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中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策略初探
2022-03-17张晋帆
张晋帆
摘要: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难以适应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推进,国企的改革受到党中央高度关注,有必要去探索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前进道路。文章概述了国有企业资产运作的方式,详述了其中的困难,提出能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运作相契合的策略。
关键词:国企改革;资本运作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作概述
资本运作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流动、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对企业目前持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进行有效运作,以此来做到增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国企改革中国有企业资本运作困境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能优良地发展,有助于维持社会安定、提高百姓生活质量、降低恩格尔系数。因此,要摆正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位置,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转型。
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产生各种问题,主要有:第一是盲目追求外来技术,没有结合实际的不断引进,导致资金压力过大;第二是筹资来源方式单一,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第三是国有企业当前有着一家独大的情况,市场很难拥有应有的活力。第四是由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难以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现提出下列国有企业改革措施:
(一)发展资本市场,摆脱资本困境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效率低,资本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从企业资本结构来看,债务资本占比较高,会导致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对现金流影响较大。因此,优化企业资本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企业现有资本结构,降低企业债务率。目前,公司权益资本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形成。完备的资本市场不但拓展了资金来源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促进资本的有序流动和资产的重组优化。同时,通过建设和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有的放矢地充实企业资本金,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二)实行托管管理走出困境
企业托管管理是指企业资产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期限内,将企业资产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权、处置权以合同的方式托付给其他法人或个人运行,因此产生所有者、受托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营利和约束关系。企业创新实践的产物就是企业托管。1995年4月,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经济特区企业国有资产条例》,其中规定,“企业国有资产委托管理”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公司企业国有资产委托其他企业承包经营,受托企业承担保值增值责任。最近几年来,一些技术及规模相当,外部条件相似的国有企业经营情况却相差巨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亏损持续发生。一些亏损企业通过内部改革创新,扭亏为盈,重新焕发生机。这说明经营管理模式的改进对经营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托管管理就是这种有益尝试的路径之一。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托管经营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最近这几年,有关方面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益的要求,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企业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外资等非公有制资本,在实现产权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启动了三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实现了七个重要领域的全覆盖,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向我国延伸的还有一些经济相对集中的重要行业。除试点示范项目外,许多国有企业还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民营资本和外资,优化所有制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各类所有制资本的实质性混合,充分发挥了非公有制资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中的“催化剂”作用,产生了“化学效应”体制机制一体化、相互促进的“反作用”,实现了资本的“形式混合”与制度的“精神混合”的统一。随着国企混业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民间资本和外资作为战略投资和产业投资进入国企,有效解决了过去“一股独大”的问题。
(四)组建国有企业发展联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身处不同发展时期、所在区域的差异导致企业在运营手段、技术质量、市场等方面迥异。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提高产品优质化、多元化的发展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通过构建横向联盟,企业实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企业联盟不仅能夠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够防止重复开发,运用合理的规划实现市场精准定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企改革中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一)持续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围绕现行的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改变目前的经营观念,让企业整体构造得到改良重组,可以通过改革股份制度等的方式来改变当前的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就必须依据当前的市场经济,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作为基础,将产权分明、责任制度分明、合理管理为基本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不断强化国有经济活力。
(二)对国有企业资本进行可持续的优化
在对国有企业资本进行可持续的优化时,应当坚实贯彻刘鹤副总理提出的九字方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将其落到实处。
“建制度”是中央强化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必需条件,对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规则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具有重大意义;持续改善市场体系是加大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制度越固定,预期就越稳定,越能激发市场活力。
“不干预”是深化放开管理服务改革,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需求。市场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则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进行业务发展,应该遵循市场原则,由市场主体依法决定;主要监管部门要依法做好监督工作,进一步注重科学监督和有效监督,同时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要依法遵规地办事。
“零容忍”既是监管执法的态度,也是加强法治建设、加强监督威慑、全面净化市场生态的重要保证。登记制度改革后,将依法开放“前端”,释放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活力。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后端”处罚力度。新《证券法》集中体现了资本市场30年来改革发展的成果,细化了对各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描述和惩戒措施,显著提高了违法违规成本。下一步要加快刑法修改,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做到“零容忍”。
(三)充分激发人力资本的活力
对于任何企业的发展来讲,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在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不仅承担着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任务,同时也是企业形象的主要展示,更代表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对此可综合运用绩效考核方式,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置符合岗位发展的考评办法,以奖惩结合的方式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可运用轮岗制方法,让人才到企业内部不同的岗位进行轮岗体验,这样人才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多的了解企业,从而寻找到最匹配自身潜力的岗位。比如对于很多国企单位来讲,其就会采用轮岗的方式,让人员在商务、办公室、技术员等岗位进行轮岗,不仅能够增加人员对企业的认知,还能够帮助人员从公司角度出发进行本职工作的优化,可谓是一举多得。除此之外,可为员工安排多方位的培训,比如针对企业文化、专业工作、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同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结语
改革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各大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让企业焕发了全新的能量。然而,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国有企业依然还有部分问题,有待改善。例如,在资本运作中,存在不完备的资本市场的问题,使得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有所下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述,并提出改进的方式,国有企业要以创新的方式和模式提高资本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纪佳.浅析国有企业资本运作[J].商情,2011(17):102.
[2]孙林.坚持发展导向,深化国企改革——电力多经企业改革的成败启示[J].商訊,2020(33):118-119.
[3]葛小玲.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0):113-114.
[4]张峰.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风险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2):94-95.
[5]李霈晴,谢睿星.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石化集团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8(06):35-36.
[6]吴萍萍.国企改革中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策略初探[J].南方企业家,2018(02):72-74.
(作者单位: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3849501908275