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良性师生关系的培育机制研究
2022-03-17苗赞杰
苗赞杰
摘要:良性师生关系是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社会教育氛围,也促进人才培养和师生共同发展。近年来,师生矛盾、冲突事件频发,我们时常为师生矛盾所困惑,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二者的关系,积极努力地构建良性师生关系。中学师生关系受到学生性格特征、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家庭培育方式、學校规章制度及社会舆论等的影响。师生关系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问题,而是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关系,本篇论文将从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方面进行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培育机制。
关键词:中学 良性师生关系 培育机制
一、中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恶性师生冲突事件越来越多,“教育是民生之本”,学生又是社会未来的栋梁,教育领域一直吸引着很多人关注。像这样的新闻在过去两年里并不少见,师生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情况逐渐恶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教师对学生区别对待
我国人才选拔以考试为主,中学阶段有中、高考两次重要升学考试,升学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工资,长远来看会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德育发展,对待高分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对待低分学生会感到厌烦、不愿理睬;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反而存在一种“市侩”的心理,对出身富裕家庭和官员家庭的学生给予特殊照顾和关注,这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
2.部分教师思想僵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了“你说我听,你讲我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 1 ]。学生缺少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而一味地被动学习,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天地君亲师”、“严师出高徒”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传统师生观念仍深刻影响着大部分人,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持“师道尊严”的想法,没有听取学生意见的民主意识。
3.师生间情感交流缺乏
沟通交流是师生双方相互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现在的师生交流一般围绕着教学知识和考试成绩展开,师生交往仅仅维持在教和学的层面上,缺乏情感上的交流。这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破坏课堂纪律,故意“刁难”老师;学生无法悉心听取教师的教诲,认为教师故意挑自己的毛病;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业和身心的了解以及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等。这都是因为师生间情感交流缺乏导致的,中学生不愿表达自己又想引起老师注意,教师认为自己为学生好却没有考虑学生真正的想法。
二、构建中学良性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1.能够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中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尊重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学生尊重教师并学会主动学习、自觉接受教师的熏陶,良性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师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助于师生双方更好地合作、在社会中形成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学良性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则可以更简单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解决师生矛盾冲突,师生间关系和谐了就自然不会产生矛盾冲突,让其消失在萌芽状态中。
2.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
旧的师生关系的不和谐越来越突出,受到新社会思潮的冲击总有一天会瓦解,当今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构建中学良性师生关系。从古至今很长一段时间,教师都是权威的代表,是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指南[ 2 ],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面对新形势下中学师生冲突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良性师生关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新对师生关系进行审视和研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大势,如何在“变革”时代保持“不变”的独特价值,不仅是师生关系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教育界必须面对的世界命题。
3.有利于建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
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发展、促进现代和谐校园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教师的辛勤工作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得不到理解。从长远来看,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动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将是校园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学生如果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就会产生自卑、害怕、敌视等消极情绪,加上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反之,如果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有教学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主动,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有成就感和荣誉感,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为国家教育事业做贡献,把工作从职业的需要提高到职责的需要。学生受到教师的关爱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社会就能形成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
三、中学良性师生关系培育机制的优化
1.教师准确定位,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在建立良性师生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宏观方面讲,教师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从微观方面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研究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如何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情感需求。在班级上构建激励机制,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有进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鼓励。
在良性师生关系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长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学生做出榜样;其次是指导者,中学生处于人生的迷茫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引以走上正确的道路;最后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中学生不愿对师长而愿意对同龄人特别是知己袒露心声,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愿意与你交流并反馈自己的想法。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品质,达到最高水平的教育和教学。
2.加强家庭教育,建立互动机制
中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不多,不能很好地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此时家长应该为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和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和心理都不成熟的青春过渡期,很难独自处理师生间出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适当指导,家长应加强与教师和学校的联系,形成家长与学生、教师、学校的多方联动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对学生每天反映的情况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也要认真的听取教师的反馈,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教学并不容易,也让教师懂得学生某些行为的动机,使师生间互相理解、和睦相处;另一方面,家长应及时向教师和学校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让教师根据方案去实行。
家长不仅要教育子女尊重教师的工作成果,而且要积极加强与教师和学校的联系,充分认识教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以及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印象,发现师生间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促进中学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3.用制度守住底线,巧用奖惩机制
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生和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否则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正确与否就无从判断了,也就没有了奖惩的依据。学校作为师生关系的管理者,有义务为良性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虽然说温情可能比严酷更有力量,但是等事情发生了再去解决总归比不上将其扼杀在源头[ 3 ]。这启示学校要运用规章制度,营造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学校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别的学校或机构的规章制度,而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力度,比如禁止教师占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禁止教师在课堂上不认真讲课却私下开补习班收费,让教师形成教学一定要遵守规章制度的思想、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同时学校要大力宣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使社会形成能够实现良性师生关系的文化氛围,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教师的交流反馈。
规章制度绝不是一张废纸,也不只是说说而已,不论违反规章制度的是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还是学校骨干,只要违反了规章制度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只要有一个违纪的人没有受到惩罚,人们就会因为侥幸心理而去触碰学校的“底线”。如果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却不能做到对人人都平等的话,那么这个规章制度就失去了公平性,失去了公平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那么这些规章制度中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就无法服众。一旦沒有了公平,这些规章制度就只能作废,这时人的底线、学校的底线就会被突破,事情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最终结果将难以收拾。
同时,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将教师的教育案例与教育反思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纳入到学校对教师的公开考核之中,而不是只凭借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班级升学率来评定一个教师优秀与否,建立起对教师的全方位的评价和奖励惩罚机制。同样的对学生也应该建立起全方位的评价和奖励惩罚机制,使中学生可以有足够的学习干劲、更加努力的学习。
【参 考 文 献】
[1]肖玲莉.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5):68-71.
[2]王雪.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师生关系的建构——以吉林省白城市岭下镇小学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郭继东.管住与理顺师生关系的”效应”机制[J].中国德育,2015(19):30-33.
(责任编辑:姜秀靓)
359250190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