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边疆治理研究二十年
2022-03-17张鸽王永明
张鸽 王永明
摘要: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成为极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文章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边疆治理研究的425篇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随着边疆问题的凸显,已经涌现了一批核心作者,形成了一批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边疆治理的内容得到不断丰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但仍然存在着边疆治理研究发展不平衡及研究内容单一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边疆治理;知识图谱;Cite space;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作为国家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边疆治理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边政策,使得边疆治理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把握我国学术界有关边疆治理研究的整体态势、薄弱环节,分析其未来趋势非常必要。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目前在科学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基于共词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而Cite space可以在关键词共词分析基础上形成关键词聚类图和时区图,既可以发现所研究年限中的研究热点还可以展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有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进行人工筛选后,最终得到425篇有效文献。
二、二十年来我国边疆治理研究发展脉络分析
(一)高产作者分析
在图1中,每个节点对应每一个作者,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彼此的相互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合作关系越强。从图1中可知,云南地区的研究作者较为集中,如吕朝辉、周平、方盛举、朱碧波、孙保等为主要发文作者,已经初步形成了高产作者群,但除吕朝辉和方盛举之间有较强的合作关系外, 其他大多数学者间联系较少,并未形成稳定的合作网络。
(二)研究力量分布情况
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到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发文量较多,且集中于云南地区的,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研究机构之间联系也比较紧密,合作能力较强;其他地区研究机构虽也有发文,发文量较少且零星分布。
为更好把握此领域期刊中的重要核心期刊,对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进行了统计并形成表格,如表1所示。
在表1中,这些重要核心期刊的出版地绝大部分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相比之下,西北、东北边疆的研究过于单薄,表明我国边疆治理研究并不均衡,短板明显。
三、二十年来我国边疆治理研究前沿问题分析
高频关键词的时区分布可以看到我国边疆治理研究20年来不同时期所关注内容的变化及未来研究趋势。
结合图3,可以将2000~2020年边疆治理研究的热点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低潮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稳定发展期。
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低潮期(2000~2007年)。在这期间并未形成一个显著的关键词,说明在此期间对于边疆治理的研究内容较分散且发文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对古代王朝国家治边方略与思想的总结。
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缓慢发展期(2008~2012年)。这一阶段对边疆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现实关系及二者的认同整合。此阶段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互动中的一致与冲突趋势是影响国家稳定重要因素;且要维护和巩固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边疆治理研究的快速增长期(2013~2016年),包括下两个方面。
首先,陆地边疆研究。一是从治理模式角度进行研究,“陆地边疆中将软治理模式和硬治理模式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我国陆地边疆的有效治理”;二是治理理念角度进行研究,陆地边疆治理的“族际主义”取向转变为“区域主义取向”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其次,社会治理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张燚认为部分边疆地区信息传播渠道的缺失是导致政治传播失效的重要原因,而政治传播的失效必然导致社会治理的失效;刘建华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应在阻止极端思想以及虚假信息传播之时,需主动适应网络政治传播的新形势,开拓网络政务平台。
边疆治理研究的稳定发展期(2017~2020年)。这一时期我国边疆治理研究主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春辉、丁瑞雪认为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直接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袁明旭,邹容认为新时代的边疆治理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有效应对文化变迁对边民国家认同的影响和冲击。
四、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未来展望
20年来,随着边疆治理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我国边疆治理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我国边疆治理研究仍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边疆治理研究分布不均衡。通过统计发现,无论是核心高产发文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重要发文期刊,其全部集中于西南边疆地区,而西北边疆、东北边疆的研究较少且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以及紧密的合作关系,表现出我国边疆治理研究中的“南强北弱”,边疆治理研究分布不均衡,不利于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整体发展。
其次,边疆治理研究内容单一。虽然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海洋治理已经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学术界的边疆治理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陆疆治理研究,存在“重陆轻海”的现象。此外,我国已意识到新形态边疆治理的重要性,传统边疆治理和新形态边疆治理一并成为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现有边疆治理研究的学术文献来看,对于新形态边疆治理的学术研究并不多,这一研究短板也必将成为影响我国实现边疆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边疆治理研究薄弱环节的分析,展望我国边疆治理研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拓展:一是西北、东北边疆的研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术界应进一步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增强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整体实力,实现边疆治理研究的均衡发展;二是要不断更新边疆治理的思维,拓展边疆治理研究新内容,新思路,加深边疆治理理论研究,提高我国边疆治理研究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我国边疆治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任博.基于CSSCI的国内公共服务职责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2):33-40.
[2]李崇林.边疆治理视野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0(04):40-42.
[3]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01):11-17.
[4]方盛举,吕朝辉.中国陆地边疆的软治理与硬治理[J].晋阳学刊,2013(05):13-21.
[5]周平.陆疆治理:从“族际主义”转向“区域主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6):22-28.
[6]张燚.政治传播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1):5-10.
[7]刘建华.边疆多民族地区网络政治传播的失序与治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05):102-107.
[8] 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4):59-63.
[9]袁明旭,邹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边民国家认同意识再造[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5):13-21.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2020年度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对口支援西部民族地区效果评价与创新”(编号:2020-GMC-029)。
(作者單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永明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