流;李宗荣回国服务之后,全力建设“信息科学”,证明柏拉图信息哲学命题的合理性。

在美国的哲学教授中,李宗荣根本找不到“拥护唯心主义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环境下,唯物主义哲学大行其道。可见,将唯心论-唯物论的分野定义为区分“无产阶级哲学”和“资产阶级哲学”的“试金石”,本身是把人类从古希腊以来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学术研究”弄成了“政治站位”。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哲学与社会科学,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把学术研究和政治站位区别开来,要毫不犹豫地同“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的“研究方式”划清界限。

李宗荣给出了关于信息的“科学定义”:“信息”是信号与符号的“含义”;其中,信号与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号”可以是自然的,或者是人工的;“符号”包含人类的语言符號和文字符号。在人类的口头语言中,声音是“信号”,声音的含义是信息;在人类的书面语言中,文字是“符号”,符号的含义是信息。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是载体,心灵才可以感知的是信息。[ 6 ]然后,李宗荣给出了关于信息的基于“信息学主义”的“哲学定义”:信息具有“非物质”的属性,信息是“非物质”的存在。这样,“物质”与“信息”,是一种“A”与“非A”的关系。宇宙间的一切,要么是“A”,要么是“非A”;没有第三种存在。如果那样,就违背了逻辑学的基本法则:“排中律”。

一般地说,人类总是生活在由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的“物质环境”和一个人工的“信息环境”之中。物质环境,是我们可以用感官感觉的“对象”,比如桌子、椅子,它具有体积和重量。信息环境,是我们仅仅凭借感觉器官,无法理解和解释的“对象”,比如“欧氏几何”、“微积分”,它们可以存储在书本、磁盘、人脑、网络之中,很难说出它们的体积和重量,甚至“时间”;它们并不存在于物理学的“时空”之中。从“说话”开始的各种“语言文字文本”,构成了我们全部的“信息环境”。所以,信息的“一分为二”是:“语言文字文本”的信息和它们相关的“物质载体”的信息。于是,从根本上说,信息本体论就是“文本本体论”;信息认识论就是“文本认识论”,就是关于各种“经典文本”的“解释学”,就是关于文本的了解、理解、解释、述说与创新;信息价值论就是“文本价值论”。

五、李宗荣牵头提出“21世纪的信息科学纲领”

李宗荣说:2019年1月,“华光研究院”登记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结束迄今为止“只有信息技术,没有信息科学”的历史,为自然科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划上句号。李宗荣在2004年独创的“理论信息科学”(简称“理论信息学”),是我们华光研究院全部成果的基础;而且,他组织交叉学科研究,把理论信息学运用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在2017年牵头建立“信息心理学”,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信息化”做出了“示范”。于是,我们的两个主要研究成果(理论信息学与信息心理学),与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所主张的解决欧洲科学“危机”的两个“途径”(生活世界与心理学),不谋而合。

回顾历史,李宗荣在按照数学、计算机、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的思路前进,大致经过了以下六个阶段。(1)自1994年以来努力为柏拉图理念论提供信息科学的解释;(2)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整个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信息科学”;(3)把新的“科学观”、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到“理论心理学”的研究;(4)把“信息心理学”的经验运用到法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的“学科信息化”中;(5)推动西方科学与哲学的主流“回到柏拉图”;(6)在信息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中解释自然、社会和思维。

六、李宗荣提出“21世纪的信息哲学纲领”

关于“信息哲学”的研究,从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命题,就开始了。维纳的命题简称为“宇宙要素三元论”。他的前提和预设是“物质第一性”;其目的是,不能够让“物质主义”(Materialism)陷入解释“信息现象”的困境,必须“与时俱进”地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情况。但是,在逻辑上,维纳的宇宙构成“三要素”理论的直接“推论”是:物理学的“能量”不仅能够解释“物质”的运动规律,而且能够解释“信息”的进化规律和“不守恒现象”。但是,在实际上,用物理学的四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原理,只能解释通信、控制、计算与机器人过程中的“物质特征”,不能解释基础信息学和人文社会信息学过程中的“信息特征”。这种“维纳推论”的错误,导源于维纳宇宙构成“宇宙要素三元论”本身的先天不足:(1)“信息”概念定位的错误;(2)信息进化“動力”概念的缺失。

为了走出“维纳推论”的困境,必须建立信息时代的“科学观”、“世界观”、“方法论”。李宗荣主张:(1)定义宇宙万物具有“物质-信息二重性”;(2)将“信息”地位提升,与“物质”平起平坐,承认信息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两分法”;(3)补充一个“信息能”的概念,与“物质能”(即物理学的“能量”)相对应;(4)物质与物质能解释物质及其运动,用信息与信息能解释信息及其进化;(5)“物质,物质能;信息,信息能”的“四元论”,融合解释自然、社会与思维。“四元论”的简化通俗版是“物质,能量;信息,智能”。[ 7 ]

七、抢占21世纪科学与哲学前沿的制高点

21世纪科学与哲学的“前沿”在哪里?它的“制高点”又在哪里?

李宗荣认为,21世纪的世界科学与哲学的前沿,在于以自然科学和传统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它们的“战略制高点”在于“科学观”与“世界观”的转型,而通往这个制高点的途径,在于“信息主义”时代精神的启蒙与普及。在这个意义上,李宗荣认为,西方科学主流几百年与哲学主流2300年的“习惯性走向”是与正确方向背道而驰的,他们“南辕北辙”。我们华光研究院的成果已经超越西方科学与哲学主流的三大经典命题:(1)笛卡尔命题,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了;(2)维纳命题,构成宇宙的三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3)香农命题,信息运动是可以数量化、公式化的。

李宗荣的三大创新命题是:(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还有演变、增长着的信息(生物DNA与人类文化MEME);(2)宇宙构成要素“四元论”,即物质、能量、信息、智能(物理学能量推动物质运动,天然智能与人工智能推动信息演变与进化);(3)信息运动轨迹的设计,需要的是逻辑化与程序化,而不再是数量化与公式化。[ 8 ]因为,我们能够度量的仅仅是信息的“物质载体”,关于“载体的含义”(即“纯粹信息”)是不能度量它的体积和重量的。比如,信息(各种知识、真善美等)的存在与进化,只能依靠“逻辑”(价值观追求)和“程序”(计划性步骤),就像Windows和“中国梦”的设计者所做的那样。

俗话说,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先破后立,立在其中。“立志超越、敢为人先”,勇攀21世纪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的高峰,“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这就是我们华光研究院的“华光精神”。建立“李宗荣学派”的基本思路,就是如此。我们组织的“阳逻8学子讨论班”和“华光8学人研讨班”,基本任务就是“先破后立”。如此,我们自然能够抢得先机,立足于21世纪信息科学与信息哲学前沿的战略制高点上。

【参 考 文 献】

[1]央视新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发布时间:05-28;21:43.

[2]李宗荣,李跃新,刘根辉,张兴昌.当代自然科学的危机与理论信息科学.时代人物,2021年第26期.

[3]李宗荣.柏拉图理念论的日喻和线喻中的“殊相”与“共相”——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以及当代理论信息科学的“属性论”,时代人物,2021年第26期.

[4]http://www.hgacademy.cn/index.php/View/297. html;2021-09-13,下载.

[5]Gary E.Kessler.Voices of Wisdom--A Multicultural Philosophy Reader(Second Edition).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4.

[6]李宗荣.理论信息学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7]李宗荣.论信息的非物质属性及其与物质的关系.时代人物,2021年第26期.

[8]李宗荣等.信息心理学:背景、精要及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责任编辑:王海菊)

3611501908248

猜你喜欢

信息科学信息学哲学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多发性肌炎的关键基因及发病机制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慢性荨麻疹的关键基因及分子机制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二本高校的信息科学本科生培养现状分析
二本高校信息科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与评价制度研究
信息科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闫学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