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性资助视角下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探析

2022-03-17马贝贝蔡宁蕊孟牒

成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

马贝贝 蔡宁蕊 孟牒

摘 要:发展型资助转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资助工作创新发展及困难生成才担当的需要。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型资助的实现路径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困难生发展需求,整合发展型资助资源,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推进资助精准化、国际化及信息化建设,实现扶贫、扶智及扶志的有机结合。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强化资助育人效果,实施精准帮扶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

关键词:发展性资助 高校 资助育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亟待转型升级,实现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转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构建“资助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把扶贫与扶智、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

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及意义

1.1 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相继出台,郑州某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施经济型资助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实现贫困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资助模式构建,实施了“立德·励志·砺行”等资助育人项目,帮助贫困学子在校园里充分运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实现理想就业不懈奋斗。发展性资助是在充分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以经济型资助为主体,以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目标,设计发展性资助项目,搭建发展性需求平台,开展精神及实践等资助,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专业技能掌握、心理健康等方面和谐发展,储备前行力量和发展潜力。

1.2 高校开展发展性资助的意义

发展性资助的关键要义就是能力提升,它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从生存现状指向了未来发展,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免费的能力提升平台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专业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等。也就是说,发展性资助的核心意义在于帮助受困学生“增权赋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真正摆脱贫困。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发展性资助的时代需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型资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形成了科学系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推动学生资助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资助工作,深化改革,加强新时代发展型资助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 高校經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困境

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0%-25%,甚至有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接近40%。受个人成长地域、家庭经济条件、个人社会资源、个人综合素质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求职时更容易陷入劣势处境。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困难及原因,郑州某大学计算机学院随机抽取50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研访谈,发现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就业能力较弱

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的限制,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形成科学的职业规划,因此在就业能力的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学校学习之外的素质能力锻炼,所以很多学生没有个人特长。在校期间更多的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学业,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相对较弱,特别是缺乏创新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核心就业竞争力。

2.2 就业心理偏差

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家庭经济、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人就业信心相对缺乏。良好的就业心态是毕业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基础心理素质及自身条件上的劣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就业焦虑、迷茫或者不自信等问题,影响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正常发挥。二是就业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美化,成功的职场故事被掐头去尾在网络上传播,很容易影响到本来就思想、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长期承担着改变家庭经济条件的压力,就业时更是优先考虑薪水高的岗位,期待能迅速改变家庭经济情况。但是高薪的岗位毕竟相对较少,尤其在面对高薪岗位对学历及其他个人条件的要求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力不从心。

2.3 社会资源缺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多来自较偏僻的农村,相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他们会缺乏帮助指导自己求职就业的社会资源。求职就业的重要前期工作是获取有效的行业、岗位、组织等职业信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普遍相对较窄。调查中,问及“在求职时,是否有家庭、亲戚、朋友给你提供就业信息”,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有一些”,人才招聘网就业信息、学校和教师发布的就业信息、学校组织的求职双选会等是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缺乏社会资源和有效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个人职业规划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很多都是被现实生活推着往前走,做事情没有足够的前瞻性和规划性,导致他们在毕业求职时容易处在盲目而仓促的状态。

2.4 学校资助育人和就业指导融合的不足

高校传统资助体系以“奖、助、贷、补、减”等经济支持为主,近年来,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内容日益丰富和完善,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如学业指导、心理帮扶、岗 位提供等,但结合学生个体职业发展需要开展的指导仍较少。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食其力,很多高校确实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参加具体工作的方式获取报酬。但这些岗位中大多数是基础岗位,如收发报纸、教室开关门、卫生清洁等岗位,像助教、兼职行政助理这样的工作机会很少。在高校,资助部门和就业部门普遍是分开的,所以能够结合就业能力提升需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相应资助和系统培训的高校很少。

3 发展性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意义

发展性资助包括经济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与保障性资助不同,发展性资助的经济资助属于激励资助,而不是无偿补助,可以通过发展性资助项目设置,发展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势潜能,提升其职业能力。发展性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容包括:(1)专业技能提高项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等予以经济补助或奖励,从而提高了职业技能,有利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获得先机,把兴趣落实到能力;(2)社会实践能力提高项目,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亲身到实验室、企业和工厂等生产和科研一线体验,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对职业的认识与评估,培养职业价值观的建立,塑造职业道德;(3)管理能力提高项目,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从自我管理到团队合作,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顺利进行职业生涯的角色转换。

3.1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是发展性资助的必然要求

发展性资助的核心在于“激发潜能”,提高帮扶效果。就业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家庭尽早摆脱贫困。因此,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是帮助他们就业,更应该激励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3.2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就业率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影响高校的招生计划和专业发展。就业率越高,专业发展越好,招生计划也就越容易完成。相反,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甚至会导致专业的取缔。因此,高就业率是专业发展、高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未就业群体中的主要部分,提升他们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可以提升高校就业率。

3.3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国家脱贫攻坚工程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工作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了解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心态,帮助他们解读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4 发展性资助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介入策略

发展型资助关注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环境系统,积极拓展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渠道和养分。发展型资助理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4.1 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完善制度与平台搭建

虽然发展性资助在各高校的资助项目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和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以济困为主要目标导向的资助体系仍然是主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创新育人理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资源整合与制度完善、平台搭建。一是整合资助与就业指导资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力量资源,积极谋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资助育人体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搭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拓展校内平台,制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包括学习激励、技能培训、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等内容,全程指导他们成长。另一方面,拓展校外平台,加强职业素养及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助人活动,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

4.2 精准施策、朋辈帮扶,提升学生就业创业信心

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敏感、封闭、多疑和偏执心理。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群体,他们更内向,有更多的内心冲突,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敏感和敌对情绪。这些隐藏于内的心理问题即没有得到学生本人的正视,也没有得到相关老师足够重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过程和结果。有的经济困难大学生虽然成绩好,但在面试过程中因为不自信,不仅说话声音小,甚至有的紧张的直打哆嗦。还有的因为一两次的面试失败,就不愿意再参加面试了。可见,加强心理帮扶,对提升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非常必要。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入手。其次,可以构建自己的积极人格特质。如自己的兴趣、自己擅长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天分,从而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人。最后,要学会积极的评价。任何人都会有失败,但正确的归因可以让人鼓足勇气,越挫越勇。但不正确的归因,会让人陷入越战越败。因此,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归因,积极评价。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加就业面试,并能对面试结果正确归因。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对人际沟通有障碍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参加一些低门槛的活动项目,或者帮助他们申请一些校内兼职项目,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较强地经济困难生,可以鼓励他们申报各级创新课题,提高自信心。总之,学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不仅仅是帮助其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而是应该花更多地精力去关心他们,温暖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顺利面对未来的信心。

4.3 精准分类,合理规划,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发展型资助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的成长,因此需要针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能力基础、不同性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能力提升辅导方面采取不一样的措施。在现有制度和平台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建立就业能力提升帮扶档案,针对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不同能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能力提升辅导,并定期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帮扶做到合理规划,在学生在校阶段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尤其在大二大三阶段,重点开展培训与就业学业帮扶,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及考试,切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

4.4 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鼓励毕业生创业,且取得较好成效发展型资助强调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创业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新的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有吃苦耐劳的个性基础和迫切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如果合理引导,这些都是他们创业的天然优势。尤其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興”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高校也应紧跟形势,优化各方面资源,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强精神和发展意识,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展平台和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并有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对学生在经济上做到“应助尽助”。在此背景下,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使其在毕业 后顺利就业,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唐小春.发展性资助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的探究[J].西部学刊,2021(18):134-136.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1.18.040.

[2] 蔡颖.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型资助实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145-147.

[3] 韦玉敏.发展型资助视野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初探[J].广西教育,2021(27):162-164.

[4] 程红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1):236-237.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9.11.236.

2948501705349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