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

2022-03-17张瑶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互联网+

张瑶

摘要:高校学生三观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因为特殊的学习环境和地位的转变,学生面对的重重诱惑增加,学生心智不成熟使得这些原本已经形成的正确三观存在出现问题的风险,此时需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教师更需要科学使用互联网,深入挖掘微载体的应用方法,使得微载体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助推力。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微载体

前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国内也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其中在教育行业更是如此,多媒体设备就是最为直接的体现,为全面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微载体就是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将微载体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是提升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意义入手进而分析利用微载体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意义

“互联网+”本身就是当前的一大发展形势,微载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微载体具有便捷性、共享性、生动性等特点。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看学生认真程度不够,学校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自主性下降,学生课上玩手机、逃课现象严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念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1 ]。互联网一向是一把双刃剑,他在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纷繁复杂的信息,学生的三观还未固定好,因此很容易受到煽动,思想偏激的学生还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政治倾向,而高校的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栋梁,若是出现思想上的问题对国家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科学的教学途径以保证教学质量。既然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微载体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特点充分地发挥出微载体的积极作用,将微载体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之中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好奇心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有利于教学内容多元化,微载体的良好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局限性,让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都可以变得更加的多元,自然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充分,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开展的建议

1.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微载体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师若是想要充分地发挥出微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明确需要利用微载体达到何种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微载体的选择和使用都更加具备针对性。为此首先教师可以明确利用微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载体的灵活性、学生对微载体的喜爱以及微载体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将微载体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预习环节之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时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更是以灌输法为主,正是因为如此,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此时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将微载体教学与课前预习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对思想政治中蕴含的道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 ]。例如,在进行《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的教学时,其中需要学生正确理解道德的品质和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良道德。此时需要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仅靠说理是无法达到提升学生道德意识的教育目的的,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载体像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寻找符合中华传统道德的社会热点,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其中的内容,分析其代表着何种中华传统美德,学生本身在课余时间就喜欢玩手机,教师将微载体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2.研究微载体结合思政教育选择合适微载体

微载体也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的微载体使用效果会有所不同,教师若是想要利用微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要研究微载体的类型和特点,然后结合思政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微载体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出微载体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小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完成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为主题的小视频拍摄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种以小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高校思政课的自由氛围以及魅力[ 3 ]。此时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高校学生会摆脱思政课无聊的错误观点。其次教师可以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使用微载体的自由,高校学生受高中高压教学太久,使得学生对于约束的教学课堂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且学生进入高校脱离了家长的监督,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在高校的教学中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上百名学生,让教师一一进行监督显然不现实,但是就这样放任不理,也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正所谓堵不如疏,与其实施毫无意义的管理,不如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大方的使用手机。此时教师可以围绕社会热点设计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利用微载体去了解事情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此时微载体被当做是学习工具应用在教学课堂之中,学生就不能够拿手机去观看小说等其他事情,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知识,为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最后不同的课程内容对于微载体的需求也不同,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微载体,要保证微载体使用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才能够昂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时刻保持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才是利用微载体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点。

3.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与微载体充分融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要影响和改变的是学生的思维观念,这种思想层面上的改变是很困难的,高校学生已经成年,有了属于自己的三观和思考方式,此时要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仅靠说理是无法满足教育要求的[ 4 ]。实践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关键,教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中的思想内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验证学生想法的正确性,可以帮助学生将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要想提升实践的质量,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与微载体充分的结合,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实践时间,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以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微载体作为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通常情况下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都不是单人任务,而是多人合作任务,那么学生需要良好的沟通平台,保证信息交流畅通性,才能够提升实践的质量,实践的质量有所提升才能够保证思政教育效率可以有所提升。抑或者教师可以将微载体当做是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往往较多,很容易出现混乱,而且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也非常重要,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评价,若是学生展示得不充分或者不准确都会导致教师的判断出现错误,影响后续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利用微载体作为展示的平台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载体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和思想架构非常有帮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微载体的作用,让“互联网+”能够充分地发挥实效,教师首先需要将互联网与微载体充分融合在課前预习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其次教师需要研究微载体的种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种类科学选择微载体,保证学生可以通过微载体更好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理解其中思想内涵。再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载体,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将实践结果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皮琼.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J].长江丛刊,2020,(36):187-188.

[2]张茜.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J].科幻画报,2020,(11):167-168.

[3]朱新洲,蒋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3):61-62.

[4]刘建霞,孙小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184-185.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互联网+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