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2022-03-17王红王艳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王红 王艳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这个过程的发展是很艰辛的,成果涉及方方面面,我国会计也因经济大环境的发展需求而得到了发展。俗话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审查改革开放后的会计的整个发展历程,无论是会计准则、会计实务还是会计理论,都有利于完善我国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会计研究;会计发展

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服务职能是会计学的延伸职能。社会科学从哲学上来说属于上层建筑层面。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不断发展的,会计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还是会计在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的地位都是逐渐上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因素使会计成果极为少见,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一定的环境促成的;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契机,它连通了我国与国际的经济交流,促使我国经济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市场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会计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急需进行经济建设,苏联与我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统一了会计,取消了独立的会计部门,由人民监察委员会接手工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各部门无心关注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部门职能减弱。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专门从业人员,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减少了对会计的研究,会计研究成果极少。而且,在这期间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影响,在会计账簿的记录和使用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对人才的培养、会计的发展有所轻视。而另一方面,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八字方针”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力求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会计体系。“八字方针”基本内容的指向也是经济的发展。在此后会计的发展中,中国会计界对会计具体问题和要素的研究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希望能够从某些小细节的研究来推动会计本质上的发展。

在会计准则的发展方面,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便是没有做到统一化,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的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的发展,理论上和实务上都需要加强规范,因此缺乏指导性。即使这个时期的发展做不到真正的统一,但是规范各个行业的会计准则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会计是需要有可比性的。如果缺乏了普遍适应性的会计制度,那么行业的发展便缺少了比较,那么行业便是无法自知的。

回顾这段时间会计的发展历程,虽然受到了某些不良的影响,使得其发展受到了阻碍。但在总体上来说,会计的发展还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无论是思想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个新的开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对会计的需求由此增多,对会计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会计的发展上主要有以下贡献:一是赞同会计具有两重性;二是提出会计的发展也应当遵循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三是对于会计进行功能上的分类,从其服务的主体不同来进行探索,探讨其区别、联系以及发展;四是开展会计准则及理论的研究。

(一)改革开放后前十年我国会计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会计的发展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主要是对会计进行理论性的研究。虽然发展有限,但理论研究也是发挥了其作用,以此为契机推动了会计研究的深入,以此为依据推动了会计实务的研究和发展。加深了人们对会计的思考,对会计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弥补了此前十年动乱阶段我国会计的停滞。

該阶段主要形成了“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两大学派,二者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不同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承认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职能。前者强调的是会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会计自身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是一种管理活动;后者强调的是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目标就是为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更加强调的是技术性、服务性、咨询性,强调会计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具有直接管理的性质。从会计的延伸职能来说,“信息系统论”更强调会计的服务职能。

与此同时,中国会计学会引进并开展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会计更倾向于给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更倾向于给内部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二者均注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对于管理和管理经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管理会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另外,我国的证券市场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逐渐发展起来的,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的成立表明我国市场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了新的、更多的需求。

在会计准则的发展方面,这阶段主要是国际会计惯例的引入学习阶段,对国际惯例进行了学习和参照。因为80年代后期起,我国为了加快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引进外资的需要,因此把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改革的重点,并且会计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适应性。而且我国也在此阶段通过学习国际惯例,颁布了适合我国的会计制度,其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具有一定是普遍适应性。

(二)九十年代后我国会计的发展

1990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促使市场迅速发展,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具有决策性参考价值的要素,地位越来越重要。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视角,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公司的人事上,便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

此阶段,会计理论获得了较快速度以及较高质量的发展。各类会计专业期刊论文数量不断攀升,且在质量上也很有保障,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理论界的发展和壮大。在所发表的期刊论文中,出现了研究不同行业的角度、学科交叉研究的角度、按照时间线研究的角度等。这些研究的角度与这一阶段会计环境的变化发展以及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但也不乏研究甚少的领域。这段期间的主要项目类别立项注重了数量也注重了质量,某些青年项目受到重视。

1992~1997年,我国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是针对性和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不强,没有具体准则。但是具体准则的工作指导性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具体准则的指导,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可比性。因此,此阶段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具体准则的制定;1997~2000年,在前期的工作之下,我国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在数量、质量、实用性上都比较可观;2000~2005年,此阶段在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准则的制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出现了脚步放缓的状态,似乎有回归会计核算制度的倾向;2005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阶段。我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态势稳中求进,国际贸易发展迅速。那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便是需求所致。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经济发展促使对会计的需求的产生。我国会计的发展阶段性比较明显,改革开放使会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全球化经济背景使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对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是利好的。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0(04):12-23.

[2]孙铮,贺建刚.中国会计研究: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J].会计研究,2008(07):7-15+96.

[3]许家林,舒利敏,孔令辉.近十三年来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取向与态势——基于2000~2012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分析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3(11):23-30+95.

(作者单位:王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王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王艳为通讯作者)

2472500783352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